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霸王别姬》、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江姐》……日前,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剧场内好戏连台,担纲演出的是来自浦东各中小学的学生。他们虽非专业演员,却个个字正腔圆,抬手低眉间有模有样,博得了满堂彩。
当天举行的“浦东新区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大会”透露,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浦东的蓬勃开展,一批学生在戏曲名家的指导下登上了舞台,更多中小学生则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在这片戏曲艺术滋养的沃土上,浦东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十大戏曲名家进校园 区级传承基地达49个
名家进校园,是浦东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大创新。去年9月,“谷好好昆曲名师工作室”落户上海市进才中学,这是新区在中小学设立的首个戏曲名师工作室。之后短短一个月内,“梁伟平淮剧名师工作室”“茅善玉沪剧名师工作室”“赵志刚越剧名师工作室”“史依弘京剧名师工作室”,相继落户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浦东新区观澜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和上海市建平中学,苏浙沪地区代表性的京、昆、越、沪、淮5个剧种,在浦东中小学校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今年,戏曲名家进浦东校园的步伐继续大步迈进。上半年,黄梅戏、豫剧、锡剧、滑稽戏、锣鼓书这5大名师工作室,相继进驻浦东新区御桥小学、华师大附属东昌南校、浦东新区华高小学、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和上海市石笋中学,且分别由韩再芬、李树建、董红、王汝刚和谈敬德5位艺术家“坐镇”。至此,浦东已相继引进十位戏曲名师,成立十大名师工作室,并建立了十个名师工作室基地学校。
进校为浦东学生授课,戏曲名家们全力支持、亲力亲为;孩子们也通过努力带给老师满满的惊喜。此次展演的节目就是过去半年多孩子们拜师所学的集中展示。看到学生的成长,淮剧艺术家梁伟平深感欣慰,他把来浦东教学视为自己的一份新事业:“我们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不仅是戏曲文化的种子,还要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艺术自信和民族自信。”昆剧艺术家谷好好则认为,传承戏曲艺术培养观众很重要,只有让孩子了解戏曲,才有可能喜欢上戏曲,继而爱上它。“政府支持、学校组织、家长配合、孩子受益,在浦东这片多元的文化热土上,戏曲艺术的种子将发芽滋长、生生不息。”她说。
新区还通过遴选命名了49所浦东新区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单位,通过这些基地充分发挥戏曲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全区学校的戏曲文化教育工作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制定“个十百千万”目标 编写戏曲教育通识读本
戏曲名家牵手浦东学校,戏曲类学生兴趣社团在各中小学已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浦东努力搭建以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为代表的、展示学生戏曲教育成果的个体展示活动平台,以及以学生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展示学校戏曲教育成果的集体展示活动平台,逐渐形成了学生戏曲教育活动从校级到区级的多级展示格局。
推进大会上,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诸惠华透露,浦东新区制定了“个十百千万”学校戏曲教育目标:即扩建一个区级戏曲表演艺术团、推出十大戏曲名师工作室及十大戏曲名师工作室基地学校、建成百所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学校、打造千名专兼职戏曲师资队伍和培育万名戏迷小票友,覆盖全区近50万中小学生。
此外,新区还计划开发一套戏曲特色教学课程,通过戏曲名家引领,加强戏曲教学研究,激发一线教师对戏曲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规范戏曲教学内容,提升戏曲教学水平。当天,《走进戏曲文化之林——浦东新区中小学戏曲教育通识读本》(试用本)出炉,它由新区教育局、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上海戏剧家协会共同发起,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携手上海各戏曲单位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学做结合、启发思考的方式,介绍了京、昆、沪、越、淮、滑稽戏这6种发祥或发源于上海,至今仍活跃于城市乡间的6个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