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鼓励国家高新区谋划建设低碳产业专业园,支持园区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智能工厂等。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相关概念认识持续深化,建设重点更加聚焦,标准愈发清晰。
零碳智慧园区是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精准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消减过程,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目前,智慧园区已在全国范围广泛铺开建设,成功标杆和成熟方案层出不穷,基于现有的园区数字化基础,贯彻碳中和理念、整合零碳应用已成为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主流方向。『碳中和前线』统计了19个已建成的零碳园区,这些园区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发展奠定了样板基础。
01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的目标是通过储能技术的突破,借助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风电、光伏和氢能的互补,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100%绿色电能网络。园内悦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线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其整车以氢能作为动力,清洁可靠,具有动力强劲、经济性高、操作轻便、续驶里程长等优势。与此同时,上汽红岩鄂尔多斯基地投产也在蒙苏经济开发完成“首秀”,该项目将极大程度地推进氢能产业链落地与产业化应用,助力鄂尔多斯打造“北疆绿氢城”,加快鄂尔多斯建成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和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
2021年10月,在鄂尔多斯市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的共同规划下,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主要集聚了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产业,并有计划地集成产业链。产业园中的“绿色能源+产业集成”目前可初步细化为“绿色能源+交通+化工”,全球最大的商用卡车生产商一汽解放已经入驻;在产业上游,园区计划用绿色电力生产电芯、正负级材料、隔膜,除此之外还用绿电制氢,典型的场景是煤化工脱碳。根据鄂尔多斯市政府的规划,通过风光的搭配互补,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在2025年自产绿电将达100亿度,完全满足产业园内电力的自产自销自用。
02 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
金风科技作为零碳园区领域第一家吃到螃蟹的企业,其于2021年打造的亦庄“碳中和”智慧园区是国内首个获得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认证的智慧园区。
2021年3月金风宣布建成了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园区占地136亩,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常驻员工4000余人,每年用电量约1500万度。园区始建于2010年,采用智能化设计,包括智能微网、节能模块、智能水务、园区智慧运维、智慧农业及智慧健康六大模块。园区构建了一套集风、光、燃、储、充于一体的智能微网,利用空地安装了2台风力发电机组,利用园区屋顶、车棚等闲置空间,实现负荷侧多种能源设备联合优化调度运行。经过碳核查,2020年园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750万度,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超50%,每年减碳量达4950吨。
03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是国内首个“核能驱动+零碳智慧”生态产业园。
园区依托福清核电已建成的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及规划扩建机组,计划分三期工程推动向福清市工业园区供应多种清洁能源,实现区域“零碳供汽、零碳供冷、零碳供热、零碳供水、零碳供电”的目标,推动强省会战略的“南翼核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据计划,一期“清洁供汽”工程有望在年内动工,2024年具备供汽能力。该项目总投资近25亿元,通过核电机组改造并建设一条自福清核电出发,途经蓝色产业园,最终达到江阴工业集中区的蒸汽输送管道。项目采用行业成熟的“汽汽换热”技术,在核电厂蒸汽与外供蒸汽完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向园区供应零碳清洁蒸汽,技术上已通过多重物理隔离,确保供应蒸汽“无辐射、安全、清洁”。在一期工程基础上,福清核电与福清市政府还将在蓝色产业园联合投资50亿元-100亿元,规划建设二期“零碳综合能源站”工程,打造园区“源、网、荷、储”综合智慧能源体系,实现蓝色产业园配套供应多种零碳能源的目标。
04 青岛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
2022年1月17日,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项目签约暨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莱西市举行。莱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将与青岛科创蓝碳减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零碳金融科技园。与此同时,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碳中和专委会将携 50余家会员单位率先落户园区。
此次签约将建立青岛市首个零碳示范园区,引入绿色金融、节能减碳产业集群,吸引行业高端人才落户,同时培育莱西本土上市公司。除建设零碳金融科技园区外,科创蓝碳减排还将发挥其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优势、供热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经验,将光伏发电与清洁供热有机结合,以城市综合能源站为载体,在莱西实施零碳供热。
据了解,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项目集研发试验、学术交流、商务办公、技术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计划投资6亿元,分区建设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金融科技大厦、人才公寓、研发平台和新能源技术孵化器等,园区能源供应将使用自主研发的热泵技术进行供热供冷,同步建设光伏分布式电站,满足园区供热、供冷、供电、供生活用热水等全部能源需求,形成自给自足的光电水热零碳示范园区。据悉,科创蓝碳减排一直致力于零碳供能的践行推广,公司科研团队以中组部“万人计划”专家吴荣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德兴教授等为核心,代表了行业顶级科研水准,掌握热泵供热供冷、光伏发电储能等多项清洁能源技术,对外提供集技术服务、研发设计、专利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安装、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多源保障清洁能源供热、供冷、供电解决方案,其核心专利产品污水源热泵供热供冷技术,被以江亿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
05 海口江东推进零碳新城建设
