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网
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节约用水,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不仅仅是维护我国水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伟大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更是一跃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双探”目标对于我国而言无疑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硬仗。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统筹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当前,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水平却不高,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处理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程度,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十分可惜。
近些年,政府负责生态环境管理的主体单位持续推进和更新多项关于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政策以及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行列当中,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都引入其中,意在探索出一条更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之路。
再生水是相关主体,诸如净水厂在经过既定工序处理之后的水资源。经过再生处理的水和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用肉眼基本上是无法分辨的,再生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其与日常使用的自然水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集中体现在再生水具备“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特征,再生水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功能以及要求来进行处理,在保证达到一定水质要求的同时,对水资源整体配置结构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再生水可以安全有效使用,不仅具备水量稳定、水质可控的优势,而且可就地使用,利用率很高。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水资源领域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当前可以有效破解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再生水进行循环利用,可以起到节水开源的效果,减少新水的取用需求,这对于提升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以及增强供水系统的整体韧性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重点集中在生态补给,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质,而且能够营造出更具新颖性的绿色空间,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双碳”背景下,再生水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有哪些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去进行再生水循环利用呢?
第一,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具体方式。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有着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征优势,其与“双减”的核心理念以及具体要求有着高度一致性。对区域再生水的循环利用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多项指标进行重新梳理,并且要及时结合实际建设与发展需求相应增删以及完善具体指标内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产生生物质能和形成碳汇。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的水上水下都有大量水生植物,可作为碳汇和生物质能的来源。二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既是绿色空间也是蓝色空间,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三是可以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可以直接带动新增产业,促进就业。同时,可以吸引人口流动。四是可以增强城市的韧性。可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冲击,提升城市的韧性。
关于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方式,建议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中,拥有着巨大的降碳空间潜力。因此,针对区域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可以考虑“水光一体”,即在水体周边布设相应的光伏设备。以华北地区为例,华北地区10平方米光伏设备一年可发电约1300度。二是区域再生水循环的利用需要秉承高度联合的原则,在实际利用过程中应注重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管理。要统筹考虑管理、治理、投资等因素。三是从试点着手来全力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的利用工作。在推进试点建设过程中,相关主体必须要注重从“协同”上来发力,要统筹协调整个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利用现有坑塘及低洼地带改造为再生水调蓄库塘,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有利于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以银川这一代表性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为例进行说明:银川作为宁夏省会,地处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所以将银川建设成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有着非常强的必要性,银川市也要积极主动去承担自身的责任,勇于担当,作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的表率。此外,银川作为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的必要性还体现在,银川市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非常强,其需要寻找更多有效渠道和方式来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近些年,银川市政府以及相关主体单位积极致力于推进全市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持续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动再生水、雨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在城镇逐步普及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积蓄利用设施,城市建设、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具有代表性措施有:以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为主线,加快建设形成“污水厂-人工湿地-调蓄库塘-用户”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分质分类使用再生水,积极促进节水减污。构建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的责任落实机制,统筹各方面工作力量,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凝聚全市之力打造再生水循环利用链。再比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通过提高工程措施、完善激励政策、强化配置手段、发挥市场作用等多方手段,全力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补齐用水缺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污水排放,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第二,再生水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具体方式。应用于生态环境中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主要表现为“四长两短”,其中,四长指的是再生水的优势,即再生水水质水量优质稳定、温度可调节、高度可控制、透明度更强。两短则指的是再生水的余氯浓度和总氮浓度偏高,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按照一级A标准来比较,再生水粪大肠菌群要小于1000个/升,比地表二类水还严格一倍,所以在对再生水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加入大量的氯元素,这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除“四长两短”特征之外,再生水循环利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呈现出“双修复”的效应,再生水在经过加工处理再次进入到自然水系之后,一方面可以有效修复再生水的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水系进行生态修复。此外,再生水的透明度和温度都要比自然水更具优势,其对于增强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微生物生化作用,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要素的充分耦合,建立起更加和谐共生环境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关于再生水循环利用于生态环境的具体方式,建议相关主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从政策机制着手,利用政策机制来破局,充分利用起政策激励作用。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对标“双碳”来布局,实现统筹规划与发展。相关主体要站立在水资源大循环角度和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角度,对再生水厂体系规划、建设形式、工艺路线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要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借助政策来深入挖掘再生水价值的多元性。现阶段,针对再生水资源利用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再生水价值挖掘程度还远远不够,建议相关主体可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拓展主体范畴,可以尝试将再生水作为城镇水资源,纳入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拓展其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应用。紧跟市场发展需求,针对性制定和完善再生水市场化变革措施,将再生水的生态、间接效益转变成为经济效益,全力增强再生水的经济价值,将再生水更充分地引入到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最后,要对再生水的“资源增量”进行充分利用,按照取补平衡、生态补偿的原则,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取水许可等方面,实行合理的激励政策。二是从科学技术着手,应用先进技术装配来突破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瓶颈。比如,建设可靠标准体系,提高再生水接纳度。生态安全性是再生水利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完善再生水利用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生态、安全的城镇再生水系统。又比如,构建全生命周期“低碳”城镇再生水系统。立足于生态、行业大循环,在城镇再生水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进行“降碳、负碳”,才能实现再生水的“双碳”目标,推动“蓝色经济”。三是从源头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离,确保再生水可以在合适的领域进行循环利用,以保证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高效性。比如,工业水进行再生处理之后尽可能在生产系统当中进行循环利用,而生活用水在进行再生处理之后则用于自然系统中。从源头上将再生水的应用领域进行科学划分,根据不同类型水的性质以及特征来进行管控,这样一来便可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再生水的安全程度。
“双碳”背景下,积极推进再生水的循环利用,优化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具体方式,不仅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现代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针对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必须要秉承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推进,以保证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持续性、稳定性以及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