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量:32

来源:杨敏

    2021年12月13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包括建党百年、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航天、“双碳”、疫苗接种、“双减”、北交所、“清朗”行动、疫苗援助、《生物多样性公约》。“双碳”一词赫然在列,跻身十大流行语中。那么,何为“双碳”?为什么要实现“双碳”?在“双碳”背景下,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有研究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摄氏度,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将完全被破坏,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失衡,不仅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安全,甚至威胁到其生存,或将提前迎来物种的灭绝。众所周知,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过去的三十年以来,全球气象灾害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温室气体猛增,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持续增长。

  如今,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纷纷拉响警报,碳减排成为了全球重要国家达成的共识。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也加入了减排大军,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所谓“碳达峰”是指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碳中和”简单说就是2060年前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能够通过人工干预移除或抵消,即“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实现零排放。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双碳”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降碳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与环境质量改善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双碳”目标很多大,大到关乎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共同命运;“双碳”目标也很小,小到离不开每个人,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那么实现“双碳”目标,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购物时自带购物袋,每天少抽一根烟,每月少喝一瓶啤酒,将空调温度调高,购买家电时优先考虑低能耗的产品,提倡光盘不铺张浪费,点外卖和就餐时适量点餐,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上下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新能源的车辆,工作时适当调低电脑屏幕亮度,纸张双面打印、复印等,这些都是生活工作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做的大事。研究显示,每少用1个塑料袋,就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g;少抽一根烟、少喝一瓶啤酒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kg、0.6kg;空调每调高1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7.5kg;每月少开1天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kg。“双碳”从来都不是空喊一句口号,而是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在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下实现低碳生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确保绿色低碳平稳发展。以低碳为契机,立足当下,从我做起,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循序渐进,持续发力,让低碳成为我们的共同选择,以“双碳”战略目标为牵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