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浙江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解读(上)

来源:浙江在线 发布时间:2018-05-03 浏览量:11

  编者按: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集成,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就如何准确把握其重大意义和内涵要义,本报采访了省农办相关负责人以及省内学术专家,今起推出系列解读文章。

  浙江在线5月3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方杰)进入新时代,乡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发布,意味着我省将举全省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篇章。记者就《行动计划》的意义、内涵、特点等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张才方。

  问:如何准确把握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答: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如期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问:浙江此时推出《行动计划》,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浙江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继续走在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面貌深刻变化,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态红利逐步显现,城乡发展加快融合,浙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浙江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绿色消费需求加速和农业生产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乡村优美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之间的矛盾;农民对高质量教育和健康等民生需求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之间的矛盾等。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打通“三农”的痛点、堵点、难点,《行动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方位、全角度的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

  问:《行动计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怎样的目标?

  答:根据发展实际,浙江自我加压,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和“现代化”,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高水平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

  问:《行动计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了哪些重大举措?

  答:一是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行动计划》提出,制定《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二是有“五万工程”“五大行动”为载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全面实施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等“五万工程”,并对应实施产业振兴、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兴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提升、富民惠民等“五大行动”。

  三是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为保障。《行动计划》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讨论决定机制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四是有一系列的重点项目为支撑。《行动计划》列出30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总投资5000多亿元,农信系统信贷投放5000亿元。

  问:《行动计划》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答:一是突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题。通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是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文件内容重点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比如,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实施“12188”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实施“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等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提出了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农村头雁工程等举措。

  三是突出融合发展的主线。融合发展是贯穿《行动计划》全文的一条主线。比如,在产业振兴行动中,提出全面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提出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在乡村治理中,提出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明确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支撑中,注重产、村、人融合,引导各类人才向农业农村集聚。

  四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行动计划》把保护和增进农民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根本,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提出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提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提出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把提高帮扶质量放在首位,坚决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提出保障农村公共安全,打好城乡治危拆违攻坚战;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五是突出体系化系统化推进。《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完善的推进体系,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形成系统衔接、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务实的工作体系、管用的政策体系、有效的评价体系。

  问:《行动计划》将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党建引领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动力。坚持城乡等值化理念,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落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大力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是支撑。深入推进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在乡村的落地,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畅通智力、技术、资金、管理下乡通道,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是前提。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实施农村头雁工程,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问: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哪些保障举措?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完善的推进体系。强化规划引领,制定《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务实的工作体系、管用的政策体系、有效的评价体系,加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乡村振兴统计体系。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动员社会各界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相适应。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四是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强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