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成立20周年

来源:浦东电台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75

1月8日,全国“集团化办学”道路上先行先试的“领路人”——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举行成立20周年暨深化推进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六师附小和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等两家新成员的加盟,使得建平教育集团的学校成员数达到了12家,成为浦东受惠学生数量最多的教育集团。

过去20年,建平教育集团通过理念输出和文化共认,让集团内的学校获得了均衡优质发展;未来20年,集团将着重在教育内涵上不断丰富,有望吸纳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国际教育等更为丰富的教育形态。“建平教育集团的先行先试,将为浦东集团化办学提供成功的经验。”浦东新区副区长谢毓敏在研讨会上表示。

勇于突破“吃螃蟹”

2014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集团化办学”成为上海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早在1996年6月,建平教育集团的前身——“上海市建平(集团)学校”就已成立,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早走上集团化办学之路的“领路人”。

“每年都有考不进建平的,登门来求着入学。我明白了把建平中学办好是不够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建平’。”集团创始人、建平中学时任校长冯恩洪回忆,在20年前率先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初衷,正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对“建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建平教育集团成立之初只有4所学校,除了核心建平中学外,还有建平西校、建平实验学校和国际职业培训中心。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建平教育集团共有12所学校,在校生18160人,教职工1560人,贯穿小学至高中学段,覆盖公办、民办等办学模式,是目前浦东三大教育集团中受惠学生最多的集团。

一步一步“摸石头过河”

“20年一路走来,建平教育集团不是一味兼并优质学校,而是通过价值取向的认同,让贫困学校、薄弱学校走向优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冯恩洪说,因为是“全国第一个”,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道路上,建平教育集团每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出于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思考,开办职业培训学校;鉴于百姓对优质资源需求的思考,兼并薄弱学校;还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思考,开办民办学校,都体现出建平的探索精神和责任担当。

1993年,建平中学意识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需要各类经济人才,于是和陆家嘴集团合作,创办国际职业培训中心。1994年,梅园中学刚开办一年,基础薄弱、条件艰苦,12名教师和240名学生还在借其他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在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建平中学将梅园中学改名为建平中学西校,创造性地将建平中学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运用到西校的建设中去。三年后,建平西校应届毕业生成绩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83%,在浦东新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而如今的建平西校,更是深受浦东老百姓的厚爱。

此外,建平教育集团还不断探索多种办学途径。比如,建平中学与信和房产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筹建了平和双语学校,吸纳民办金苹果学校加入集团……20年来,集团成员不断变更、有进有出,也展现出集团办学的创新和探索。

丰富内涵引入特教

在建平教育集团成立的第20个年头,又有两名新成员加入——六师附小和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这也使得建平教育集团成为新区第一个将特殊教育纳入其中的教育集团。

成立于2002年的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对象为听障、智障、脑瘫等多类残障学生,是目前上海市仅有的一所为多种残障学生服务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告诉记者,该校为脑瘫教学部的所有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一特教领域的特殊教育方法,让建平教育集团理事长、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印象深刻。他认为,国外特殊教育涉及的是两端:一端是智障等弱势人群,一端则是智力超群禀赋特异的人群。在建平教育集团的各所学校里,都有某一方面天赋异禀的学生,也有一部分需要特别关心的学困生。集团希望能借鉴特殊教育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将之推广到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一花不是春,独雁难成行。”杨振峰感言,如今的市民对教育形态、教育内涵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培育更多的优质学校,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如何在今天教育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培育更多富国强民的人才,将是建平教育集团必须思考探索的问题。他透露,未来集团将不断丰富教育内涵,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国际教育都有望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