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陕西省人大代表李振国:“绿电+绿氢”将助力实现碳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24-02-01 浏览量:68

2024年1月,地方两会相继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省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并设定了太阳能(4.860-0.11-2.21%)光伏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及打造氢能等新增长点的目标。

作为陕西本土“光伏+氢能”领军企业隆基绿能(18.910-0.68-3.47%)的“掌舵者”,李振国首次当选陕西省人大代表。在李振国看来,“绿电+绿氢”的结合将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了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庞大的装机规模背后,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光伏发电为例,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双面技术等快速普及,显著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有关数据显示,金刚线切割技术的革新能带动单晶硅片非硅成本较砂浆切割下降60%以上,每年为行业节约成本约300亿元。

李振国表示:“过去十几年,隆基推动并引领了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成本降低,让光伏发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最为经济的电力能源。我们希望人们在使用清洁能源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尽可能更低一些。”

在奔赴碳中和的道路上,仅依靠绿色能源还不够。在李振国看来,引进氢能是实现未来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

2021年3月,隆基绿能正式成立隆基氢能公司,并聚焦于电解水制氢设备——碱性电解槽领域。2023年,隆基氢能电解水制氢设备年产能为2.5GW,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10GW。据悉,隆基氢能通过积极探索绿氢“多技术路线+多场景应用”的路径,驱动绿氢产业快速发展。

李振国在多个场合指出:“在支撑碳中和的场景下,每年氢能消耗规模达6亿吨—8亿吨,而目前通过绿电间歇式制取绿氢是主要方式。以这一规模来看,仅制氢需要消耗的电量规模达35万亿度,这是一个可观的电力消费市场。”

针对绿氢的发展,李振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呼吁全产业链各环节从用能端、制造端、政府、产业研究、协会、金融等机构,共同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标准规划发布,提高绿氢在工业脱碳中应用和价值。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绿氢项目快速增长,示范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带动了大型绿氢设备热度攀升。2023年,隆基绿能成功登顶大型绿氢能装备订单量的榜首。

李振国建议,支持绿氢示范项目落地,通过实践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完善。他表示,隆基也将积极参与各工业领域项目,助力推动国家级大型绿氢“领跑者”示范基地,推广先进产品技术,打通产业链实现“制储输用”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电解槽出海成为过去一年氢能企业的新探索。李振国指出,中国碱性电解槽发展基础较好,过去四十年的应用案例遥遥领先。利用中国的碱性电解槽制备绿氢成本更低、收益更高,能有力支持全球绿氢成本的不断下降。

李振国认为,目前中国电解槽出海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海外客户担心使用中国电解槽更难获取政府补贴;欧美相对缺乏使用中国碱性电解槽的案例,对产品性能不了解;认证标准存在差异。

为此,李振国说:“我们呼吁去贸易壁垒的全球化合作。全球行业伙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紧密协作,避免走入片面和短视的发展误区,而阻碍了行业长期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