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发热门诊,特指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发热门诊。
来自浦东新区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疫情防控重点转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后,发热门诊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目前三成以上的门诊量来自境外。
作为距离浦东国际机场最近的综合性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特殊发热门诊成为“承压点”。近日来自浦东机场的特殊发热门诊量平均每天增长20%,是前期国内防控时最高峰的两倍;伴随着特殊门诊量的上升,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数也同时翻番。为此,该院紧急腾空临床研究床位,增设感染性疾病留观床位。
新区卫健委表示,为应对境外输入高峰,浦东目前开设了两个定点发热门诊,即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浦东医院,这两个发热门诊均设感染性疾病留观病床。此外,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浦东新区南华医院、浦东新区肺科医院均开设了感染性疾病留观病房,以保障感染性疾病的留观需求。
“飞机上不发热下飞机发热”
3月15日下午1点15分,三辆“120”急救车鱼贯进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特殊发热门诊区域,车上有13名从浦东国际机场转运来的患者。
第二辆车下来的5名患者都戴着口罩,来自同一架从德国飞来的航班,其中一名眼睛肿肿的女生还戴着防护手套。记者获悉,除了一对来自哥伦比亚的母子是外籍人士,另外三人都是留学生。
“真的是很崩溃!在飞机上时我不发热,下飞机一量37.4摄氏度!”小科(化名)很沮丧地电话告知男朋友,医院是用水银温度计量腋温,相对更准确,“量出来竟然又升高了,37.8摄氏度!”
眼睛肿肿的女生也叫苦不迭:“我一路都好好的,到了浦东机场等待出关时,眼睛突然开始不舒服,很快就肿了起来,现在疼得我想哭!”可怜天下父母心,她在闵行的父亲特地赶来,焦虑地在发热门诊外徘徊,不断地给女儿打电话。
还有一位男生则是咳嗽。那对哥伦比亚母子,男孩今年9岁,母亲一直在咳嗽,在进入预检前,需要填写两张承诺书,内容分别是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母子俩都不懂中文,通过电话向中国同事求助,小科填完自己的表后主动过来帮忙。原来,哥伦比亚母亲是教师,在无锡工作两年多了,这一次是回来工作的,“儿子跟我生活,我得带着他走。”
与看病同样重要的是吃饭
发热门诊护士长金晓莉原本是产房护士长,她说:“发热门诊量上升很快,我们都过来支援。”哥伦比亚母亲填完两张表格,9岁儿子貌似跟金晓莉闹别扭,生气地跑到一边蹲着。母亲则泪水涟涟,豆大的泪珠成串挂在长长的睫毛上,“我们的飞机餐只是两个面包,在机场买不到食物,现在太饿了!这里也没有买食物的地方。”她哭诉道。
金晓莉赶紧告诉哥伦比亚母亲:“门诊里面准备了方便面,你们可以先吃点东西,全部检查完需两个小时。”因为从机场来的患者随机性比较大,很难正常备餐,只能准备方便面、面包、酸奶等快餐食品。母子俩立刻被带到一间休息室,吃上了酸奶,泡上了方便面。
听说有个9岁的男孩,在这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备货”,后勤人员立刻去翻箱倒柜找零食。
“刚开始做机场过来的特殊发热接诊时,我们根本没有预料到,患者还存在生活需求的各种问题,一时间有点措手不及。”金晓莉说,医院迅速反应,立刻准备了食品和生活用品,改善了休息条件,“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会逐步改进。”
最快两小时排除新冠嫌疑
与机场相关的特殊发热门诊患者,唯一的交通工具是“120”急救车——来,是“120”送的;走,也用的是“120”。
检查流程跟正常看病的程序一样:先预检,然后挂号、收费;经过医生问诊后,需要抽血化验和做一个CT检查。
检查结果会实时发送到专家组,专家组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会诊,给出下一步的结论:排除新冠嫌疑,则进入14天隔离程序;否则,需要向卫健委报告,并通知浦东新区疾控中心,由发热门诊采样,疾控人员在一小时内会上门取样,12小时内给出核酸检测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专家组会诊的结论是排除新冠嫌疑,最快需要两小时就可以离开——当然,是“120”送走的。
需要进一步做核酸检测以及其他无法立刻排除新冠感染的患者,则需要留下来观察,进入感染性病房接受治疗。之后,假如结论是排除,就立刻出院,其间的时间计入隔离期;反之,则要被送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接受治疗。
新区卫健委表示,随着防输入压力增大,新区现有的感染性留观床位已近饱和,正在抓紧拓展其它床位资源,扩大诊疗区域。目标是两个“不降”:不降低诊疗水平;不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水平。做到两个“优化”:优化诊疗力量,不断提高专家组的研判能力;优化诊疗流程,不断加快研判速度和提高研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