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来,绍兴市累计选派19批次、3.6万余人次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1772个村
➤驻村指导员经济待遇高于同单位同职级干部;驻村工作经历及表现纳入乡镇干部选拔必要条件
➤机关干部只有下沉基层,实实在在地参与基层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化解矛盾、经受考验,才能真正了解基层运转的基本逻辑
20年前,浙江省委提出,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派驻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驻村指导员制度在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率先探索取得成效后,在之江大地全面铺开。
20年间,作为先行地的浙江绍兴落实落细“驻村指导员”制度,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不断丰富和完善干部驻村内涵、机制,形成“干部向一线下沉、情况在一线掌握、力量在一线汇聚、矛盾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模式,既激活基层治理力量、推动共同富裕,又锤炼干部作风、厚植为民情怀,不断为新时代优化干部培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做法和积累经验。
传承发展二十载,守正创新正芳华。干部驻村这一工作机制历经20年,已从之江大地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战场发挥出关键作用,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和丰富实践。
基层“末梢”变“前哨”
如今,在最早践行驻村指导员制度的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雾耕栽培、空中观光、特色民宿产业蓬勃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年前的30万元,到2022年超过520万元。
谢家坞村党总支书记陈志芳说,从无名小山村到全国文明村,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归功于前后六任驻村指导员带领大家努力干。
随着新一批驻村指导员陆续到岗,绍兴市柯桥区来自区直机关的75名年轻干部和各镇街驻村指导员,分赴340个村、社区,各展所长为基层谋发展、解难题。过去20年来,绍兴市累计选派19批次、3.6万余人次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1772个村,让干部在基层课堂中夯实初心使命、学会群众工作、增强服务本领。
融入基层、化解矛盾、助推发展,是驻村指导员的首要任务。诸暨市枫桥镇阳春村曾是个矛盾多发的“后进村”。“90后”干部许璐斐到阳春村驻村后,引入乡村旅游项目。但村民对项目用电、交通、噪音等心存疑虑。许璐斐和村干部一起挨户走访,把村民的诉求记录到民情日记上,逐条为村民解答,半年间化解各类矛盾30多起,赢得村民信任。如今,“阳春山月”旅游项目提前落地投运,引领村民增收共富。
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治理新要求,绍兴市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驻村指导员融网入格,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变“群众**”为“干部下访”,将“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20年来,当地累计调处矛盾纠纷9万余起。不少驻村指导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政府”。
在浙江绍兴深入推动的“千万工程”“腾笼换鸟”“厕所革命”等工作中,驻村指导员在基层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22年,绍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7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67:1。
从一域到全省,驻村干部在之江大地施展才华,促进基层发展。浙江省委组织部介绍,2003年以来,全省陆续选派驻村指导员46万多名。驻村干部共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亿元,落实项目58万个。一批批青年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入农村社区,履行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发展参谋员等“七大员”职责,帮助解决群众各类实际困难超过189万件。
年轻干部也在驻村过程中更加熟悉基层,锤炼作风,成长成才。
嵊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副主任俞浙峰曾在多个乡镇工作过,对19年前他驻村借宿村民家的经历记忆犹新:“白天要走家串户,晚上写民情日记,虽然条件艰苦,但第一次身入农村、心知群众,真正掌握基层工作诀窍。”俞浙峰说,年轻干部驻村服务,走进农家,熟悉农事,掌握农需,就能真正系好干事创业“第一粒扣子”。
干部们在基层课堂中夯实初心使命、学会群众工作、增强服务本领。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琴英说,年轻干部通过派驻实现“第一次蝶变”,群众成为他们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不少“三门干部”通过驻村,成长为“脚下有泥、肩上有担、眼中有光、思想有魂、心中有根”的优秀干部。
守正创新推动制度完善
调研组了解到,绍兴市通过20年实践探索,干部驻村在派驻覆盖范围、驻村选派机制、基层服务体系、干部考核激励等方面丰富拓展,赋予这项制度更多新内涵。
——覆盖范围从驻村到“三驻”。金融学硕士毕业的“95后 ”马维星,既是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选调生,又是驻企服务员。他帮助当地多家企业梳理新项目开工要点,建起项目建设进度跟踪表,归总政府补助政策,备受企业好评。
从驻村拓展到驻社、驻企,绍兴市不断拓展干部派驻下沉的覆盖领域。驻村指导员着重解决村庄发展和治理,驻社指导员侧重矛盾化解和社区自治,驻企服务员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
当地每年从市、县、镇街三级机关干部中,统筹选派年轻干部和经验丰富同志约7000人,以专职、兼职等方式下沉基层。干部驻村、驻社、驻企“全覆盖”,有效优化市县乡三级干部资源配置,还通过“三驻干部”把党委政府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社区楼栋下、企业车间里。
——干部选派从下派到“双选”。干部将个人特点、工作特长、派驻意向输入信息库,村委会、社区和企业结合自身需求从信息库中选择合适的派驻干部,区县和乡镇结合干部上年表现审核把关后最终确定人选。20年间,干部驻村从过去机关单位单向下派,拓展到如今的双向选择,人岗匹配度不断提高。
绍兴市根据日常考察表现建立“三驻干部”人选信息库,综合考量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结合村社、企业各自发展重点、治理难点、矛盾痛点及自身需求,推行按需选派、点单选派、组团选派、专家驻村等多种模式,探索出“政法干部驻乱村、经济干部驻穷村、党建干部驻弱村”等经验做法,实现双向选择、精准派驻。
