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金山区:超大城市农业“流量”从何而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5 浏览量:61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前不久,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八月香”雪花粳,在上海市金山区万亩粮田开镰。多年来,青睐于金山的农业优势,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此设立研究基地,专注于水稻抗旱性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以及节水抗旱稻的育种栽培。

被农户昵称为“稻坚强”的优质品种,从金山的“试验田”走向了全国。

 

“八月香”雪花粳、“小皇冠”西瓜、施泉葡萄……近年来,优质品种、先进技术、科技人才在金山的农田不断孕育成长,从这里飞向全国各地的农业品牌不胜枚举。今年4月,金山区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这个农业用地占1/3的上海西南远郊区,用“深耕细作”探寻超大城市农业的流量密码,也在思索着一个大课题——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农业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上海的农村是大都市的农村,拥有市场、科技、资金等诸多优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有条件。”去年11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金山等区调研时,对注重标准品质、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等提出要求。金山区用好背靠上海超大城市的优势条件,不搞“大而全”,专注“小而美”,努力提升农业含金量、含“技”量,走出一条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技术:加快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

 

看中金山这片“良田”的,不仅是科研专家,还有农业科技企业。

 

在金山区廊下镇,占地27亩的京东方后稷智联植物工厂看不到工人。全智能化控制温室里,一株株绿油油的生菜、芝麻菜在精准配比的营养液里茁壮成长。一辆无人驾驶自动巡检小车在苗床间“巡逻”拍照,运用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记录蔬菜生长状态。工厂的“最强大脑”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远程分析操控大棚内的温度、光照、通风、虫害监测和生长状态,年产蔬菜达到300多吨,实现了种植自动化、智慧化、无人化。

 

落户金山前,京东方为选址在各地寻觅良久。不能怪他们挑剔,“色拉菜”这个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就是这般高要求——大市场、产业链条齐全、设施装备智能化,还得离加工厂近才能保证蔬菜高品质……兜兜转转、几番比较,位于金山的上海亚太国际蔬菜有限公司既有厂房全部满足“苛刻”条件,觅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2021年,京东方后稷智联植物工厂对既有厂房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市、区两级补贴1200余万元。

“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导向和高科技农业,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上海对精品农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前端农业种植趋向科技化、数字化,为高科技农业企业大展身手提供了舞台。”京东方后稷智联植物工厂总经理秦清深有感触。

 

同样在金山“觅得良缘”的,还有国内领先的数字灌溉和可控农业供应商上海华维可控农业科技公司。起初,公司创始人吕名礼在一家农业企业打工,有一次,该企业采购进口设备搭建温室大棚,连砂石过滤系统的“石英砂”介质都依赖进口,只要设备、耗材没有全部到位,大棚就无法安装运转,用剩的耗材只能堆在仓库里等待外方指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智慧灌溉技术。他投身创业后,于2015年将企业从近郊搬至了金山。

 

为啥越搬离市区越远?吕名礼说,金山完备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华维可控农业科技公司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应用场景。比如叮咚买菜金山种植基地,全套引进他们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基地技术员只需按个按钮、开个阀门,就能定时定量灌溉,既能满足作物的水肥需求,同时高效水溶肥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金山在财政补贴、产业配套、人才落户等领域给予企业多方面支持。

 

事实也证明了吕名礼的选择。自来到金山后,企业业绩翻了两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灌溉和可控农业产品不仅落地重庆、安徽、湖南、内蒙古等地,还漂洋过海输出到埃及、巴西、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尤其是2017年,华维在国外众多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埃及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中的智慧灌溉设备“大单”,合同总金额1.38亿元,开创了中国智慧灌溉和温室装备走向“一带一路”的先河。

 

在金山区加快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的步伐中,农业科技企业得以茁壮成长。目前,全区已有35个农业数字化基地纳入数字农业场景发展范围。上海枫泾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成了智能温室结构与控制系统、植物工厂、水肥一体化、绿色清洁能源等技术,全面实现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上海金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现代农业设施、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栽培管理技术,将标准化自动化番茄种植、拥有保鲜专利技术的自动化加工和农旅文旅相融合。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入双孢蘑菇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技术,55间现代化菇房年产双孢蘑菇1.3万吨,占上海市生产总量的95%……

 

优种:农业大区与科研院所双向奔赴

 

金山的“一葡二桃三莓四瓜”驰名沪上,为什么金山瓜果分外香?品牌口碑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金山“小皇冠”西瓜的案例就颇具典型性。

 

