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长江,走向大洋。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国家战略,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手笔,被喻为龙头点睛。省政府近日出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未来5年路线图和时间表,目标就是将其打造为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
这个5年方案会给舟山带来什么?又将对长江经济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省海港委有关负责人和专家,他们对这一方案作出解读。
出江入海
催生一支新船队
江海联运,顾名思义,是指货物不经中转,由同一艘船完成江河与海洋运输的全程运输方式。这种船有吗?目前舟山就在造。在定海,不少船企和航运企业正研制一批适应江海联运的船型,有了这样一支船队,江海联运才有可能。
目前国内尚无这样的船队。海船的制造成本普遍高于江船,吨位和抗风险能力也大于江船。多年来,船只要实现既可入海也可出江,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6年前,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接过一个新奇的订单,就是造江海两用船。没想到,这种船型成了推进江海联运的重要载体,也成了各家造船厂争夺的新蓝海。
对长江经济带而言,专业和规模化的江海联运船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整个长江沿线对铁矿石和粮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巨大,通过江海联运船,货物可以减少转运次数,实现江海直达,降低物流成本。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海洋经济专家秦诗立告诉记者,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十几万吨的大船到海港后,通过千吨级的货船运输入江,再由小船跑几十趟把货送到长江边的码头。这种层层分解的物流运输方式无疑伴随着成本的层层加码。而有了江海联运船,一大船货物只要一两趟就能运达。
此次下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江海(河)联运运量的目标是4万吨,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达25%以上。省海港委有关负责人称,江海联运的船舶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如舟山至马鞍山特定航线江海直达2万吨级散货船已完成设计,据初步测算,低于同类海进江船舶造价约10%,载重量约增13%,能耗约降低12%。首制船将于近期开工建造。
多式联运
江海之外有海铁
秦诗立说,舟山要打造的是一个多式联运的服务中心,在实施方案上,有这样一句话:以江海联运为主要方式,统筹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等多种联运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
随着长江枯水期的延长,海铁联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海铁联运的运输成本高于江海(海河)联运,但时间较省。另一层意义是,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要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物流体系,提高与省内内河的联运能力,一个重要依托也是海铁联运。
宁波舟山港的大量货源来自义乌。义乌并不靠海靠江,但依靠其国际商贸之都的优势,也已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商品物流基地,正打造成一个辐射四海、连通内外的“无水港”。但从义乌发货,货物要在杭州萧山中转一次,相当于要拐个弯才能到宁波舟山港。而以后随着金甬铁路的开通,路线被拉直,货源可以直通宁波舟山港,金甬铁路接上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直通欧亚大陆,这也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为何能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重要原因。
据秦诗立介绍,即将开工的金甬铁路是国内首条可以运输双层集装箱的铁路,专为海铁联运设计。
信息共享
服务迈向新水平
舟山江海联运的一大特色,在于宁波舟山港的进口需求远多于国内其他港口。用通俗的话说,有些港口的货物“有去无回”,而宁波舟山港则是“有去有回”。因为宁波舟山港辐射的周边地区,如宁波、杭州和金华的跨境贸易额都比较大。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要打造的是一个现代服务体系,这其中,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
一直以来,长江经济带的航运领域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货主和航运企业对接的方式还很传统。比如一艘船从舟山运货到南京,返程时很可能是空船,白白浪费一趟运力。打造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对接有货运需求的企业,让长江沿线货主、航运企业都能在平台上自由撮合,比如宁波舟山港和武汉、马鞍山等沿江港口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
去年11月,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公共信息平台不但集纳长江沿岸的水运实用大数据,也有舟山港域的船、港、货等信息。
这只是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方案明确:加快建设海洋港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集船、港、物流信息与政府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港口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依托的是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统一各类港航物流服务管理数据标准和接口。此外还要依托国家北斗监测中心,形成江海联运船舶北斗应用安全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省海港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