——下沉服务从“管控”到“智控”。新昌县镜岭镇兴云村驻村指导员杨斌梳理村民希望建防洪堤坝、防止农作物受灾的意见,录入“浙里兴村治社”手机应用。不到一周时间,县水利局和镇政府一同来村里调研解决问题。从以往驻村指导员掌握情况,逐级逐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到现在派驻干部发现问题、线上报送快速流转,职能部门响应解难,数字赋能让驻村服务更加智能化。
当驻村指导员遇到民生难题,点开“浙里兴村治社”手机应用,就能将群众意见建议即时上报。镇街乃至县级职能部门对各类民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落实事项分类流转、事件分层处置,引导各级资源力量一体联动、精准配置。相关应用上线一年多来,绍兴市驻村指导员累计发现解决问题6.2万个,问题办结率达98.9%。
——干部考核从“相马”到“赛马”。从听不懂村民方言、没接触过工程建设项目,到与农户无话不谈、熟练调解邻里矛盾,再到组织防范台风转移、发现工程审计问题,经历3年驻村工作,柯桥区兰亭街道党工委委员徐秋佳逐步变成村民口中的“泥腿干部”。
为保证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浙江省委组织部明确导师“传帮带”,科学设定任务清单,建立干部驻村“成长档案”,将驻村服务解难题作为提升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磨刀石”。
驻村干部向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和村“两委”成员述职并接受考评;驻村指导员经济待遇高于同单位同职级干部;驻村工作经历及表现纳入乡镇干部选拔必要条件,并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级晋升、提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培养链逐步见效。
据统计,20年来,浙江省共表彰驻村干部11批次3200多人。近三年来,绍兴市各乡镇提拔的中层干部98%具有驻村经历。
——管理机制从“探路”到常态。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完善《民情日记》反映问题解决机制,出台驻村指导员工作标准……20年来,绍兴不断先行先试,陆续出台一批制度政策,推动驻村工作从试点探路到常态开展、规范运行。
经过20年先行先试,绍兴市驻村指导员制度已形成“五个一”的制度体系:“一室”即设立常驻村办公室,“一簿”即每周必记《民情日记》,“一会”即每周一次民情分析会,“一考”即履职情况与村干部岗位目标捆绑考核,“一评”即常驻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每年民主评议驻村指导员工作。
绍兴市委常委、越城区委书记徐军说,20年的积蓄和沉淀让干部驻村制度化、常态化并不断丰富发展,成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
五大鲜明启示
受访基层干部群众表示,从“驻村干部”到“第一书记”,从浙江到全国,干部驻村20年实践,为党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五方面鲜明启示。
第一,干部下沉是落细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制度。从浙江要求每个行政村派驻指导员,到全国脱贫攻坚向每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再到抗击新冠疫情安排机关干部下沉……一系列成功经验充分说明,每次重大战役中,机关干部下沉充实基层、服务基层,能够有效推动上下协同,推进政策落地。
第二,派驻干部是帮助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过去3年来,绍兴市经济保持在3%至9%的区间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均超过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2023年前三季度,绍兴市经济总量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分别比全国高出2.6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稳健的发展势头和有效的推动共同富裕探索说明,干部驻村驻社驻企能有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基层发展难题,起到“打通政策断头路、连通发展孤岛群、构造共富产业链”突出作用。
第三,干部驻村是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的必要支撑。嵌入村庄社区,走遍田间地头,踏遍弄堂台门,干部驻村把矛盾问题解决在一线、消除在萌芽,带来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22年,绍兴市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超过99%,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平安创建“十四连冠”,获得浙江省“平安金鼎”。一系列治理成效表明,眼界开阔、思路清晰的派驻干部,能够有效补齐各地基层治理突出短板,支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派驻基层是干部经受考验锤炼作风的关键渠道。“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才能增长真才干”“踏踏实实走家串户,才算是进得了百家门,听得懂百家话,结交了百家情”……驻村指导员的感悟和收获充分表明,机关干部只有下沉基层,实实在在地参与基层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化解矛盾、经受考验,才能真正了解基层运转的基本逻辑,知基层事、懂群众语、晓百家情,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加快成熟。
第五,干部下沉是坚持和加强党在基层全面领导的核心举措。20年来,绍兴各地驻村指导员发挥督导指导作用,帮助圆满完成6次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一批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成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高效和透明,群众对党组织更加信赖。
20年来,驻村指导员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绍兴市委书记温暖表示,绍兴20年坚持“干部驻村”服务基层的做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和丰富实践,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放大驻村指导员政治优势;强化政治理念,不断放大驻村指导员制度优势;强化组团服务,不断放大驻村指导员资源优势;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放大驻村指导员技术优势。
接下来,绍兴将结合干部下派服务乡村振兴、地方中心工作等实际情况需求,继续探索处理好“派驻工作与本职工作、外地探索与本地禀赋、派驻干部和本地干部”三大关系;加强驻村干部考核激励,树立鲜明选用导向,比如把驻村驻社驻企作为培养干部重要平台、选拔优秀干部重要来源、提拔使用干部必要条件,将驻村、驻社、驻企作为新时期干部培养的“历练场”、选人用人的“硬杠杠”、群众工作的“试金石”,引导各级干部在基层实践解难中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