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领域攻坚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行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目前,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41.1%,低于50%的全国平均水平,且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的目标任务艰巨。在此形势下,要处理好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之间的平衡,建立起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又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增长和高比例利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
为助力江苏省推进双碳工作,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支持下,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开展课题研究,回顾和梳理对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分析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形势和特点;评估江苏省需求侧可以挖掘的可调节资源类型及各类资源规模,包括分布式发电、储能、可调节负荷、电动汽车等资源,并对江苏省需求侧响应能力和供需平衡进行预测;梳理总结江苏新能源发展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分析江苏省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并对江苏省新能源近中期发展态势进行展望;最后从源网荷储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提出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研究发现,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要建设“三新”新型电力系统,即供给结构新、系统形态新、运行模式新,相比与全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程,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预计超前5-10年完成。从需求侧来看,江苏具备较好的需求侧灵活性资源潜力,通过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结合江苏实际,全省需求侧响应能力暂按最大负荷用电负荷的5%考虑,到2030年,江苏电网全社会负荷规模约为16149~17600万千瓦,对应的需求侧响应能力约为807.45~880万千瓦。从发电侧来看,江苏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制约因素凸显、并网消纳压力加大、电网安全运行承压、体制机制亟待创新等挑战。在乐观场景下,至2030年末,江苏省光伏总装机容量将增长至10000万千瓦左右,风电总装机容量将增长至80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总装机容量将增长至1500万千瓦左右。
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包括源网荷储四个方面,在电源侧要构建“风光水火生核”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在电网侧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在储能侧以多元化储能应用支撑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在用户侧持续推动需求侧协同能力和响应能力提升,同时应持续支持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体制机制创新。
为实现上述发展路径,建议江苏省在以下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包括加快推动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应用、增强多能源品种规划协调性,进一步创新电力体制机制、探索清洁电力环境效益转化机制,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方向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