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山西对“双碳”的“碳”索从未止步。11月11日,“山西双碳会客厅首届学术沙龙”在山西太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能源转型、工业减排、绿色金融、碳市场等热点领域,吸引了全国“碳路者”齐聚能源大省,谈思路、明方向、谋发展,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贡献山西方案。
不到山西不双碳:“碳路者”的共同“碳”索
“在北京看不到那么多煤,到了山西以后,对‘双碳’的认识才更加深刻。真可谓不到山西不双碳。”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在首届学术沙龙发言时做如上表述。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的同时,山西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为指引,加快低碳绿色发展。
晋中市副市长张鹏介绍,晋中市正在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瓦斯发电、试点储能等协同发展,布局千亿级甲醇经济高能级产业版图,创建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建设,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
近一年来,山西省人民政府对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低碳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政策越来越密集,思路越来越清晰。
在此背景下,山西双碳会客厅应运而生,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之间架起交流发展平台,共同探索符合山西省情、符合产业结构、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山西路径。
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的所在地,武汉市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热土。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秘书长马激光表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模式非常重要。研究院推出了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联盟模型和“碳中和机关”模型,以政府先行先试为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技术为王:降低“含碳量” 提升“含绿量”
实现碳中和,说到底是技术为王。科技创新是山西降低“含碳量”、提升“含金量”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表示,氢能是实现“双碳”的必经之路,但不是唾手可得。氢能产业链的制、储、运、用很有前途,需要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氢能发展。
孙宏斌校长认为,能源互联网是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未来能源生态。能源互联网是“能量流、碳排流、信息流、价值流”的四流合一,“能、碳、数、钱”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山西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武东升认为,从能源供给的角度,山西必须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大批颠覆性的科技研发成果才能实现技术为王。需同步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制能等,形成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
生物固碳是实现“双碳”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吕雪峰所长说,微藻是重要的天然固碳生物,也是发展固碳生物制造技术的潜力平台。
煤焦冶电是“双碳”的主战场。山西大学原副校长程芳琴表示,煤基产业需进行煤基固废资源化以及低品位煤炭提质及其节能加工技术;焦化领域要实施“焦炉标准化、焦化产业集聚化、焦炉煤气资源化、焦化技术耦合化和焦化双控数智化”的“五化战略”,以统筹绿色低碳转型。
山西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吴青教授提出,煤温和催化液化直接制芳烃的技术是实现煤碳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路径。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李晋平和太原理工大学杨江峰教授的团队,利用人工合成的沸石材料,开发出全球首套移动撬装式低浓度煤层气富集提浓装置,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低浓度瓦斯难以利用的难题。太原理工大学袁进教授建议,建设“零碳矿山”协同推进煤炭产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当前,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正在与山西安泰集团联动,探索煤制芳烃中试与示范、低碳钢铁解决方案与示范、碳捕集与生物固碳中试应用的合作模式,为煤焦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探路。
碳足迹管理:抢占“碳市场”的先手棋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易碳数科技术总监万昕奇表示,通过低碳制造、低碳设计,建设低碳供应链,可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补全实际供应链的生命周期影响,用于支撑终端产品的准确碳足迹核算。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电力行业的基础上,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全国碳市场将迎来首次扩容,对山西来讲意味着重大机遇。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副部长张杰表示,扩容纳入了更多的交易者,将进一步激活市场,为未来碳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国内企业都在加快布局碳市场。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副院长张豪表示,公司正在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技术,并开展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和低碳城市与指标体系。
山西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山西安泰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吴斗庆介绍,安泰集团已经搭建了碳资产管理平台,建立了碳足迹体系,试水碳资产交易,实现了能耗设备数据采集到云端数据核算、再到可视化追踪的双碳数据化管理,正在联合高校打造山西省碳中和领域重点创新平台载体、成果转化平台与双碳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