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1日讯 7月21日上午9时,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在武汉东湖之滨开幕,本次会议以“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共同举办,来自多个国家环境部门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全球减碳之路。
大会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当天,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报告称,中国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据介绍,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全国单位火力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2.38%。
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并发挥政策合力。
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今年4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盘价首次突破每吨百元。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认可,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促进火电行业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显现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与会嘉宾。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未来,中国将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当天上午的大会主论坛活动上,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Sigrun Aasland、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部国际净零气候资金与战略司司长Matthew Toombs、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碳市场和清洁出行司副司长Mette Quinn等8名相关领域人士还发表了主旨演讲。
21日下午,大会举行了三场分论坛活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会。三场分论坛分别聚焦“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碳定价机制,促进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等主题,邀请嘉宾进行主题发言,并举行圆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