2022年2月21日,海口市审议通过《海口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致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海口江东新区对此进行了细化责任分工,将从建设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清洁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聚区等方面着手落实规划。
海口江东新区推行生态低碳指标,一大批绿色建筑、低碳设施不断涌现。在江东发展大厦施工现场,项目采取透水铺装、下凹绿地下渗及设置雨水调蓄池等海绵措施,给排水系统采用二级及以上节水器具,绿地节水灌溉比例达90%,同时充分发挥环形屋顶优势,计划铺设光伏发电板5490平方米,可实现100%的光伏覆盖,年发电量约70万千瓦时。利用光伏发电系统,除了可以提供建筑自身的用电外,还可以提供周围区域的用电,每年节约用能250吨的煤当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700吨。海口江东新区企业港项目,项目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体系的建造技术,从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作业和物料损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且回收率比较高,该建筑以后还可以拆卸二次利用。
除此之外,海口江东新区还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运营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绿色碳循环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引入新能源汽车、储能类企业,高起点规划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展示区、世界一流零碳新城建设。
06 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
2022年3月,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通用标准ISO14064对园区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结果,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该产业园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2019年投入使用。该产业园通过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优化分拣、运输流程,使用分布式空调精准满足局部供暖需求,以及引入新能源特种设备和充电终端等,持续提升园区的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北京绿色交易所负责人表示,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国内物流行业首个碳中和园区认证。物流行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抓手,打造绿色可持续的“零碳物流”是物流行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目前,京东已通过绿色能源、能效优化、资源循环、碳中和数字化全景等应用,形成了物流全链路绿色减碳能力。截至2021年底,京东智能产业发展集团已经完成第一批12座产业园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预计用3年时间形成1000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能够为 85%的京东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
07 青海省零碳产业园区
2022年4月23日,《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青海零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分别在北京、西宁以视频形式召开。经专家组论证,《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青海零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青海省零碳产业园区作为目前国内规划面积第二大、青藏高原范围首座零碳产业园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河湟新区,规划总面积约 22.09平方公里。该规划旨在以零碳为标准,统筹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打造以绿电为能源基础,以绿锂、绿硅、绿氢、绿色畜牧、科创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创新型智慧零碳产业园区,引领青海省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园区零碳目标定位,该规划将零碳产业园划分为总体空间规划、零碳产业体系规划和零碳系统构成三大专题单元,并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大目标。“根据规划,该园区将形成锂电池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绿色畜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支撑零碳产业发展的生产服务业。通过分期发展、层级演进、集群化发展的策略,系统性构建零碳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零碳产业集群。”铁五院青海零碳产业园区规划编制负责人潘春梅说,同时,技术团队根据
园区的零碳目标,“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和措施,提出“核算、减排、抵消”三大环节,系统规划、分项实施。最终,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能源局、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规划单位及院校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评审并认为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超前性、理念先进性。该规划中明确,该零碳产业园区将推动青海省“四地”建设,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充分利用青海省充足的绿电资源、丰富的盐湖和矿产资源,以及独特的农畜产品资源,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
08 长沙宁乡门业小镇低碳园区建设
2022年4月27日,国网宁乡市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汽车公司、宁乡市煤炭坝门业特色小镇孵化中心共同签订关于低碳园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长沙宁乡门业小镇在倡导绿色转型发展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宁乡煤炭坝门业特色小镇孵化中心总投资5亿元,占地230亩,是湖南门业集中区和最大的门业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小镇从“湘中煤都”向“湘中门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对用能方式和用能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宁乡市供电公司多次深入园区开展上门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综合能源利用、光伏建设、节能改造等专业咨询,积极助力园区落实国家“双碳”要求。
