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努力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抢占“双碳”领域制高点

来源:闽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26 浏览量:44

落实与瑞典环境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交流明确业务合作方向;筹备2024零碳交通海峡两岸研讨会,积极搭建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连日来,南平工业园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的“碳”路工作者很是忙碌。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南平工业园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参观了全国首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达高端设备。这套运行中的复杂精密的设备,正通过三维扫描获得水平和垂直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向等数据,并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场和气象场的联合分析,获得探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分布实时数据。

2023年年底,由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家领衔,11名碳计量、碳监测领域前沿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第一家国家碳计量中心学术委员会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成立。学术委员会院士专家对这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达高端装备给予高度好评,一致认为,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落地,标志着国家碳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有了阶段性进展,是我国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观监测领域的突破,也是福建省在全国碳领域高端装备的突破。

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心负责人郑明月告诉记者,目前,这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达装备探测半径最大已达6至10公里,可探测面积超百平方公里,可以实现全自动、全天候和全天时监测。在百平方公里的中尺度区域内,该雷达可以实现其中十平方米的二氧化碳浓度遥感,有效弥补了点式仪器和卫星之间的探测尺度空缺。同时实现三维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和风场的探测,不仅能够实时识别与追踪碳源碳汇,还可以定量计算二氧化碳水平传输和垂直混合数值。通过实时监测园区的碳排放,对园区开展碳中和行动有效性监测评估、支撑碳收支盘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范围内中观尺度二氧化碳排放直接监测技术和装备基础十分薄弱。为了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早在2022年,在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党组的领导谋划下,专门成立了空天碳公司,并以此为主体同中国科学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联合组建攻关团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以期在全国气候战略中贡献南平力量。

2023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前期,全国共有十个团队参与申报竞争这一项目,这些团队都是业内翘楚,竞争异常激烈。

会前,南平工业园区党组抱着必胜的信念,组织由党员业务骨干构成的精干队伍,先后走访了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计量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学习碳领域重点研发的基本脉络和工作展开逻辑,基本厘清了二氧化碳排放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的内在逻辑。会上,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敏飞作了题为《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示范,点亮南平生态文明优等生》的主旨发言,阐明了南平市的优势和决心,得到了科技部领导和中国科学院等参研单位专家的高度赞赏。

会议期间,南平代表收获了两个喜讯,一个是确立了空天碳公司在重点研发计划落地试点示范和产业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挂牌“重点研发计划南方协调办公室”),一个是我市被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国唯一综合实验示范区。这个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十四五”期间碳领域含金量最高的一个项目,也是目前全国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唯一一个重点项目,获得了国家支持的项目资金2150万元。

2023年4月,南平市直机关工委“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开展后,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党组迅速行动,4月24日召开党组全体会议,立足南平绿色生态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并确定以“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作为园区“惊喜点”项目重点推动实施。2023年5月起,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党组集中力量重点攻坚,先后推动了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申报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大厦建设启用、2023年福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暨碳计量人才峰会举办、福建瑞碳光电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成立等重点工作,以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为载体,加快推动园区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为福建、南平更好发挥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抢占“双碳”产业发展高地打下牢固基础。

2023年8月,经过园区管委会项目公关团队的全力冲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终于正式获批,落地南平工业园区。仅用两个月时间,2023年10月,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参研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队,与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合资成立的福建瑞碳光电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就共同研发并产业化了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达高端装备。2023年12月6日,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正式挂牌,这一天,中心开发的全国首台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达高端装备也正式投入运行。2024年初,该套激光雷达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福建省首台(套)高端装备。

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记者见到了正在运行中的森林碳汇开发的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别看这台机器不大,就花盆大小,在中心的技术专家眼里,这套高端设备却是中心真正意义上的王牌产品,可以搭载在无人机上,飞到80米至120米的空中,扫描绿色植物,更可以通过人工解码,形成地面物的基本信息,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奠定基础。

郑明月告诉记者,中心成立后最大的课题,就是同瑞典环境科学院围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实现钢铁工业产品碳足迹国际互认合作进行细致商谈。

为了尽力促成瑞典环境科学院与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的合作,年终岁首,南平工业园区党组及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负责人数次赴北京,拜会瑞典环境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双方进行深度沟通恳谈,瑞典方明确表示,瑞典方可以依托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拓展中国市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可以通过EPD权威因子库进入国际市场。

令人欣喜的是,年初,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与瑞典环境科学院已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明确业务合作方向,双方将围绕EPD(环境产品声明)、钢铁生命周期在线监测、海洋碳汇、LCA(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在建立国际标准体系、钢铁等行业EPD因子库建设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