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飞友科技首席信息官丛玮:民航业绿色运营与可持续燃料并行,助力“双碳”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量:57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民用航空将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引起业内重大关注。“双碳”目标之下,如何减少飞机的碳排放,是未来航空出行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航空业整体碳排放情况如何?碳减排取得了哪些成效?民用航空减排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就上述问题,飞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丛玮接受了 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丛玮表示,航空业碳排放量在2023年已恢复至疫情前90%左右水平,随着航班量增加,预计未来仍将增长,“民航业主要碳排放源于航空燃油,根据ICAO报告预测,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油(SAF)这一技术手段未来具有约60%的减排潜力。然而,当前,可持续航空燃油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产能不足和价格高昂的挑战,价格约为传统燃油的三至五倍。”

(飞友科技首席信息官丛玮)

大数据精准分析航班碳排放

《21世纪》:“双碳”目标之下,如何减少飞机的碳排放,是未来航空出行的重要方向之一。飞友科技目前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以实现碳减排?

丛玮:飞友科技的业务对内分为ABC三大生态。在C端,业务直接触达旅客,目前,我们已在飞常准APP中上线了航班碳排放展示功能,向旅客提供碳排放相关的帮助,尤其对于来自国企、央企和外企的旅客,此类群体通常对碳排放信息给予更高的关注。此外,这一功能也有助于他们披露范围3的碳排放情况。对于其他旅客而言,碳排放展示功能可以让其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认识碳排放这一话题。

其次是在B端的业务。飞友科技是一家民航大数据公司,我们在与许多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的合作中掌握了准确、全面的数据,构建了大数据平台,并在其中融入了航班碳排放分析功能。这一功能使我们能够实时掌握中国所有客运航班的碳排放情况。

当前,民航业尚未被强制减排,若未来民航被纳入强制减排领域,其碳配额、碳交易等工作都需要稳步开展,而此类工作的基础便是客观度量整个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除企业外,我们也正在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展开合作。温室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还包含各类氮化物、硫化物,此类气体的排放也需要引起关注。我们对此也将开展相关模型研究,在研究完成后将其纳入我们的平台中。

在A端,飞友科技是扎根于民航的互联网企业,致力于为业内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实现“双碳”目标。在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已有意识地将“双碳”理念纳入其中。例如,飞机在场面滑行阶段,可以通过我们的滑行路径分配等智能算法,帮助航班优化场面滑行时间。

《21世纪》:飞友科技自身碳排放情况如何?

丛玮: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我们大部分能源消耗都发生在办公大楼内。2022年,我们在办公楼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其发电量可替代公司65%的日常用电需求。公司内部也在加强环保宣传,让员工选择绿色出行、绿色办公方式。

《21世纪》:近年来,航空业的碳排放发生了哪些变化?

丛玮:在行业层面,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在疫情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疫情期间,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至2023年,随着航班量的恢复,碳排放量又逐步上升,大致回升至2019年的9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航班量的增加,预计未来航空业碳排放量仍将呈现增长趋势。

中国的民用航空业仍在发展。综合ICAO、波音、空客、商飞对中长期全球航空运输市场预测,全球年均增速在2.9-4.2%之间,中值集中在3.7%左右;中国年均增速在3.4-5.6%之间,中值为4.8%。

而减排困难之处也在此——行业还在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需要找到平衡。具体来看,机场不同于航空公司,机场航站楼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用电;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其主要碳排放源在机队,航空燃油的碳排占比最高,也是减排较为困难的领域。

可持续航空燃油可减少约60%民航碳排

《21世纪》:目前,民航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

丛玮:从占比来看,民航业在交通方式中的占比约为10%,但其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却较大,目前各个航空公司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减排。

在航班运行角度,滑行阶段可采取优化路径的方式,尽量减少场面滑行时间,如果平均每个航班在场面滑行阶段优化一到两分钟,以某大型枢纽机场为例,一天至少有1000起降架次架次,一年便有近30多万架次,如此积累起来对于节能减排可起到显著效果。

在高空阶段,可选用更好的高度层。需要知道的是,飞机飞得越高越省油,但对于不同的航空公司,在不同航线上能否识别并申请到最佳高度层是重要问题,此外空管对于截弯取直、临时航路航线等策略的使用,也能帮助航空公司节能减排。

在机场角度,机场有许多保障车辆,例如摆渡车、拖车,如今机场已经开始将油车改为电车。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的机场,电车比例已经超过30%。

从飞机角度来讲,未来减排潜力最大的就是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油(SAF)这一技术手段。根据ICAO发布的报告,使用SAF未来具有约60%的减排潜力。然而,SAF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着产能不足、价格较高的困难,其价格约为传统航空燃油的三至五倍。航空公司仍处于经营恢复阶段,在此情况下,常态化采用高价的可持续航空燃油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无论从产能还是经济性方面来看,实现SAF的替代仍需较长时间。

因此,航空公司仍在利用精细化管理运营等各类手段减少航班油耗。例如,各大航空公司一直在推行无纸化运营,使用电子飞行包(EFB)来代替传统纸质手册,以达到减重效果;以中国南方航空为例,旅客在起飞前可选择是否用餐食,配餐的减少也能帮飞机减重。

《21世纪》:飞常准上线了国内首个碳抵消机票产品。飞常准正在实施哪些碳减排措施?碳减排取得了哪些成效?

丛玮:在TO C领域,我们与一些业界领先的航空公司展开合作,不少航空公司已经在旅客日常出行中建立了个人绿色碳账户,旅客可以积累碳积分。航空公司会购买碳汇,用于中和航班产生的碳排放。旅客花费积分购买后,可获得相应证书,以此体现个人对环保事业的贡献。

《21世纪》:在国际上如何为航空运输进行减排?国内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碳减排行动?

丛玮:个人认为技术路径差异不大,比如国内外对于氢能源或电动飞机的研制都处于早期阶段——不同之处可能还是在于SAF的使用。

例如欧盟近期通过了一项航空运输业新规,2025年起,所有从欧盟机场起飞的航班,无论其目的地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外部,都必须使用2%SAF与传统煤油混合的燃料,到2030年占比需达6%,到2035年占比需达20%,到2050年占比需达70%。SAF的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因此国外航班目前加注SAF的比例确实比我国更大。比如,2022年希思罗机场推出了一项世界首创的机场SAF激励计划,旨在支付高达50%的额外费用,使航空公司使用SAF;法国戴高乐机场已开始强制航班加注1%的SAF,并要求航司每加注1立方米航空燃料需要额外支付13.5欧元航空燃料的费用,若不愿意加注SAF的航司仍需缴纳每加注1立方米航空燃料12.5欧元的罚款。

《21世纪》:我国SAF产能、使用率如何?未来SAF在我国发展前景如何?

丛玮:根据《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3》研究可知,全球包括在建的SAF生产设施达284个,共计7720万吨产能,其中美国有101家,产能共计3060万吨;欧洲94家,产能超过1424万吨;亚洲45家,产能超过1560万吨;其中,中国(含在建)7家,产能约180万吨。中国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首次对SAF的使用量提出了要求,提出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2025)使用5万吨SAF,2025年要至少使用2万吨。

目前SAF使用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机场强制加注、政府补贴和航司与客户共同分摊等几种形式,目的都是尽可能增加SAF的使用量。未来,SAF行业未来将朝着原料工艺多元化、成本价格经济化以及供应加注常态化几个方向发展。建议国内仍需大力推进SAF规模化生产,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鼓励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保障定期航班加注SAF,才能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SAF的成本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