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5城冲刺千万人口:南京直面苏锡“夹击”,宁波顶住杭州“虹吸”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09 浏览量:5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1月10日

2021年,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结果公布,我国城市人口发展格局迎来洗牌。截至2020年,全国千万人口城市已达18座,包括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成都、郑州、杭州、武汉、哈尔滨、苏州、临沂、东莞、石家庄、西安、长沙、青岛。其中,长沙、青岛、东莞是“新晋”千万人口城市,常住人口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300万人、136万人、225万人。

然而,一些已在千万人口门槛徘徊的城市更加值得关注。作为全国人口流入的重点区域,长三角地区已有五座城市——温州、宁波、合肥、南京、徐州2020年的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具备冲刺千万人口城市的条件。另外,珠三角的佛山,常住人口也达950万人,也是千万人口城市重点“后备队”。

2021年已经落下帷幕,最新人口数据也即将发布,千万人口城市能否再扩容?长三角哪些城市最有希望率先晋级?

长三角5城人口沉浮

对比六普和七普数据,二十年变迁中,随经济驱动方式和地方主导产业的转型,长三角地区的五座城市——温州、宁波、合肥、南京、徐州,尽管常住人口都达到900万人的级别,但人口增长趋势却并不相同。

温州在2010-2020年(简称:七普十年间)的人口增幅与年平均增长率较2000-2010年(简称:六普十年间)大幅下降。数据显示,温州在六普十年间共增加156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1.90%,而在七普十年间却仅增加45万人,增长4.94%,年平均增长0.48%2000-2010年期间,温州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务工,这十年温州市外流入人口达到284.22万人,占温州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但最近十年温州对市外人口的吸引力却在下降。

南京人口增长也在承压。七普十年间南京常住人口增长1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53%,这相较上一个十年降低了近一个百分点。2000-2010年南京常住人口增长17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52%

考虑到城市人口基数上涨、城镇化速度减缓,城市在七普数据中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普遍低于六普,但南京相较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长态势依然不容乐观:苏州在七普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长22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00%,两项指标均大幅领先南京,苏州也是江苏唯一千万人口城市。另外,无锡在七普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长109万人,虽然低于南京的131万人,但无锡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59%)却超过南京。

从占全省人口比重看,苏州由2010年的13.30%上升到2020年的15.04%,十年来增长了1.7个百分点,南京则增长0.8个百分点、无锡增长0.7个百分点。面对省内群雄竞争的格局,南京集聚人口资源存在不小难度。

合肥与宁波则有着良好的人口增长态势。

宁波在六普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长16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6%;七普十年间依旧增长18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5%。这可以说是得来不易,尤其是在杭州经济高速发展、十年(20102020年)吸引300多万人的背景下,宁波仍然持续保持了人口输入大市地位。

对比来看,合肥的人口吸引力在七普十年间表现得比在六普十年间更加突出一些。合肥在六普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长了12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7%,而在七普十年间增长19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合肥也是长三角地区五城中在七普期间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城市,宁波紧随其后,并与其他三城都拉开了距离。

徐州是五城中最特殊的一个。六普十年间,徐州常住人口减少了50万人,但七普十年间却增长了51万人,实现人口领域“扭亏为盈”。但是,从占全省人口比重来看,七普十年间徐州的比重仍在下降。这背后,主要是徐州的人口吸引力难以与省内强市竞争。并且,徐州2020年常住人口尚未超过户籍人口数,也就是说该市仍处于人口流失状态。尽管徐州在七普期间实现了一定超越,但若参与到长三角强市间的“人口大战”中,压力仍很大。

如延续上述人口增长态势,合肥、宁波、南京将是更有希望率先突破千万人口大关的三城。

强化产业支撑是关键

人口增长趋势反映出城市竞争力变化,城市产业发展路线又将进一步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变化。上述五城中,宁波与合肥制造业发展突出。“制造业是宁波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宁波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方曾表示,宁波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持续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

合肥近十年则落地多个大型项目,布局芯片、大屏、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集群发展。

制造业以及由此产生的服务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岗位多、人口需求大。宁波借此吸引了大量来自四川、贵州等地的务工人口。合肥则发挥省会优势,吸引周边人口集聚,近年不少原本在外务工的安徽人选择回到合肥发展。这也直接反映在合肥人口占全省比重的大幅跃升,从2010年的12.53%上升至2020年的15.35%

可供对照的是,作为制造业大市、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佛山,2020年人口达到950万,较2010年增长230万人。因此在竞速千万人口城市的赛跑中,佛山也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宁波、合肥等市的有力竞争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宁波等以制造业为特色的城市,也较为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两城都有大量推动技能人才培训政策、活动,这也将刺激技能人才在当地持续发展。并且,两地也较为积极地解决务工人员子女随迁等问题。

例如,2020年宁波0-14岁人口占比为12.26%,比2010年提高0.57个百分点,七普扭转了历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官方分析,这得益于二孩政策的出台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放宽。

另外,珠三角正推动就业年限同城化累计,这也有利于人口在重点城市集聚。

从南京看,尽管南京在七普十年间的人口增势不如合肥、宁波迅猛,但南京以更少的人口创造了更多的GDP2020年南京人均GDP达到15.91万元,远超宁波、合肥。南京拥有不少大型国企,这对经济规模有良好支撑。

同时,以科教、科研优势见长的南京,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聚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近期,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表示,未来5年南京总体目标是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南京还提出,未来五年常住人口要突破千万。这也给南京冲刺千万人口城市留出了较为充足的时间。

对温州和徐州来说,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找准自我定位和特色产业非常关键,这也将决定两市未来人口是被其他大城市虹吸,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人口吸引力。温州正经历产业转型关键期,加速落地大型项目并发力科创,例如推进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百威啤酒等项目投产,推进科思技术研究院、国际未来科技岛等签约落地,也在谋划和建设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基因药谷等标志性项目,但温州新兴产业集群效应还不突出。

徐州在5城中经济规模最小,当前主要聚焦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与周边城市形成合力、协同发展,或是徐州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