30年前,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陆世钧赴日本进修,皮薄个小的新型西瓜引起他的注意。回国后,他在位于金山的丈母娘家里,潜心研究黄瓤小型瓜品种,成功研发口味爽脆的“小皇冠”西瓜。然而,10多年辛苦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却在瓜农和市场那里遇冷。

 

幸亏金山“慧眼识瓜”,通过小规模试种后,率先认可“小皇冠”的市场价值。2010年,金山向陆世钧买断种子经营权,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的模式,在全区瓜农中推广种植“小皇冠”西瓜。有了金山区农业农村委的“背书”,“小皇冠”迅速打开了上海市场。

 

“小皇冠”的种植技术颇具个性,在底肥基础上需要追加两次施肥。为了帮助瓜农掌握种植技术,金山区农业农村委通过挂职制度,邀请陆世钧挂职担任金山区农技中心副主任,专门负责指导全区“小皇冠”种植户。

 

如今,“小皇冠”在海南、江苏、宁夏等地建立了种植基地。今年,金山区农业农村委拨款30万元,用于支持陆世钧的制种基地翻新扩建,预期种子产量上升15%。

 

“院区合作”开通了双向人才输送通道,既有像陆世钧这样“走下”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也有送到上海市农科院跟班学习的金山区农技人员,双向交流结出了累累硕果:上海市农科院在金山的哈密瓜研发基地成功试种“金蜜1号”哈密瓜,在浙江、江苏等地推广种植;常年在金山培育试种夏黑、巨玫瑰、申华、阳光玫瑰等葡萄新品种,推动金山“施泉葡萄”品牌卖遍长三角……

 

“上海农业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而前沿农业技术需要试验试种,拥有29.6万亩基本农田、各类作物种类齐全、农业设施基础完备的金山,自然就成为上海市农科院的最佳‘试验田’。”金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叶文娣表示,在这过程中,政府发挥支持引导作用,农户摘下精品农业“致富果”,科研院所收获实地科研成果,“政企研”结对推动农业科技在金山不断开花结果。

 

人才:农技人员手把手培育新型农民

 

秋季,正是农忙时节。上海浩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庆波忙得连轴转,在田间地头执飞农业植保无人机。

 

掌握农作物情况、配置农药、遥控无人机植保作业……这段时间,梅庆波每天从清晨5点执飞到傍晚,虽然辛苦,但两人配合一天可以洒药近400亩地,“无人机植保效率是传统打药方式远远不能比的,用传统方式,一人一天最多10亩。”

 

从事农业生产20余年的梅庆波,早在2016年就牵头成立了上海沪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专门服务周边农户的大型农机需求。试水无人机植保,他又是金山最早一批“尝鲜”的农户。2020年,他花费5万余元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并在廊下镇的心意植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培训。

 

如今,他的农机服务合作者已经拥有4台无人机,除了给自家的菜地打药,主要还是用于服务周边农户。“无人机植保精准、安全、高效,未来需求量还会越来越大。”对此,他信心满满。

 

与梅庆波的“转身”方向恰好相反,与科技产品打交道20余年的心意植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霖,则被“逼”成了农业专家。

 

2016年,经营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金海霖进入农业无人机这个“新赛道”,但很快就碰了壁。农户对无人机植保的效果不信任,无人机打药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免费打药都没人要。”

经过金山区农业农村委牵线,金海霖的团队与部分愿意尝试的农户实现了对接。随后几年间,在金山区植保员们的鼎力相助下,飞防效果渐渐赢得了农户的认可,金海霖的公司不仅在金山站稳脚跟,还服务起长三角的农户。

 

梅庆波和金海霖成功转型的背后,是金山在农业人才培养上的大力破题。“以前有句话,讲金山的下地农民,4个人加起来300岁了。”或许有些夸张,但道出了金山农业生产的痛点。

 

有痛点,就要想法破题。叶文娣认为,关键是要培养更多既懂先进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金山区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或培训补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462名,获得证书认定3908名,农业人员持证率达91.6%。

 

以推广农业无人机应用为例,2016年,金山区农业农村委支持心意植保公司成立大疆慧飞无人机应用培训中心,开展装备演示、技术培训和作业实训等综合性服务,并为每位无人机学员补贴一半的学费,人均享受学费减免3000元。迄今,公司共培训持证“飞手”5000余名,绝大多数是长三角的种植大户和植保人员,其中金山区有100多名。公司还研发上线“上海农业无人机服务平台”,用于无人机植保的监管服务,促进农用无人机规范应用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