本次战略合作将从规划设计、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等方面开展低碳建设,具体内容包括光伏电站、储能站、能源站、车桩网一体化建设,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和成本,提供智能运维、供线损管理、设备本体节能、管理节能、电能替代、绿色交通等服务,为提升园区能效水平和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国网宁乡市供电公司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助力园区低碳规划、建设和服务。今年以来已完成光伏合同签订4个,充电桩立项36个,相继完成了与宁乡市经开区国家级园区和宁乡市高新区省级园区的低碳建设合作协议签订,成为园区企业低碳循环发展的坚定守护者和践行者。
09 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
2021年5月19日,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是江苏省内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作为全国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之一,无锡的发展是当前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即由于能源资源禀赋不足,一次能源资源贫乏,导致用能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大量用电需求来自区外供应,能源转型艰难。比如,2020年无锡煤电装机占比超过50%,达到51.2%,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仅有13.5%。
因此,无锡的“零碳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发展那些可以帮助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产业。该产业园位于无锡市高新区,将围绕减碳、零碳和负碳核心技术,鼓励先进绿色技术试点应用,形成行业应用示范地和绿色技术策源地。计划在2025年底前,引进零碳领域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能源托管、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20个,新增零碳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
10 深圳福田打造近零碳示范区
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在落实国家战略、践行城市使命中彰显福田担当。福田对 “十四五”期间“双碳”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引导福田区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状态,全力打造“近零碳示范区”。
福田将以“五个一”推进“双碳”工作:一个总体目标。以打造“近零碳示范区”为总目标,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树立超大型城市中心区碳中和标杆。一条发展路径。聚焦能源消费端,以高效节能、绿色能源替代为方向,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构建“双碳云脑”平台,实现城市碳排可视、可管、可规,提高城市能源消耗的感知力和智慧化运营水平。
一套政策体系。编制1项具有福田特色的行动方案,同步编制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等8个专项行动计划,整合18个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零碳项目,构建“1+8+18”政策体系。
一个工作机制。成立区“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与华为数字能源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政府推动+多方协同”工作模式。一批试点项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安托山总部园区、新洲小学、福田供电局大楼、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6个项目,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一批试点项目名单,数量居全市第一。
11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创建零碳示范园区
为响应国家“3060”目标,早在2009年就已实现历史碳达峰的闵行开发区,于2021年初率先将“创建零碳示范园区”提上日程,将其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力争为闵行、上海乃至全国提供园区碳中和示范案例。闵行开发区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专业团队合作,摸清了园区碳排放现状和历史碳达峰时间,并在碳排放预测分析和碳中和主要路径研究的基础上,研判了园区碳中和时间表及阶段性减量目标,将力争于 2021年底前编制形成零碳示范园区创建行动方案、明确碳中和实施路径及重点任务和行动,并研究提出碳中和跟踪评估体系和配套政策措施。2021年以来,闵行开发区已开展一系列的项目,迈出了零碳行动的坚定步伐:3月,举办了创建零碳示范园区专场生态环保咨询活动,邀请多位低碳资深专家与园区企业进行培训交流,共商创建工作;6月,园区正式开通了共享班车,助力企业职工绿色低碳出行,并召开零碳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宣贯会,正式启动零碳示范园区行动方案编制工作。8月和10月,零碳示范园区行动方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专家咨询会相继召开。在确定开发区数年前已历史碳达峰的基础上,围绕2030基本实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有关的行动路线图、具体实施路径即将绘制完成。
此外,华电集中供热热力管线铺设项目、闵行开发区生态公园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增设一批园区公共充电桩项目、在既有厂房建筑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等一批项目正在全面实施过程之中,并积极引导园区众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工作,向着零碳目标大步迈进。
西门子、ABB 等企业努力创建零碳示范工厂;博朗正大力推进绿色包装项目,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包装材料100%可循环;作为强生集团与施耐德电气的一项全球性战略合作,强生闵行园区目前正在推进能效审计评估,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三菱电梯将构建“双碳”数字化体系,实现碳排放的检测、评估、反馈可视化。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作为1986年获批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开发区表示,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模式创新,为美丽中国打造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12 江苏省耐克零碳智慧物流园区
2022年9月6日,耐克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奠基仪式在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耐克中国物流中心举行。奠基仪式上,耐克正式宣布在中国物流中心启动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携手“零碳技术伙伴”远景科技集团,推广低风速风电及零碳数字化技术。项目按计划于2023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耐克中国物流中心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覆盖,耐克中国物流中心也将成为中国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
