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量:24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央级 2018-03-14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从梁家河一路走来的40多年间,总书记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8位代表分别就建设亮丽内蒙古和模范自治区、走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共赢、推动资源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问题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询问,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不时插话,详细询问当地人均耕地、蔬菜种植、市场价格、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惠民,垃圾处理等民生细节,关怀当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百姓民生的具体情况。人民领袖问政于民,问出了民生期盼,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鱼水情深。

关于产业发展、攻坚脱贫、乡村民生等问题,总书记的讲话很“接地气”、很有“温度”。在谈到攻坚脱贫时,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总书记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加强民族团结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平台,是汇聚众智、回应关切的平台,也是凝聚共识、积蓄力量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听,认真记,充分倾听民意,并根据代表的观点、看法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是对问政于民的最好阐释。

人民领袖问政于民,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把人民满意作为标准,依靠人民的认同来调整前进路线上的政策,政策改革才能落在实处,才能经得起群众检验,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