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中央和国家机关将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车,新增占比不低于30%
10月28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及其所属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等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配备更新各类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零碳解读:该通知明确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在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时,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比例应当达到“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的目标要求,并且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这一措施旨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
B、行业动态
2.今年以来上海绿证交易量突破2000万张,超去年40多倍
据10月28日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上海绿证交易量已突破2000万张,是2023年全年交易量的40多倍。
零碳解读:这一增长态势体现出绿证的社会认可度和应用场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身份证”,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重要凭证,每个证书都具有唯一编码。绿证交易量的大幅增长,不仅支撑了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促进了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也通过市场化方式服务了新能源发展和消纳,助力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3.全国CCER项目最新进展:1个终止,22个顺利进入下一阶段,6个继续公示
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0月28日,有38个项目顺利结束公示,其中有16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2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
零碳解读:首批CCER项目涵盖了海上风电、光热发电、造林碳汇和红树林营造等多个领域,计划减排量超过7000万吨。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6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括内蒙古大杨树林业有限责任公司造林碳汇项目、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重点生态功能区造林项目、明阳阳江青洲四500MW海上风电项目等,计划减排量102.76万吨。这些进展显示了我国CCER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升,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推动碳减排和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进展。
4.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深圳发布
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进行官方发布,正式宣布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进行官方发布,正式宣布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大湾区碳足迹标识具体产品涵盖电池、无人机、医疗器械、手机、贵金属饰品、纺织服装等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于2023年上线启动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零碳解读:该标识组织编制了两项通用评价技术标准和80项具体产品评价技术标准,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碳足迹标准体系,为企业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产品覆盖范围:大湾区碳足迹标识具体产品涵盖电池、无人机、医疗器械、手机、贵金属饰品、纺织服装等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
5.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福建碳市场试点交易
日前,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漳州完成开发。项目成果在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上发布,核算碳汇在福建碳市场试点交易。首批碳汇产品由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购买,用于洱海论坛会议碳中和。
零碳解读:这是中国首次通过跨国非政府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按照碳汇的时空可追溯性、唯一性等原则开发跨国碳普惠海藻碳汇。同时,该项目也标志着漳州市将海水养殖碳汇生态价值的开发经验应用到东盟国家,开拓了国内外两种海洋碳汇资源。中国和印尼作为全球海藻生产的两大强国,两国产量占全球海藻产量的一半以上,是潜在价值巨大的蓝碳资源库。
6.山东潍坊获得超2亿元减污降碳资金
近日,山东省财政厅根据各市上年度大气、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碳减排成效等情况,核定分配下达减污降碳资金。潍坊市获得2.13亿元。
零碳解读:山东省潍坊市近期获得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减污降碳资金,这是根据山东省财政厅根据各市上年度大气、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碳减排成效等情况,核定分配下达的。这笔资金的获得,体现了潍坊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减污降碳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潍坊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化了绿色发展导向,将环境治理成效与财政资金分配挂钩,明确了各县市区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推动了各地主动消减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促进了潍坊整体生态环境的提升,并形成了资金争取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C、企业快讯
7.又一光伏企业成功上市
10月29日,拉普拉斯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为17.58元/股,上市首日公司股票大幅高开468.83%,开于100元/股。这也是2024年,继艾罗能源、永臻股份之后,今年第3家成功上市的光伏企业。
零碳解读:2024年,除了拉普拉斯外,还有艾罗能源和永臻股份两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艾罗能源于2024年1月3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55.66元/股,开盘价为98元,较发行价上涨76%;收盘价为87.93元/股,较发行价上涨58%。永臻股份于2024年6月26日登陆A股,首日一度冲高至44.99元/股。技术迭代和新玩家的加入导致行业产能扩张,同时行业洗牌继续,技术竞赛和产能扩张可能会引起市场格局的变化。
8.又一氢能公司即将实现港股IPO
根据港交所消息,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25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拟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零碳解读:该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专注于研发及制造全产业价值链的氢能核心装备,涉及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国富氢能曾于2022年6月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科创板上市,但后来因审批程序不确定性,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此次通过港交所聆讯,标志着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中国氢能产业的进一步资本化和国际化进程。
D、全球视野
9.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温室气体浓度创新纪录