耐克中国物流中心是耐克集团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其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超2.4亿件次,从2010年投入使用和扩建以来,不断从设施节能、运营优化和产品运输上最大化减少环境影响,中心一二期及三期工程分别获得了LEED绿色建筑铂金及金级认证,目前中心使用的45%能源来自于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多种可再生能源。此次风电项目将助力耐克中国提速达成“2025年自有自营设施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战略目标。
该项目是江苏太仓地区首个获批的分布式风电项目,也是首例风光互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新能源项目,突破了分布式风电项目在开发、审批、并网、交易等环节的诸多困难。该项目由远景建设运营,将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正式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400万千瓦时。
13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作为三峡集团和福建省的战略合作项目,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引进东方风电、金风科技、中国中车、中国水电四局、LM叶片等5家龙头企业,形成风机、电机、叶片、钢结构件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年产300万千瓦以上的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等能力,2021年园区企业产品价值约100亿元。
产业园有两大目标。目标一,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三峡产业园一期占地面积1000亩,整个园区投资约40亿元。2017年7月动工至2019年1月首台海上风机下线历时仅一年半时间。在产业园研发、生产的13兆瓦风机为目前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风机。产业园的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还销往英国、埃塞俄比亚、土耳其、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国家,成为福建“丝路海运”建设的重要里程碑。2022年,将有更多产品销往玻利维亚、越南等国家,实现“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目标。目标二,规模连片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福清兴化湾一期、三期,长乐外海A区等一批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近160万千瓦(含参股),完成总投资超300亿元。产业园产品在三峡集团福建所有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面应用,项目资源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三峡集团肩负起全力以赴打造海上风电大国重器,努力实现“从长江走向海洋,做海上风电引领者,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雷增卷称:“这个产业园是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装备的产业园,我们通过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带动这个产业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发展越做越大,适合推动我们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降低成本,让老百姓用得起平价电。”雷增卷希望中国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能够推动全球的风电发展,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上发挥作用。2月22日,我国首台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国产化率达到了90%。该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苏宁列介绍,13兆瓦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
14 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
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是集多媒体、家电、通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链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制造型工业园区。海信江门园区主要通过能源转型以及应用转型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零碳智慧园区。
在能源转型方面,园区搭建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节能实现智慧能源管理。在应用转型方面,园区一方面通过 打造零碳建筑,对空调通风、集中供暖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 实施生产过程节能措施,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零碳生产,降低单位生产值的能源消耗,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15 青岛中德生态园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拓展区2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 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 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其中在用能耗能方面,中德生态园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青岛市首个“非煤化”试点区域之一,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并实施泛能网技术,运行山东省首例泛能网联网,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兆瓦,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另外,中德生态园打造“智能绿塔”模式,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外层幕墙,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为建筑及其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将获取的能量暂时保存在建筑内的高效锂离子电池中,平衡社区内的载荷电流,减轻国家电网的顶峰负荷。
16 甘肃省通渭县“零碳乡村”
