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浦东新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层面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中心,打造“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功能载体。在试点基础上,12月又在全区362个村全面推开“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标志着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再出发,进入全面提质增能阶段。到今年4月底,提质增能将实现全覆盖。
开展各类服务活动76次,服务3000人次,首问接待2600人次……这些数据都是泥城镇彭庙村做实“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的一系列成绩。
据了解,彭庙村按照“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的要求,积极做到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注重因地制宜和便民实用、注重群众参与和机制完善,让村民在“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四站一室”中享受“七大类”服务,打造有温度、有质量的“家门口”。
从没有卫生室到“超标”卫生室
对于生活在浦东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吃饱穿暖早就不成问题,而嘘寒问暖的贴身健康服务则是他们最期待的。去年10月初,彭庙村作为浦东试点村之一,率先开展了“家门口”服务体系“四站一室”建设。从卫生室新建工程正式启动,到正式接待村民就诊,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
居民与医生沟通
增加了自动电子血压仪、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等设备;每天有辖区内的全科家庭医生坐诊,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诊疗、慢病随访等签约服务;每周定期有中医全科医师坐诊,针灸、拔罐、推拿、艾灸等中医技术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卫生室的药品目录也由150种增加到200种……诸如此类的措施,让老百姓对政府的这项实事工程称赞不已。
近日,记者获悉,彭庙村已被纳入医保定点,加入医保定点之后,彭庙村卫生室的配药和中医服务收费标准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致,对于农民身份的患者来说,在卫生室看病配药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三级医院可以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
一进门就能找到所有的人
以往村干部坐在红木家具后面头也不抬,总感觉隔了一层,而现在把村委会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进门就能找到所有的人……据了解,泥城镇彭庙村已全部实现了“趋零化办公”,村两委班子下楼办公,通过共享空间、共享工位、共享电脑,改变了以往“一人一座一电脑”的办公模式,以更加公开透明、开门服务的新气象,呈现在村民面前。
居民找办公人员咨询事宜
据悉,目前,彭庙村全体工作人员已从二楼搬到一楼,集中在大厅办公,变办公空间为活动空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76次,服务3000人次,首问接待2600人次。
村民共治协商解决难题
彭庙村村口的两间老屋被精心布置成了集党建服务、群团之家、村民服务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站点;清亮的河水边每家每户庭院整洁、花木葱茏,围墙外用草绳、钮扣、坛坛罐罐做了很多精巧的装饰……彭庙村的水清了,空气也清新了,彭庙村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应该是村民共治,协商解决难题的功劳。
居民参与共商共治
在彭庙村,为了让村民从有意识分到坚持分,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将垃圾分类纳入村民公约。此外,村委会还形成了一系列考评机制、结对机制等,通过自评、互评、党员结对、村民组长结对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源头分类。
在位于彭庙村的湿垃圾处理站内,保洁员每天上门将干湿垃圾收运至垃圾房,再由泥城镇垃圾清运作业部门将湿垃圾运至处理站分拣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湿垃圾变成有机肥,分发给周边居民,提高泥城资源化利用程度。
将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只是泥城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举措之一。目前,泥城镇出台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统筹谋划,建立健全以居民区、村党组织为核心力量,居委会、村委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结合泥城镇工作方案要求,加强日常管理、考核评比和追责处罚,扩大考评结果的影响范围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