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三省一市正以“一家人”姿态,承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重任。
过去5年,沪苏浙皖动作频频,各扬所长、协同发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其中,在制度创新上强化集成,是最具“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之一。长三角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凝聚强大合力,先行探索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
重点突破,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在集聚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扎实根基。如何深入挖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纽带,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意义在于,在强化‘产业+创新’联动融合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以便持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认为。
那么,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协力做实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给出了答案。“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上海的创新优势和江苏的制造优势,在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要素集聚等方面,以更新更实的举措,着力探索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不仅争取了国家发改委批复方案,还制定《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任务清单》,将国家方案细化为江苏的98项重点任务、重要载体及重点改革事项,会同上海制定重点任务分工清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地、全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坚持用好重大政策,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落实,纲举目张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地落实。我省落实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方案》,围绕生态本底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的生动范本。同时,我省参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批政策,助力长三角地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打破藩篱,促进资源要素跨域流动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过去5年,在科技互联互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长三角共同发力、协作推进,促进资源要素跨域流动,破解跨域治理难题。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就向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综合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加入了试点。”苏州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孙静表示,药明巨诺参加的是长三角区域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结果互认改革试点,通过评估结果共享互认,解决同生产商、同种特殊物品在不同关区需重复实施风险评估的难题,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公司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生物原材料,加入试点后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们还在全国首创‘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模式’,目前已有18家企业参与试点,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约80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负责人介绍。
不破行政隶属,却能打破行政边界,一体化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去年8月,《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2022年度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重点项目也于去年11月发布。仅仅两个月后,我省太初电子、力芯微电子、清联智控就完成了3项高水平攻关任务,项目总投入达1.8亿元,获财政资助2500万元。
“我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在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上发布了需求。当时还有点吃不准,没想到揭榜很顺利,很快找到了企业和高校合作伙伴。”清联智控总经理徐彪介绍,公司研发方向是运载装备机器人,此次希望将智能化装备应用于水下环境勘察,最终与上海中车艾森迪公司和天津大学达成合作。
示范先行,探索“跨界无感”一体化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示范区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组成,于2019年11月挂牌成立。
“这3年多来,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示范区的核心使命,是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3年多来,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一条横跨元荡湖、长度585米的桥,连接了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我们经常开玩笑——在桥上散步,没啥感觉就来了一次‘跨省游’。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全家来桥上走了一圈。”周边居民陈朵说。
群众“跨界无感”背后,是制度改革的深入。据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刘伟介绍,原来上海和江苏的行政边界非常明显,难免出现“断头路”,虽然打通道路从工程操作层面很简单,但难的是省域制度不同。为此,上海和江苏水务部门沟通协商约3个月,形成一套“制度范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判定书》,并委托上海市青浦区的建设单位代建。办手续的时候,建设单位只需进一个门、送一套材料、出一个批文。
锚定“一张蓝图管全域”,在规划管理领域的制度创新上,示范区聚焦省际毗邻区域统一规划体系,构建起“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