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浙江人而言,脚下的土地开始变得不一样。
一条看不见的红线正在生长,这是我国作为继耕地之后第二条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落实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以下统称《意见》),这是我省绿色发展诉求的再次回应,其最终目标是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之间达到平衡点。
生态保护红线是什么?
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它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生态保护红线中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意见》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作为继耕地之后第二条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红线,其意义也再次体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7月16日下午,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南沙海滩,人潮与海潮融为一体,来自市内外的游客在尽情地踏浪戏水,与大海亲密接触,冲浪解暑。 拍友 姚峰 潘静静 摄
红线划出将会有什么影响?
生态保护红线的出台最直接的带来的影响就是严管严控。
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省级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经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
《实施意见》同时明确了几种可能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确因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属地设区市政府报请省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经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确因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
生态红线,将给全省领导干部戴上“绿色紧箍咒”。
《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各设区市党委和政府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体系,并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
相对应,越过红线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对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部门、地方、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对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工作不力的,要严格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实行终身追责。
2017年7月19日,金华五百滩公园上空航拍的日落景观。 拍友 陆建富 摄
生态保护红线在浙江
于浙江人而言,生态保护红线已不陌生。
2007年,省环保厅在全省试行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15年,湖州安吉县编制了《安吉县环境功能区划》,划定自然生态红线区共14处,占县域面积近五分之一,所有工业项目不准入内,率全省之先。
2016年初,宁波市出台《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成为浙江省首个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规划。在规划中,共划定85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4980.3平方公里,占宁波市国土面积的50.9%,全市87%的森林覆盖面积和水域面积均划入了红线范围内。
2013年,浙江被列为全国首批3个试点之一,明确把“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编制全省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红线”作为重点突破的改革事项。
去年9月,《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出台,共划出702个生态保护红线区,之江大地上的一寸寸土地,今后用做何处、如何发展,都有了明晰的目标方向。
由此,浙江建立起“一个区划一张图”和覆盖全省的环境空间管制机制,既重保护,又合理开发,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为唇齿相依。
此次《意见》出台,一个愈加美好的未来正映入现实。
到2017年年底前,划定并完善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2019年年底前,完成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定标,基本建立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省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
2030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受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7月3日傍晚,渔船驶进台州市路桥区金清大港避风。
浙江新闻+: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生态红线区有无区别?
有区别,但总体要求基本一致。
生态保护红线在原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自然生态红线区基础上进行完善,剔除不适宜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比如原自然生态红线区中存在村镇建设用地和人文景观类等不适宜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并进行合理增补,同时要求面积不得低于原区划的自然生态红线区面积并要求其具有完整性和连通性以及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在管控要求方面,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正面清单管理,自然生态红线区是负面清单管控。
2016年,我省划定了704条自然生态红线区,占国土空间的20.41%,主要包括浙东北水网平原、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浙西南山地生态区、浙中丘陵盆地生态区、浙江沿海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