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OP,EXPO是Expositon的缩写,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对中国和世界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而对照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又存在着功能缺陷,需要不断地提升功能。笔者认为,应从国际眼光看待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从三个方面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一是核心城市上海应提升国际化功能,努力实现高端国际化;二是城市群地区应提升区域一体化功能,努力实现区域深度一体化;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应拓展空间功能,位于长江下游的安徽江淮城市群应融入世界级的长三角城市群。必须指出,长三角城市群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提升,是互为联动、互为促进的。
一、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时,就会进入城市群为主导的发展阶段。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50%o,世界经济发展已跨过这个“转折点”,城市群在全世界兴起。
随着高速公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相邻的城市群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联系,产业分工合作逐步密切,城市之间形成“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城市群的界限很难分清,逐步形成了由若干个城市群组成的大型或巨型城市群,其经济发展已超过了国界,对世界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大型或巨型城市群,被称之为世界级城市群。目前,被全世界公认的世界城市群有5个:一是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北至波土顿,南至华盛顿,分布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平原;二是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跨美国与加拿大,以芝加哥、多伦多为核心,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三是日本东海道城市群,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横贯日本最大的本州岛;四是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覆盖南大不列颠岛;五是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横跨西北欧大陆。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哪里?自2000年以来,许多人认为应该在中国,而且是长三角城市群。认为是中国,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很快,2008年全国城市化率为45.68%,已逼近50%的“转折点”,而早在2000年,沿海局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全国已形成10多个地区性的城市群。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城市群发展最快的国家。认为是长三角城市群,是因为自1997年以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政府就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自觉地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人口只占全国的11%,但却创造出占全国21%的经济总量、25%的地方财政收入、24%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和3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是全国经济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地区,具有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条件和可能。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但是,这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和愿望,并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赞同和确认。
世界五大城市群的形成历史表明,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被全世界的赞同和确认,除了在经济技术发展方面具有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之外,还应给世人以实际的感受,特别是政界、商界和学界对发展活力的体验。其中,举办世界博览会就是一个最佳的选项。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邀请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国家或地区为展示单位,不仅展示本国或本地区的先进技术和优质商品,而且还伴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表演、本国风光的壮观布景和详细生动的现场解说;不仅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而且会凸显主办国家和主力、城市的组织力、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加深其与前来参展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情感融合,在长达180多天的参展体验中,增强对主办城市发展能力的认同。举办世博会可给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声望。所以,许多国家的城市争相举办世博会。特别是已公认的世界五大城市群,都频频举办世博会。据统计,在迄今已举办的40届世博会中,世界五大城市群就举办了28次,占70%。
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其意义绝不亚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中国已结束了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历史,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门槛”,那么,上海世博会的标志,则是标志着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会被全世界所承认。因此,应从世界眼光看待长三角城市群,将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功能,定位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至少应该有三个空间功能:一是核心城市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城市群地区的空间辐射功能。对照这些标准,长三角城市群都存在着功能缺陷。因此,提升上述三大功能,就是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使命。
二、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一)上海市的高端国际化
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经济国际化程度都很高,具有高端国际化的功能。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虽然已是座国际城市,但并没有达到高端国际化功能。因此,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首先应提升上海市的高端国际化功能。
上海市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呢?国务院在2008年9月7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继续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加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功能,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显然,建设“四个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且又具有“高端服务功能”,应该成为上海市作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高端国际化功能。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国务院的这个文件第一次对上海提出了“高端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因为世界级城市的发展史表明,只有服务功能的高端化,才会有整个城市的高端国际化。比如,纽约能成为世界级城市,最为突出的是全球金融中心,并且在金融方面具有“高端服务功能”;新加坡能成为国际城市,就是因为是全球航运中心,并且在航运方面具有“高端服务功能”。尽管制造业很重要,但世界级城市大多不是因为制造业发达,而是因为服务业发达,并且具有“高端服务功能”。对于上海市来说,也应该同样如此。因此,上海市应大力度地推进制造业的提升和转移,突出发展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的高端功能。实际上,上海市“四大中心”的建设,无一不涉及服务业,而国际“四大中心”的形成,无一不要求具有“高端服务功能”。只有这样,上海市才可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带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二)区域深度一体化
世界级城市群的又一个突出功能,是城市群地区具有区域深度一体化功能,城市之间具有很强的“群合性”。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15个城市虽然构成了城市群,但更是一个地理上的城市延绵区,各市基本上是自顾发展,存在着习惯性的“群散性”倾向,城市之间“群合性”不是,区域一体化功能较弱。因此,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又一个功能提升应是城市群要增强“群合性”,通过深化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提升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深度一体化功能。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区域合作,各城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形成共识,并采取措施付诸实践,区域合作逐年推进,不仅在合作事务上逐步扩展,在合作机制上也积极探索。特别是2008年12月,在宁波市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探索新的合作机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会议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层面要建立“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三级运作包括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决策层即“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协调层即由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重点合作专题组”以及“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合作组”,主要由各省(市)发改委负责。这样,在政府层面构建起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可以克服各城市自顾发展的“群散性”倾向、增强城市地区共同发展的“群合性”力量,合作机制就会上升为联动机制,从而能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功能。
但是,仅仅在政府层面构建“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还是不够的,应该将企业、中介组织引入。长三角城市群地区有条件探索和建立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新机制,并且通过三个层面的“统分结合”,将合作机制提升为联动机制,就会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支持的区域深度一体化功能。
(三)向长江下游地区的空间扩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通常是“小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即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和南通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990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297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7.5%和16.5%。
但是,按照世界级城市群的眼光看,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偏小,人口及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都偏低(见表1),与世界级城市群和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也不能发挥长三角城市群在全国的战略作用。
因此,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第三个功能提升,是沿着长江向下游地区扩展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将在长江下游浮现的江淮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在空间规模上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
江淮城市群在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包括省会合肥,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沿淮的蚌埠、淮南,以及巢湖、滁州、六安等11个地级市,以合肥为中心,构成蛛网状的“1+10”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均衡与紧凑程度在全国也是少见的。江淮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的空间范围就扩大到长江下游和淮河中下游之间的广阔区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亿,与世界级城市群的规模就大体相适应。
空间扩展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形成“一核、两群”的空间新格局。所谓“一核”,就是上海市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会发挥“四港四网四个中心”的国际化功能,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所谓“两群”,即由三角洲周边的16个城市组成的“小长三角”城市群和安徽中部的“1+10”江淮城市群,后者既是前者的“腹地城市群”,又是中部地区“东向发展”的“门户城市群”,从而构成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衔接和战略支撑,更好地发挥长三角城市群对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龙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