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心合力强浙江:浙江省推进浙商回归纪事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7-05-02 浏览量:14

越是爬坡过坎、逆水行舟,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浙商回归正是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一把钥匙。

回望过去5年,自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浙商回归工作之后,各地主动作为,实实在在做好服务,一个个投资大、质量高的回归项目加速落地,为浙江经济发展输入不竭动力,助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加速新动能生成壮大。

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各地吹响浙商回归“集结号”。在外浙商富而思源,携着乡情乡愁理性回归,以“大好高”项目建设家乡,在故土掀起创业创新的高潮。

浙商回归,报效桑梓,传递的是游子对母亲的思念,表达的是绿叶对根的眷恋。

归雁阵阵,扩大有效投资

“你快回来!”这是2012年最深情的呼唤。

富春控股董事长张国标至今还记得,当年浙江向在外浙商发出的这声情意拳拳的呼唤。为此,他把投资重心放回浙江,在富阳投资张小泉五金科技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并联合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等知名浙商企业,主导了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项目。

5年之后再回首,这一声呼喊让浙江找到了一把扩大有效投资的钥匙。当时,浙江经济正爬坡过坎,与此同时大量的浙商资本投向了省外市场以及非实体经济领域。为此,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总动员令,吸引浙商回归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利用浙商手中的资金来增加有效投资,振兴实体经济,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我早就有了回乡投资兴业的想法,浙商回归让我的梦想成为现实。”在外经商多年的浙江人黄科竣是回归大军中的一员。他在湖州投资6亿元建设的湖州百成新型汽车电池项目,如今已经投产。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公交动力系统,创下了国内客车锂电池续航里程最长的纪录。去年,他又增资开建新型汽车电池产业园,向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电池生产基地冲刺。

归雁阵阵,结伴回浙。这5年里,像张国标、黄科竣这样的回归浙商顺势而为,敢于担当主角,勇于承担责任,真情回报家乡,真抓实干创业,成为建设浙江的主力军。从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改试验区,再到丽水农村金改试验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浙江经济的每一个桥头堡,都能看到浙商回归急先锋的身影。

海纳百川、百鸟归林,浙商回归资金规模每年呈增长趋势。据悉,2012年到位资金1297.9亿元;2013年到位资金175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1%;2014年到位资金2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2015年到位资金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2%;2016年到位资金3492.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同比增长13.9%。

招大引强,助推经济转型

有效投资,贵在有效。浙商回归,绝对不是让当年因成本、资源、环境等要素倒逼而转移的低层次产业重新回来,而是注重引入高大上项目。

翻开这几年的浙商回归项目清单,我们发现已回归的项目,大都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战略重点,参与“四换三名”“互联网+”工程,产业项目向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八大万亿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集聚。从今年一季度浙商回归“成绩单”来看,这种集聚特征更加明显,八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占所有产业回归项目比重已经高达78.14%。

从台州起家,在澳洲发展,如今回归家乡的吉奥汽车,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了新吉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2亿元。未来,这个产业基地将年产9万辆新能源城市智慧物流车,成为当地高端制造业的标杆。

房地产业起家的上海长峰集团立志转型,在湖州投资200亿元建设旅游综合体项目太湖龙之梦乐园。将来,这块土地将把来自湿地的馈赠,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明峰医疗,是绍兴重点引进落户的浙商回归企业,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获准上市销售,成为我省首家获此医疗器械注册号的企业,揭开了我省大型高端医疗设备浙产化新的一页。

正是这些浙商回归项目打开了浙江转型升级的新空间。省发改委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说,民营经济是推动浙江发展的主力军,回归浙商所带回来的资本、新技术和新理念,给浙江的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主旋律。

这些“大项目”“战略性”项目的回归落地,更是激活了各地经济,逐渐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效应。这种乘法效应,不仅补齐和完善了现有产业链,而且提升和优化了浙江的产业格局。

在温州,中电温州产业园项目将打造温州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中心,建设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成为浙南闽北战略性新兴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义乌,华灿光电项目、瑞丰光电一期、木林森LED项目等相继落户,当地顺势谋划光源科技小镇,并形成了一条LED光电全产业链;在杭州,借着国内小分子靶向药物领军企业贝达药业的明星效应,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也落户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盯引项目,提升政府服务

“不当‘甩手掌柜’,要做好民间投资、项目服务的‘店小二’,把项目落实好。”这是湖州市美妆小镇园区办公室主任沈培强身体力行的信念。为了让回归项目顺利落地,他在工地和村道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在他办公室的墙角处,还放着5双磨破的休闲鞋。

能不能让浙商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和发展,关键取决于思想到不到位、工作到不到位、政策到不到位、体制到不到位……这倒逼着政府服务不断提升。

政府真情服务,换来企业投资热情。不久前,世界路桥商人大会上,现场集中签约51个项目,签约金额高达1014.66亿元。昆明路桥商会会长、云南六心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万春一语道出了他们纷至沓来的原因:“我们在和政府部门沟通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路桥铁军’的力量,为推进回归项目进展顺利,主管部门‘七+黑’加班加点工作,甘当‘店小二’‘跑腿员’,尽心尽力为回归企业服务,激发了我们回归家乡投资的信心。”

2016年,浙江省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78个、15亿元以上项目174个、30亿元以上项目69个。大项目的不断增多,与政府体制机制完善和工作流程优化有直接关联。

浙商回归推进5年时间,渐渐形成的一套盯引项目“领导责任制”,把浙商回归工作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有利于及时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更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在今年,为增强项目招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浙商回归启动“5213行动计划”,即筛选500名省外重点浙商开展项目谋划盯引,为200个已签约浙商回归重点项目提供落地保障,100个在建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给予服务推进,全年集中开展3次浙商回归主题活动,实现项目签约率、开工率、计划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70%、80%、90%。

乡书何处达,归雁浙江边。从2012年至2016年,全省累计到位资金11844亿元。这是浙商回归交出的靓丽成绩单,更是“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给出的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