10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地球在未来许多年都将面临气温升高的问题。这份年度《温室气体公报》称,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过去20年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11.4%。公报称,去年由于大规模植被火灾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吸碳能力可能下降,加上人类活动和工业活动造成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共同推动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公报说,相比2022年,去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3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已连续12年年度增长量超过2ppm。
零碳解读: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非常长,即使排放迅速减少到净零,已经观察到的温度水平也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我们可能面临一个潜在的恶性循环。大规模植被火灾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吸碳能力可能下降,加上人类活动和工业活动造成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共同推动了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
10.近12个月全球氢能成熟项目投资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
麦肯锡亚洲区氢能源首席专家袁鼎杰近日表示:近12个月内,全球各国通过或接近投资决策的项目数量环比增加90%以上;进入到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也比以往同期增加了30%-50%,这些成熟项目的投资总金额接近2000亿美元。
零碳解读:具体来说,从2023年到2024年,全球氢能项目的投资总额有了显著增长。据Hydrogen Council的报告《Hydrogen Insights 2024》显示,全球清洁氢项目的数量从2020年的228个增长到2024年的1572个,增长了7倍。同时,达到最终投资决定(FID)的清洁氢项目的投资额也增长了7倍。
二、专题碳讨
是无心插柳,还是早有布局?这些公司开始卖“碳”
10月24日,特斯拉发布2024年度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251.82亿美元,同比增长8%。这一营收数额部分得益于出售碳排放积分所获得的收入,特斯拉第三季度通过出售碳积分获得了7.39亿美元的收入,为史上第二高。
这一收入来源对特斯拉的净利润贡献显著,帮助公司在该季度实现了21.67亿美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7%。得益于碳积分销售的强劲表现以及其他业务的增长,特斯拉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涨超过10%。
不止特斯拉,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卖“碳”,减碳正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增收渠道。
华电能源在9月25日宣布,计划以大约90元/吨的价格出售约298万吨碳排放配额,预计交易总金额约为2.6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若顺利完成,将成为近期A股公司公布的最大一笔碳排放配额交易。
山鹰国际9月25日公告称,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拟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大宗协议、挂牌交易等多种转让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100万吨,出售价格不低于9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约9000万元。
富春环保9月11日披露的公告显示,近期公司子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共计出售2019年至2022年碳排放配额结余量26.79万吨,成交均价94.57元/吨,交易总金额2533.75万元(含税)。
1.这“碳”怎么卖?
国内公司的卖“碳”行为是企业根据新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资产进行管理和运用的一种方式,该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交易产品、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与核查以及碳排放配额清缴和市场交易等事项。
首先,重点排放单位需要建设碳排放管理体系,这可能包括在集团层面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或独立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以管理公司的碳排放和碳资产。公司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并报送主管部门。
然后,重点排放单位要根据核查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清缴等同于其实际排放量的碳排放配额。碳配额出现不够或结余的情况,可以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购买的配额可以用于清缴,也可以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清缴。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现货交易方式。
2.卖“碳”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
卖“碳”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那些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的企业,通常会有剩余的碳配额,这些配额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从而实现收益。例如,电力行业的企业在履约周期内,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2023年,部分电力企业的碳交易收入甚至超过了1亿元。
2023年,A股31家电力上市公司披露了碳排放交易情况,碳排放交易收入19.24亿元,较2022年增加9.48亿元。国电电力碳收入超过3亿元,位居榜首,碳资产对上市公司现金流的贡献不可小觑。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企业通过减少碳排放,不仅可以履行社会责任,还能通过碳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在增长,显示碳市场正在逐步成熟。
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于年内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预计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全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将达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0%。碳市场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更多企业提供了通过碳交易获得收益的机会。
3.稳定和上涨的碳价让碳市场具备投资属性
碳排放配额交易是企业实现碳减排和财务绩效提升的一种方式。有研究表明,试点ETS(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实施总体上提升了参与企业的财务绩效,特别是对非国有企业和非能源行业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企业有可能通过碳减排来提升其财务绩效。
碳市场的价格波动为企业提供了套利机会。企业可以在碳配额价格较低时购买配额,在价格上涨时出售,从中获利。例如,2023年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成交价格持续上涨,年末收盘价达79.42元/吨,较前一年上涨44%。企业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走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提到,碳市场具有强烈的金融属性,碳排放权像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应以金融市场的规律、逻辑和方法学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监管以及创新,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展与监管有效分离的管理机制。
另外,随着碳市场的发展,企业还可以参与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如碳期货和碳期权等。这些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对冲碳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通过这些金融工具,企业能够在碳市场中实现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