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门双碳实验室主办,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九三学社新会区基层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双碳”大讲堂在江门市新会区举行。
据悉,会议以“碳管理与双碳创新技术”为主题,围绕新时期碳足迹管理、碳捕集与利用、储能技术、碳普惠政策、碳资产管理、森林碳汇核算等学科前沿进行研讨和交流,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重点企业的百余名专家和代表参与,共同探索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模式。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晋山。
“希望实验室充分发挥在‘双碳’领域的独特优势,在推动低碳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业界内低碳技术的共识对接,深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企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现场,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晋山表示,江门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工作,对江门双碳实验室的发展寄予厚望。
会上,8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
江门双碳实验室主任徐明教授作报告分享。
江门双碳实验室主任徐明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各科研团队在“双碳”领域的技术成果及其应用前景。他强调,江门双碳实验室作为粤港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成为“双碳”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过去的两年里,实验室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江门智慧”。
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负责人冯宇希博士作报告分享。
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负责人冯宇希博士以《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应对贸易“碳壁垒”》为题,介绍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底层逻辑,就当前碳足迹评价体系的困局提出解决思路和相关建议。
江门双碳实验室碳捕集与工业利用研究中心负责人郭庆杰教授作报告分享。
江门双碳实验室碳捕集与工业利用研究中心负责人郭庆杰教授聚焦新能源—化石能源互补化学链燃烧CO₂捕集与活化耦合技术,分享团队研发的最新成果。他展示了相关技术在减少工业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江门双碳实验室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邰志新博士作报告分享。
江门双碳实验室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邰志新博士带来《先进电池材料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分享,着重介绍了先进储能团队在机械剥离技术以及钠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解液技术的研发进展,展现了江门双碳实验室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
BIC EUONOVA(欧盟创新中心)大中华区总干事甘露。江门双碳实验室供图
BIC EUONOVA(欧盟创新中心)大中华区总干事甘露及其团队从国际视野出发,深入探讨了在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出台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强调,中国企业应主动拥抱变革,加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以绿色低碳为引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业务中心主任石榴。江门双碳实验室供图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业务中心主任石榴对碳普惠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通过分享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案例,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碳资产管理课程。
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徐勇。江门双碳实验室供图
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徐勇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复杂影响,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双碳”目标实现之间寻找平衡点提供了学术见解。
海南墣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助理朱润洪。江门双碳实验室供图
海南墣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助理朱润洪对“无废工厂”建设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指出,为了推动城市绿色生态链建设落地,必须全面统筹“绿色制造”“无废工厂”“低碳/近零碳/零碳”“减污降碳协同”等各类关联行动。
其间,与会代表们纷纷就各自关注的领域提出了问题,8位专家耐心解答,并就“双碳”领域的最新趋势、技术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思维碰撞激烈,不少参会者表示此次会议收获良多,一些企业代表更是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希望能够借助科研平台共同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与会代表就各自关注的领域提问。
“双碳大讲堂”是江门双碳实验室打造的大湾区“双碳”交流互动平台,以当前“双碳”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登台讲授,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通过大讲堂,参与者可以了解到“双碳”领域的最新进展,掌握前沿科技动态,同时也能与行业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与会代表记录“双碳”领域的科技新进展、动态。
接下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将继续发挥智库作用和桥梁作用,定期举办“双碳”大讲堂活动,加强学术界与政府、企业、高校和社区的联系,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落地转化,推动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