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召开的“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文辉认为,我国要提升绿色金融与双碳议题在战略层面的认知,政策支持要进一步落到实处,发挥金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降低绿色金融转型的成本,将转型的正负外部性内生化,走活绿色金融之路。同时科技创新在实现绿色金融和双碳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金融支持创新需要采取新手段,例如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一、提升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战略认知
今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全球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要往前走,有的要往后拉。但对于中国来说,一定要认识到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意义。
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意味着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从资源型向制造业的转变。这种转变引发两点思考:一是稀缺性增加造成资源型物资成本的逐步提升;二是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成本的逐步降低,从长远来看这一优势将会愈发凸显。而中国恰恰是一个资源匮乏但制造能力强大的大国,因此绿色低碳转型对我们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金融。中国光伏产业最初亏损十分严重,几乎“九死一生”,但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具备了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同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当时也曾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但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不断扩张。因此一定要提升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战略认知。
二、政策支持要进一步落到实处
目前绿色能源的相关成本很高,而化石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这涉及到比尔·盖茨提出的绿色溢价问题,所以绿色金融转型存在一定阻力。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需要考虑绿色与非绿色能源的正负外部性,以更好地解决高成本这一问题。金融作为市场化的工具,应该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将金融转型的正负外部性内生化,绿色金融的路才真正能走活。
目前,中国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是在交易量、价格等方面与欧盟碳市场相比差距较大,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例如,交易主体需进一步扩大,不仅应该包括和减碳相关的,与其无关的市场主体也可以纳入进来,因为一个市场中参与者越多、机构越多,交易才能越活跃。以中国期货市场为例,其中不仅有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主体,也有进行投机交易的主体,这样市场才能保持活跃,才能发挥其价格发现的功能。当然,如果要成立碳排放的期货市场,则不能忽视监管体系的建立,但这并不能成为建立市场的阻碍。政策支持方面,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要求,将重心落在碳税和碳市场建设两个问题上。
三、金融要支持科技创新
从静态视角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难度很大,但以动态视角来看,科技创新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解决路径。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旦资金充裕,科技创新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新生产力,如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ChatGPT、Sora等等。不过依靠传统方式很难实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突破,因此需要新的手段和思路,即创业投资基金。无论是通过风险投资VC还是私募股权PE,科技创新常常面临“九死一生”,但只要个别项目成功,基金就能实现盈利。在社保基金,过去我们认为投资私募基金是配置高风险资产,但最终结果是收益高,安全性好。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投资,社保基金投资私募基金总的年化复合收益率达到百分之十几,而且从未出现过亏损基金,只有极少数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较低。
金融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中央对此也高度重视。在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提到了股权融资。美国华尔街和硅谷通过风险投资,成功支持了美国创新产业发展,我们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手段,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和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