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雄安2月29日电 “实现碳中和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碳中和治理的路径应从局部领域入手,例如从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小镇、低碳乡村做起,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2月28日举办的第36期雄安创新大讲堂上,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庆哲以《从技术创新到系统治理——双碳目标实施的路径选择》为题,向雄安新区的党员干部和企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第36期雄安创新大讲堂授课现场。牛思佳摄
蒋庆哲从双碳目标的提出、碳中和治理逻辑及路径选择、实施与保障措施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他表示,区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载体。要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实现路径;不同区域间也应根据自身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找准定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庆哲为雄安新区干部、企业代表授课。牛思佳摄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第一动力就是技术创新。”蒋庆哲强调,应重点关注减碳、替碳、固碳和埋碳等单一减排技术的突破和快速迭代。
具体来说,减碳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其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替碳技术则是以新能源清洁替代技术为主,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够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固碳技术则侧重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而埋碳技术则通过碳捕集与埋存技术,将难以避免的碳排放进行捕获并埋存,从而减少大气中的碳含量。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蒋庆哲进一步提出了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零碳园区的建设,零碳园区的实现需要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以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蒋庆哲表示,零碳园区建设应关注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和碳要素智慧化管理。而零碳园区未来的关注点则包括拓展零碳园区发展方向、完善零碳园区顶层设计、统一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等。
讲座最后,蒋庆哲建议,成立碳中和专班,制定双碳专项规划,坚持政产学研融结合。“实现双碳目标,需高效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尤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开展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智力支持、成果转化、规划制定、政策咨询、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此外还应建立碳基金,坚持政府引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产业和资本融合发展,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蒋庆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