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农村地区截污纳管工作,真正实现“水更清”的目标?如何让“菜篮子”保供稳价,提升“15分钟服务圈”品质?已经在部分街镇试点的垃圾分类如何推进,进而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在1月11日政协浦东新区六届三次会议闭幕会议上,来自不同界别的耿福海、王玉娥和程晓明三位政协委员,就统筹污水治理、“菜篮子”保供稳价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抒己见、建言献策。据悉,这是浦东新区政协在去年首创大会监督性发言后,再次延续这一创新举措,以推进民主监督。
围绕新区发展中的大事、难事、实事,浦东新区政协坚持在区委领导下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突破,去年就“家门口”服务、污染治理、畜禽退养等多个课题进行调研。此次三位委员的监督性发言,均源于新区区委委托的调研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和明察暗访,浦东新区政协不断丰富民主监督形式,带动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以“真监督、敢监督、善监督”的担当,有效带动政协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浦东新区中小河道众多,为提高中小河道整治效果,去年,新区继续推进了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农村区域污水截污纳管前期准备等多项工作。按照区委的要求,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农村区域污水截污纳管工作”进行了专项监督,围绕“事业单位岸上污染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视察监督。
耿福海介绍,去年夏天,委员们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污水治理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包括污水管网仍然未形成完整的循环体系、污水无法顺畅排到污水处理厂以及现有设施开始老化、养护责任落实不好、综合治理仍需提高等。
耿福海在发言中提出,加快规划布局落地,深入推进综合治理。“通过新建、改扩建污水总管、干管和收集支管,不断完备末端污水处理设施,努力让未纳管的项目尽早对接市政管网。”他表示,各方都应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改造工程质量,并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提高管养水平。
浦商集团在2018年开设了106个平价菜柜,市民买菜难、菜价贵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上大量人口导入,新区“菜篮子”工程仍面临较大压力。
王玉娥表示,目前新区的菜场数量远远不达标,按照上海市规划要求每2万人配置一个菜市场的标准,以目前新区550万常住人口测算,至少要建275家菜市场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目前新区菜市场尚不足200家。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新区国有菜市场占比明显偏低,而从源头到销售终端,中间环节比较多,提高了成本。
对此,她在发言中建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应以强化平价公益为主导,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出台专项政策,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菜市场建设和保供稳价;增加菜市场数量,确立功能性区属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平稳菜价;借助上海市重新布局规划建设一级批发市场的契机,支持区属企业通过入股方式,全面掌控产地、流通、销售等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并建立菜价智能化监管体系。
浦东新区知联会从去年7月开始对南汇新城镇、川沙新镇、陆家嘴街道等12个街镇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城运中心运作绩效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
程晓明表示,去年3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上海要基本建成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虽然去年新区有的街镇也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浦东区域面积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平衡等现状,垃圾分运场所缺乏合理布点,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也不够完善。加上垃圾分类宣传实际效果还不明显、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不够高,生活垃圾分类尚无实质性突破。”
程晓明在发言中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她建议,加紧在全区范围内普及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统一、具体的标准,出台合理的考核指标,将之纳入各行业考核体系。尽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对于委员的监督性发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姬兆亮作了回应性讲话。他认为,委员们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意见建议务实中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