甘肃省通渭县从能源转型和应用转型两方面打造“零碳乡村”。能源方面,通渭县作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引进正泰在平襄镇孟河村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打造零碳清洁能源综合示范乡村;应用转型方面,通渭县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零碳应用,为农民增加增收创收渠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25年内可节约标准煤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4吨,助力实现孟河村的碳中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零碳乡村”。该示范项目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建屋顶光伏和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三部分,总装机1357千瓦,总投资约600万元。其中,利用农户屋顶和庭院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100户1121千瓦、利用孟河村村委会和“陇上孟河”电商办公用房以及徐川初级中学屋顶安装公建屋顶光伏电站212千瓦、在村民活动广场建设BIPV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24千瓦并配套建设充电桩和储能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223万度,前20年每年为孟河村群众增加收入5.3万元,25年可增收400万元,20年合同期满后,光伏电站免费移交给农户继续发挥效益,让孟河村源源不断释放“阳光红利",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7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
2022年11月7日,2022年下半年达州市重点工业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暨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炭产业园项目投资达170亿元,占地2050亩,将分三期建设,主要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非化工制品)、储能电池、太阳能设备和相关集成产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30亿元、年纳税25.25亿元以上。在地理位置上,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位于 " 川渝陕 " 结合部中心,是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腹地,是达州乃至四川东向开放的重要口岸;据悉,在产业链布局上,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围绕西南地区将建设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动力电池组装生产线和产业链相关配套项目,打造西南地区蜂巢锂电全产业链。在要素保障上,园区水、电、气、磷酸、氨水、锂矿质优价廉、供应充足;在产业基金扶持上,园区成立了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产业投资基金等两支基金,专项投资入园企业。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是蜂巢能源牵头开展锂电产业链投资的重大项目。该产业园位于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拟使用工业用地总面积超过2000亩。目前蜂巢能源全资子公司锂白新材料科技 ( 达州 ) 有限公司及黄冈林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约入园,还有多家企业在洽谈当中。
18 烟台黄渤海新区零碳智慧产业园
烟台黄渤海新区打造的“零碳智慧产业园”中节能科技园区别于传统内向和固化的办公模式,这里倡导一种更为开放、休闲和绿色的全新办公理念,通过构建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营造休闲的办公氛围,来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中节能科技园的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30%,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达到65%,卫生器具的能耗相比国家节能标准降低10%以上,园区采用下凹式绿地与垂直绿化,打造雨水花园与生态树池,合理规划园区道路与雨水管道排布,园区年径流雨量控制率达到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55%,整体建筑节能率达到70%。除了建筑耗材和生态布局,园区还藏着一个零碳智脑,那就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零碳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用数字孪生技术为底座,通过打造‘三大平台’——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碳监测与治理平台、园区运营平台,对园区用户的水、电等能耗进行智能采集与监控,对设备的运营状态、损耗等进行监测与管控,帮助园区企业精准掌握用能信息、挖掘节能降耗潜力,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园区能源调配与优化运维。
19 厦门象屿零碳综保区
园区里随处可见节能“神器”,不仅有光伏路灯、节能型工业风扇等节能电器,还有无源锁、电动叉车、电动堆高车等新式装备;成片的仓库屋顶铺设了光伏发电板,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更神奇的是,用不完的电可以储存到巨型“充电宝”里,不怕浪费……走进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先进、绿色的低碳产品和技术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中国船级社碳中和评价认证,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象屿综合保税区二氧化碳减排933.02吨,已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碳中和,象屿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
在零碳理念的指引下,象屿综合保税区的运营主体——厦门港务物流保税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设备替代工作。厦门港务物流保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强说,目前,高效、节能的LED灯已替代传统物流园区的金卤灯、钠灯等,全部覆盖园区内办公区照明、仓库照明等场所;节能型的工业风扇和空气调节设备也已全面替代原有的老式风扇,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有效解决仓库内高温、闷热问题。
在象屿综合保税区里,借助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优势,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与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的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了企业报关申报无纸化、监管智能化、通关自动化,通过“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模式,大大提高了报关与通关的效率。今年4月,象屿综合保税区非报关货物数字化试点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建设物流分拨中心与开展跨境电商等业态的重要基础,配合智慧物流平台等系统,能够真正实现物流运输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荔荔说,该平台上线后,非保税货物不仅可以与保税货物储存在同一仓库里,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数字化监管,有效节约运营成本,极大提升效率。目前,象屿综合保税区已实现连仓结网的效应,不仅提高产品运输预测的准确性,还通过推广智能化运输方式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据初步估算,在数字化的助力下,目前园区整体运输配送成本下降25%,能源消耗下降20%,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