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单位充分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用于反演、推算、分析能源活动和碳排放情况,为企业节能降碳、区域污染防治、绿色金融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服务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电力看双碳双控” 助力区域减碳治污
电力大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度高、采集范围广等特点,可以用于分析能源活动和碳排放情况,精准反映区域碳排放、碳中和状况及趋势。在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海淀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中心员工依托智慧能源城市大脑的“电力看双碳双控”板块,精准开展碳强度控制测算等工作,为政府部门制订减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海淀供电公司依托“电力看双碳双控”板块,运用“以电折能、以能测碳”算法,面向政府、园区、企业、公众四类服务主体,构建了电碳服务体系。该体系相关成果入选《推进美丽海淀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该公司还编制相关分析报告,辅助政府部门决策,服务地区低碳绿色发展。
“自2021年‘电力看双碳双控’板块上线以来,我们每日向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提供区域内重点企业碳排放预警参考,构建了‘电碳、电能、产电、产能、产碳’分析体系,逐类分析电碳排放、气碳排放、供冷供热碳排放等情况。我们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绿电溯源,服务园区绿色能源管理。”张頔介绍。
海淀供电公司还持续推动电碳数据产品开发和电碳数据服务市场化应用,挖掘电力数据价值,在电碳要素产品化、资产化、市场化方面积极探索。2023年7月,“海淀智慧能源城市大脑-电力看双碳监测数据集”获得北京市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今年3月,海淀供电公司为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数据服务的“城市大脑园区碳监测分析”数据资产完成入表。(李皖金)
截至目前,海淀智慧能源城市大脑已上线“电力看经济发展”“电力看环保监测”“电力看双碳双控”“电力看安全应急”“电力看创新驱动”“电力看社会民生”“电力看教育文化”“电力看城市规划”等8个板块35个数据服务场景。该公司还构建了中关村科学城数字能源城市综合体,建设数据要素流通、能源运营管理、双碳监测分析、智慧城市运行四个中心,打造数据共享、能源高效、绿色友好、开放互动的数字能源新生态。
浙江:迭代开发工业碳效码 引导工业企业节能降碳
11月15日,浙江省正式发布工业碳效码3.0。这一版本在原有碳效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新增了碳足迹数智服务应用。工业碳效码3.0聚焦工业领域的企业产品碳足迹监测,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工业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全流程认证,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节能降碳。
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工业领域能耗强度较大。2021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湖州试点牵头开发工业碳效码1.0,联合政府部门科学制订计算与分级标准,赋码体现碳效等级。2022年,工业碳效码2.0发布,浙江逐步建立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在税收、金融等领域推广应用工业碳效码,辅助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提高节能降碳管理效能。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6.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碳效评级赋码。
“当前能耗‘双控’正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市场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在碳关税制度下,高碳商品的成本上升,低碳替代品变得更具吸引力。加快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刻不容缓。”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绿色制造处处长陈戈介绍。
对于制造业企业等工业企业来说,产品从原料获取到生产、运输、使用、废弃,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碳足迹。“由于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基础薄弱等原因,碳足迹的采集、核算及分析认证比较难。”湖州供电公司碳效改革项目负责人、浙江省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函韵说。工业碳效码3.0内置主要工业领域碳排放评价技术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及核算模型,还应用了国网浙江电力自主开发的金属制品、轮胎、化工原材料等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具备企业碳足迹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核查、碳足迹报告生成等功能。
浙江长兴德田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的企业。10月,该企业有一笔出口业务订单需要一份碳足迹报告,在试运行的碳效码3.0申请后,仅一周就收到了报告,顺利完成了订单。“后续我们可以应用工业碳效码平台实时查看碳足迹,寻求订单匹配到哪个分厂的哪台机器能耗最低等问题的最优解。”该企业副总经理夏亚祥说。(徐梓沐 杨晨)
江苏:建立区域碳普惠市场 为减排量供需双方搭建平台
11月20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鑫库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苏州碳普惠市场上线的2900吨分布式光伏碳减排量被多家企业抢购一空,获利超5万元。
碳普惠市场为自愿参与减碳行为的企业与个人建立减排账户,将用户的减排行为量化记录,并核发为有价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碳资产),再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业奖励等渠道,为用户带来减排价值。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主要针对大容量碳资产。而分布式光伏等中小微减排项目和场景产生的减排量核证成本高、周期长、流程烦琐,大多无法被认证为碳资产。市场上也缺乏对中小微减排项目和场景减排量的核证、交易、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2021年以来,苏州供电公司针对中小微减排项目和场景,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点探索建立了区域性自愿减排碳普惠市场,建立起一套区域级市场化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为减排量供需双方搭建了平台。
苏州供电公司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切入点,基于电力大数据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开展光伏碳资产核证、交易,并为企业开展碳资产“画像”,形成“光伏大数据-碳资产-价值变现”模式。该公司还深入挖掘减排场景与电力大数据间的关联,构建建筑运行阶段照明节能改造、专用车充电桩减排等绿色场景下的碳普惠方法学,打造多元化碳普惠减排产品,助推建立更大规模的碳普惠市场。
“电数据”和“碳数据”的融合为光伏企业、建筑用能单位、专用车所属单位等参与主体搭建了碳资产流通平台,实现了中小微碳资产的价值变现,为政府提供了可信赖、可追溯的减排数据和深入全面的减碳行为全景分析,帮助政府科学决策、精准监管、高效治理。
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参与苏州碳普惠市场交易。苏州苏能集团有限公司新丰现代农业园、2024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等减排量需求主体通过苏州碳普惠市场采购减排量抵销多余碳排放,实现了组织运营、建筑、产品、活动等场景碳中和。截至11月,苏州碳普惠市场累计交易碳减排量超4.8万吨。
苏州供电公司将通过应用统一的数据分析框架,为更多场景构建核证分析模型,推动碳普惠交易,并进一步挖掘电力数据价值,帮助企业多角度分析用能情况,服务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王清 朱清华 兴胜利)
青海:规范管理电碳账户 支撑绿色金融发展
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数据管理人员通过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平台(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将省内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实时推送至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相关业务平台,支撑银行量化评估企业碳排放情况。
今年,国网青海电力发挥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支撑作用,利用企业微观用能数据和产量数据,开展电碳账户“电能模型”“电碳模型”等测试工作,从多个维度协助银行分析企业碳排放状况。
10月15日,国网青海电力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青海省银行业利用企业电碳账户开展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从碳排放、绿电使用两个维度确定了6个电碳账户指标,统一了碳评价标识应用、电碳账户报告模板、碳测算数据需求表等模块,规定了企业电碳账户开立、管理、测算、评价和应用等内容,适用于青海省银行业开展企业电碳账户的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利用电碳账户数据开展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规范》可以更加系统地引导金融机构将企业碳账户数据纳入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风险管理等流程,帮助碳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获得差异化优惠。同时,《规范》也为金融机构合理利用电碳账户数据、精准创新产品服务、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等提供了评估准则。”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市场运营中心负责人郭树锋介绍。
目前,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应用电碳账户数据辅助开展金融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10月末,该中心已为全省515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并协助银行量化评估企业的碳排放状况,帮助企业节约贷款利息支出共7000余万元。
国网青海电力将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不断完善和推广电碳账户体系,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低碳转型。“当前,我们构建的电碳测算模型已实现了全省重点行业、园区、企业碳排放‘全景看、一网控’。我们会进一步研究编制包括电碳账户数据、碳排放水平变动分析的企业电碳账户报告,加强数据采集与共享,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为绿色金融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副总经理范克威说。(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