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舟山,海风中开始透出些许暖意。又是一年春来早,改革巨轮再度拔锚起航。
一年前的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三批自贸试验区形成“1+3+7”的“雁行阵”模式,对外扩大开放,建立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一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不辱使命。制度创新敢为人先,出台40项制度创新成果,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一口受理”综合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等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相继落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油品全产业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速,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于今年投产,首届世界油商大会全球瞩目,曾经的“小岛”舟山,屡屡赢得国际石油巨头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青睐。
制度创新敢为人先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贯坚持。
毕马威在一份制度创新成果评估报告中写到:浙江自贸试验区的40项制度创新成果,均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对区域整体发展和油品产业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纵观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40项创新案例中20项为全国首创,50%的首创率远超各地。其中,保税油供应方面的制度创新占50%以上,可见,浙江自贸试验区始终聚焦重点,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领域探索新路子。
“体制机制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相关部门风险把控能力的考验,只有在理念上敢于担当,在实践中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才能将制度创新落到实处。”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协调局局长俞斌告诉记者。
针对油品企业,浙江自贸试验区首创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模式,为企业节省二次中转成本,首创保税燃料油先供后报监管模式,以减少供油企业通关时间,在制度层面为企业减负;在油品行业,浙江自贸试验区出台全国首个保税燃料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和高标准监管制度……
“通过跨关区直供,去年我们跨上海及江苏地区的保税油直供量达37.2万吨,节省租罐、物流等成本近2200万元;通过外锚地供油加注,企业对不进港船舶也能提供‘即加即走’服务,供油量迅速提升。”中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浙江舟山分公司业务主管王蛟告诉记者,过去,国内的保税油价格与新加坡存在约每吨20美元的价差,正是过去一年制度创新的层层突破,使得舟山成为国内保税燃料油价格洼地和服务高地。
除了油品领域的制度创新,在金融领域,浙江自贸试验区出台政策推进内资融资租赁业务试点,完善大宗商品交易配套服务体系;在复制推广层面,累计复制推广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经验119项;在立法层面,更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此外,更有18个国家和省级部门先后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政策291条。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不久前,又一则大新闻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诞生——商务部允许浙江自贸试验区企业申请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这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又一张‘王牌’,这一政策突破将对我们做大做强原油贸易交易发挥巨大推动作用。”舟山市商务局局长助理郝云鹏说。
郝云鹏说,浙江自贸试验区还有一张“王牌”,便是国务院首次将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下放至舟山市政府,挂牌以来,已有5家企业获得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许可权的下放打破了以往的经营垄断,当前在国内拥有保税燃料油经营资质的企业均在舟山开展业务,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使命,倒逼浙江自贸试验区加快营商环境的优化。
走进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二楼,检验检疫、海关、边检、海事等所有口岸单位窗口相邻而设,避免企业和群众办事跑多次;海关实施“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先进区、后报关”等措施,2017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特殊监管区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上年分别减少38.78%和56.79%;检验检疫部门推行国际航行船舶无疫申报放行等模式,每年节约通关时间6.4万小时以上,为企业节约费用500万元以上……
“舟山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过去船舶进出境和货物通关需要分别在多个口岸部门的系统申报,精简为一个平台后,办理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了10分钟。”光汇石油舟山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核心业务,浙江自贸试验区更开发了“单一窗口”特色板块——保税燃料油加注“一口受理”平台,通过一站式审批真正实现企业“零跑动”。
商事登记便利化是又一张成绩单。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公共事务、社会民生等九大业务板块全部实现“一件事、一窗办”;97%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0%以上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渠道,承诺当场或当天办结事项超过16%。据统计,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4860家,平均每天15家,其中油品企业1017家,注册资本774.78亿元,且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大幅领先其他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的系列改革,带来了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去年9月的一场全国首创的世界油商大会上,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嘉宾共赴盛会,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等“世界石油巨头”均派代表参会,现场签约总金额达573.7亿元,更难得的是,大会后,嘉能可、摩科瑞等知名油企纷纷慕名来到舟山。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增外资企业74家,实际利用外资3.35亿美元,带动舟山全市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3%。
改革永远在路上。为了服务好这些落地企业,浙江自贸试验区启动企业投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以实现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更率先实现外资备案“全城通办”,让那些本须到其他岛上进行办理的项目实现就近就便办理。“过去觉得舟山是个小地方,对吸引外资没太大信心,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持续推进,办事效率的不断攀升,不少外商开始主动上门,坚定了我们招商引资的信心。”舟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整个鱼山岛就是一个大工地!”万人工地、千亿投资,如果不是亲临,你很难想像绿色石化基地这一总投资1730亿元、国内最大的石化项目建设现场的壮观场面。
与鱼山岛一样,在朱家尖,波音首个海外工厂——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主体架构已经建成,今年年底前,波音737将第一次从这里起飞,此后每月交付8至10架飞机,年交付量100架。
当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及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迅速铺开,随之带动了绿色石化基地、波音、新奥LNG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其中,以保税燃料油供应为核心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一马当先。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保税油供应突破200万吨,同比翻一倍。今年舟山更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加油港。
以保税燃料油加注为基础,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力延伸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链,推进国际船舶维修业务,集聚优质外供服务企业,引进国内外航运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支持开展航运保险、仲裁、交易等高端服务。“不久前,中石化将全球船供油结算总部设在了舟山,正是看中了舟山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上的前景,未来我们将开展销售、结算等复合型业务。”王蛟说。
而油品、LNG等大宗商品领域企业的集聚,也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打下了基础。
“通过贸易带动交易,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实现保税燃料油现货交易量378万吨。”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管理委员会管理监督处处长张旭辉说,不久前,浙江自贸试验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四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原油交易期现合作新局面。张旭辉表示,当前他们正积极突破交易品种和模式限制,探索开展订单、仓单等中远期交易及场外衍生品交易,同时,以推动油品等大宗商品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为起点,扩大人民币结算量和适用范围。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我省也把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我们充满期待。”俞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