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鉴于我国国情和安徽省情,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与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有所不同。一般文化教育内容重在理论知识教育,对实习和实训场地设备要求相对不高,而职业教育内容重在技能操作,变化性大,与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联系紧密,既受到需求变化的约束,又受到社会需求变化的约束。目前我省职业教育的对象、载体、优势资源分布具有鲜明的省情和阶段特色,职业学历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和工人子弟,职业培训的对象是农民工和农业劳动力,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存在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发展总体滞后,乡村职业教育培训力量薄弱,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我省农村职业教育,我们应明确其阶段性战略目标和途径选择。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未来一段时间要大力实施职教移民、职教富民和职教助民工程,大力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主攻三大发展目标。以扩大各地职业学校对农村的招生规模为基础,大力普及农村学生职业教育,让无业者有业。加大政府扶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升学资助政策,将初中毕业后不愿升入和未能进入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毕业后未能进入大学的农村学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范围,普及学历性中等职业教育,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培训规模,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争取达到40万人左右,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推进职教移民。以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让有业者乐业。适应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服务“三农”发展为宗旨,推进招生、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调整优化县域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以做大做强县级职业教育学校为重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适应(外地就业与本地就业)市场需求、(高级、中级和初级)层次分明、(学历性和培训性)内容统筹、(长期、中期和短期)形式灵活、(区域性、专业性和服务性)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供应体系,让职业教育服务近在身边,看得见、用得着、可衡量、有管理、有特色,推进职教富民和职教助民。到2012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00万人以上,农村学校5000万人次以上。以激发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活力为保障,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从业者创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强化保障条件(资源、结构、管理、机制)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重视、社会参与和多元驱动,引入社会选择和竞争机制,激发职业教育教师活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现代化水平,推进职教事业蓬勃发展。
2、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选择。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的宏观背景决定了必须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整个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发挥已经建成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的作用,将深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作为重要目标任务。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社会转型和服务人的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开拓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新领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第二产业的质量,大力发展面向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需求的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提供支持。抓好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发展新型专业,提升教师队伍和学生技能水平。确保各级政府及部门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足额到位,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投资重点。探索和发展面向新农业、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的设施农业、食品加工、保健养生、家政服务、乡村治理、社会管理等新型专业,满足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专业的需求。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促进专业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深化企校合作、产校合作、社校合作,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发展阶梯式职业教育。密切与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搞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进职业教育服务方式,引导和规范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和完善企业对职工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及获得专业技能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促进职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产业、行业、社区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分级分类的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社会化,探索和建立阶梯式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