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要提升透明度!专家:企业应将碳足迹管理纳入整体ESG战略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量: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并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

在这一背景下,产品碳足迹评估与ESG管理成为了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Intertek天祥集团绿色环境部华南区负责人李铭盛,就碳足迹管理的重要性、今年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引导,以及企业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掘节能降碳潜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Intertek天祥集团绿色环境部华南区负责人李铭盛。

有效的产品碳足迹管理 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碳足迹评估在ESG评价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李铭盛表示,碳足迹评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环境绩效,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在ESG评价体系中,“环境”部分的核心是温室气体排放,而碳足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核算工具,是衡量企业环境影响的关键指标之一。企业碳排放的披露已成为ESG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产品碳足迹更是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铭盛进一步指出,产品碳足迹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例如,欧盟PEF(产品环境足迹)有可能渗透到全球产业链,逐步成为碳足迹全球标准。企业的产品碳足迹管理可以帮助其满足国际贸易政策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有效的产品碳足迹管理是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企业通过碳足迹评估可以发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制定减排计划和方案,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品牌声誉。

李铭盛强调,企业导入产品碳足迹还可以帮助其成为客户ESG发展策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促进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碳足迹评估,企业可以向相关利益方报告企业的碳足迹以及减排的计划、行动和进展,增加第三方审核的公信力。

产品碳足迹核算国标发布 填补国内通则标准空白

今年以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企业碳足迹管理提供了明确的引导和支持。

2024年9月,我国发布了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以下简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为各方研究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了指导。

李铭盛表示,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如ISO 14067)相比,在内容和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该标准增加了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的参考框架、数据地理边界信息建议等,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操作性。

在本地化适应性方面,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推荐了适合中国企业的碳足迹量化工具和软件,帮助本地企业更便捷地进行碳排放管理。例如,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上,该标准更符合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行业特性,使得中国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更加高效。

为了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实施效果,我国还积极推动标准在碳排放双控、低碳技术推广等场景中的应用。譬如,腾讯推动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为能源电力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技支撑。伊利集团发布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双碳目标及路线图,探索了“碳足迹+水足迹”的“双足迹”解决方案,构建全链条的绿色生态。

兼顾财务、影响双重重要性 是企业ESG披露遵循的原则

除了碳足迹核算标准外,今年4月12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还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李铭盛表示,《指引》的实施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信息披露要求,促使企业将ESG因素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指引》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设置了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员工等21个议题,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披露。

同时,对于不同议题,《指引》设置了差异化的披露要求。例如,针对气候变化,要求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等信息;而对于员工权益保护,要求披露薪酬支付、社保缴纳、员工申诉制度等情况。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

上市公司在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李铭盛指出,A股上市公司应遵循双重重要性原则,兼顾“影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确保信息披露全面精准。财务重要性即关注对企业财务表现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影响重要性即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对外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报告编制分为强制、鼓励与自愿三方面,强制披露企业治理、核心ESG指标等基本信息,鼓励分享气候风险应对、利益相关方评估等深度内容,自愿展示科技创新等特色领域,增强报告个性化。企业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通过政策导向、战略规划的定性描述,以及能源效率、员工稳定性等定量数据,构建全面精准的报告。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做绿色发展的实践者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发掘节能降碳潜力,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李铭盛认为,首先,企业应明确减碳工作和ESG提升工作中的主动性。随着整体社会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企业发展也从单一追求增长型的驱动转变为治理型驱动,企业在碳足迹评价与ESG管理工作中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相关工作中的主要实践者与推动者。

其次,企业应明确目标与承诺。结合国内外相关政策,引入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理念,确定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减排目标,包括具体的量化目标,如碳中和目标年份。

接下来,企业应进行全面的碳足迹评估。根据碳足迹评估结果,企业可以通过知名的全面质量服务保障机构如Intertek等协助对产品碳足迹进行核算分析, 并制定减排措施,包括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改进生产流程等。

此外,企业应将碳足迹管理纳入整体ESG战略中,确保环境、社会和治理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时,企业应提升透明度和披露,定期发布企业碳足迹和ESG绩效报告,遵循国际披露标准如GRI、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等。通过第三方验证和审计,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最后,李铭盛进一步指出,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的变化,定期审查和更新碳足迹管理策略。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和最佳实践,不断提高企业的碳效率和ESG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