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过热的时候,觉得过热就是常态;过冷的时候觉得冬天不会过去。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经过一轮又一轮周期性的考验才走到今天,只有持续才能复兴。
我们目前处于第二次经济周期中。实际上过去的30年,GDP并非大家所感觉的持续高增长,波动其实非常大。从90年代以后,GDP有两个高点,第一个高峰是1992年,第二个是2007年,两年增长率都超过14%,显然是疯狂过热的顶点。第一轮1992-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三十年最高峰—24%。从1995年到1999年,经济开始持续下滑,那个时候“保8”都很困难。
那时候的问题跟现在一样:产能过剩、债务危机、银行占GDP的50%,甚至比现在更加困难。那个时候的PPI,连续31个月负增长,但我们现在已经是44个月负增长了,也许这次跟上次比还会加倍—甚至可能长达62个月。但是这次的情况跟那个时候又不太一样,那个时候全世界的大宗商品价格都特别的贵,然后连续下跌,1999年算稳住了,后来2000-2002年仍然在徘徊,2003年非典以后就进入正常了,一共用了8年的时间。
2004-2007年,这一次是连续4年的高涨。2004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10%,伴随通货膨胀加资产泡沫,这对于中国来讲不是正常增长,但是大家觉得那个时候好,卖东西容易,怎么都能挣钱。在2007年底我们主动进行了调整,最后一根稻草是房地产,当时房地产开始掉头,也牵连了股市。那时候的经济完全是政府调下来的,当时北上广深的房价跌了40%-50%,GDP降到了6%,但是还没调整完,金融危机就来了。危机一来,大家一致同意加大投资,又把经济刺激起来了。
短期经济难以好转
2010年,GDP增长达到10%以上,经济似乎又过热了。好在,中国政府比较及时地推出了相应政策,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房地产限购,有钱也不让买房子,并且开始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这是其他国家很少动用的行政手段。2011年经济开始下滑,告别过热,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软着陆,中国政府能够控制不让泡沫马上破,有序地、逐步地、解决各种问题。
软着陆比起局部风险酿成系统性风险的崩盘要好很多,不会使经济出现衰退。衰退就是负增长,现在无论是6%还是多少,至少还是正增长,尚未到衰退的地步,到不了企业大规模倒闭破产的底部。这是软着陆的好处,坏处就是软着陆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如果要说今后的大势,那只能说调整还没有走完。GDP从2011年开始下滑,2012年继续下滑,2015年比2014年还要低。四年时间,仍不能止跌,也许2016年还会下跌,因为产能过剩、互联网金融、地方融资平台的坏账……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过热就是防产能过剩。只要过热就得调整,不管是用危机的办法,还是软着陆的办法,一次次的经济周期,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过热产生过剩,要么是机器要么是楼盘,结果都是砸机器、倒牛奶,清理出一批过剩的企业,或者进行产业重组。天下所有的这种过热,后面都是跟着这些东西,我们正在经历别人所经历过的,只不过我们是软着陆,不像其他国家的硬着陆。
增长潜力远未结束
在经济调整期中,需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仍然处在调整时期,经济调整必定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一个积极的影响是,优胜劣汰终于发生了。经济过热的时候,没有人被淘汰,大家都有饭吃,不论商业模式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技术好不好,都能挣钱。但在低谷的时候,就会有重组或者倒闭的情况发生,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得到发展和利用。
最好的情况是兼并重组,而不是倒闭破产,通过重组,一些产能、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得到发展和利用。这个时候,企业就要思考,你处在什么地位上?你是处在被兼并重组的位置上,还是你可以去兼并重组别人?很多企业想转产,但多数企业都是困难的,因为缺乏领先的技术。很多企业三心二意,把转型理解为转产,自己的产业不干了,老想干别的,我认为这样的企业都是要被淘汰的。
经济学的基本道理是,企业要通过专业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专注专心发展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研发自己的商业模式,就只能被兼并。从这个意义上讲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就是要给那些专注而专业的企业奖赏,并且市场就是这么奖赏的。
第二个积极的影响是,现在社会更注重创新了,人民更关注创新、创业以及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发展了。说句实话,只有困难的时候,大家才会去关注创新。新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的效率提高,为我们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改善经济效率,经济结构提供了基础,为下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00-2002年,通货还在紧缩,价格还在下降,通货膨胀率还是负的,但是我们发现企业利润开始上涨,投资开始恢复,这在经济学里是一个悖论。我们研究这些企业的财报发现,因为效率的提高,因为创新创业,因为提高了整个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使得成本下降了。成本下降利润就上来了,可以卖的东西更多了,整个经济的生产力提高了。
总之,现在是困难的时期,但也是新机遇到来的时候。丘吉尔曾经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好的危机,危机正是实现调整的时候。”中国潜在的增长率是多少我们未可知,但是至少可以明确一点:短期来看,明年、后年经济不可能恢复正常;但长远来看,中国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经济的潜力远远没有释放。虽然现在处于一轮周期的低谷当中,但是不要把低谷当成常态,既然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我们要在波动当中生存和发展,持续和复兴。
作者:樊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来源】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