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化双碳论坛

并非所有数字化场景都利于节能减碳?上海这场论坛提出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8 浏览量:52

来源:一财网

并非所有的绿色技术都要赋予数字化外壳。

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被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

在7月17日举办的2023上海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论坛上,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范佳佳表示,在近年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践中,数字技术对实现节能减排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数字化场景都利于节能降碳,过多数字化反而会增加能源消耗”。

双化协同的核心是什么

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分析,未来10年,数字技术对减排的贡献能达到20%。另据法国和澳大利亚2021年的统计数据,2030年依靠数据部门能够减少化石燃料排放50%。

从第一次工业化到信息化浪潮,再到20年前提出的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化融合,如今的社会正面临双化协同的第四次浪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白皮书》称,用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绿色化牵引数字技术升级。

双化协同的核心在于:一方面,数字技术对绿色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从数据要素提供,到数据治理,智能化生成管理;另一方面,储能技术、固碳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绿色技术为数字经济提供转型动力。

因此,在范佳佳看来,数字化基础材料,本质来源于能源和材料密集型产业,到2025年石墨、锂和钴等矿物和金属的开采可能会增加500%。这说明开采业和采矿业这些高能耗产业,会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产生更大的污染。另外,根据信通院测算,数字产业在2030年将成为我国经济体中第一大碳排放经济产业。在生产末端,数字垃圾到2030年,全球电子垃圾将达到7400万吨。

“并非所有的绿色技术都要赋予数字化外壳。”范佳佳说,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传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微小改造,对节能减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盐城德龙不锈钢的一家厂房为例,工厂绝大部分的节能减排都归功于微小绿色技术的使用,比如无硝酸清晰技术、退火炉设备污染排放等非常微小的技术。再以宝武碳业为例,为了减少蒸汽跑冒滴漏,他们并没有使用数字化技术,而是通过改造整个工厂的预热传导以及发电产生的巨大作用,实现了年发电量达到600万千瓦时,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工业领域及企业如何双化协同?

范佳佳认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双化政策尚未明确。就能源产业而言,国内与国外政策接轨,始终强调在线能源的监控,这与中国在能源智能化发展阶段性有关。中国建筑业的双化政策与国外相比略显单薄,交通领域的双化政策十几年保持一致,但缺乏政策保证要素,包括必须的资金支持和实验场支撑。在大数据产业,国外也更为详尽,因此建议中国出台更多细化政策、将资金担保写入其中,并探索双化试验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推绿色工厂、零碳工厂,但主要是大企业在做。如何让小企业跟随大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范佳佳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构建“绿电+多元碳汇”模式;其次,探索市场协作模式,通过政府和市场作用,推动大小企业进行交流,盘活现在市场上可再生能源存量;第三,实施优质供应商引进模式,通过减免税收等财税政策,把优质供应商留下来。“现在讲的最多是分布式光伏投资回报率要提高”;第四,倡导“可复制”模式。

总体来看,政府和社会要聚焦治理数字化和能源绿色化。治理数字化包括环境治理、能源管理和企业运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副主任高庆浩在17日的论坛上表示,在工业领域,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在相应场景实现了良好的应用。在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目前存在不足的是气候分析、碳汇交易等环节,其中还有大量待验证的操作方式。 

关于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高庆浩提出三个发展方向:促进用能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本质绿色水平、加快下游资源循环再生。

结合三大方向,他提出四大路径:首先,降低生产和制造设备能耗,其中关乎利用相应的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改善生产设备能效水平;第二,改善工艺流程,数字技术调整优化流程,实现整个生产产线的智能化,从而提升成本率和能效率;第三工业能源综合管理,这主要通过相应的数字技术或者信息化手段,实现能源用能技术化管理,提升整个工业企业能源综合管理水平;第四,工业原材料和废料再利用。从整个原料和燃料发展过程来说,工业能源综合管理和工业废物回收利用,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大跨步发展。

企业应该如何做?范佳佳表示,首先要确定目标,要确定企业财务绩效是不是连续,财务是否允许实现双化协同功能;第二,选择良机。一方面要对整个公司工厂数据资产和碳资产进行排查,另一方面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在准备执行阶段,董事会的支持对整个准备阶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