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浦东注重解决好街镇问题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5

都知道街镇工作千头万绪,基层管理纷繁复杂,但是近年来,浦东做了一个尝试,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晓明从一个街镇一个街镇的实地调研中,找民生难点、发展痛点、规划阻点,然后想方设法地给出可操作方案进行解决。今年新一轮走访,三个多月过去了,如今不少“痛点”已经“化瘀”。

许多问题都是“硬骨头”

要把街镇的问题解决好,并不容易。

在南码头街道有一个六里电影院,街道希望尽早完全收回电影院的管理权,尽早发挥其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但因为种种原因,处置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收回事宜涉及13个“有关单位”,其次,涉及问题也多,有合同瑕疵、违章建筑、资产划转、职工**等。是让这些问题继续“遗留”下去,还是有所作为,让六里地区的居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院?在今年夏天的调研中,这个问题摆到了沈晓明的面前。

不难,不足以向区委书记反映。沈晓明说,面对复杂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不仅需要担当,更需要智慧,还需要韧劲,要迎难而上、不厌其烦,尽快找出路径、拿出方案。

地工委接下了这根“硬骨头”。在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后,终于在千头万绪中理出“合同合不合法,房屋要不要拆,资产要不要转”三个关键性问题。随后,围绕这三个问题,地工委尝试着提出了破解思路,反复召开多部门的专题协调会、推进沟通会共5次,点对点对接次数更多,各方终于形成共识,明确了谈判主体、操作路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推进方案,目前推进顺利。

像这个案例一样,在这次街镇问题的解决过程中,30家承办单位绝大多数都能迅速响应,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将事项办理工作落到实处。以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为例,区建交委牵头推进,截至11月底,新区12个“城中村”改造地块已有7个启动动迁签约,共计签约4104户(2821产)、企业394家,力争今年底明年初12个“城中村”项目征地征房工作全面推开。

把基层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

在此次进入督办的45个事项中,有不少涉及共性问题,浦东的解决之道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

比如曹路提到的市属配套商品房补贴问题,按现有政策,2009年前的市属大居没有补贴,但属地镇却肩负着大居“开门七件事”的具体管理职能,事权财权不匹配,办起事来捉襟见肘。财政等部门调研后,对全区类似情况进行了一并梳理测算,最终出台了长效管理补贴政策方案,相关年度补贴资金已纳入预算安排。这让同样为之困惑的康桥、周浦、三林等镇都为此受益。

又如三林提出的“镇管社区”的干部无法享受居民区书记政策的问题,区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市委文件精神落实和这次镇级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对符合条件的已明确纳入进享编,而且正在操作,同样惠及到了面上各个有基本管理单元的街镇和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再如,对基层提出的非常设机构设置过多的问题,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重新对《浦东新区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审批管理办法》作出修订,严格审批、强化、规范,把住准入关,为基层减了负。

把方案化为切实行动

如果仅有工作方案,没有实际行动,那么问题还是问题,街镇还是不会满意。只有紧紧地围绕方案,把事情做深、做细,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对街镇有所帮助。

在先前的调研中,沈晓明了解到,镇级工业园区企业转型调整难度大,但又都有转型的强烈需求。以唐镇为例,唐镇工业园区就希望向电子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和银行卡产业配套服务区整体转型,同时他们也愿意进行试点和探索,为园区整体转型积累经验。一轮走访下来,不仅是唐镇,张江、三林、周浦、航头、川沙等的工业园区都有类似需求。于是,经信委确定了这6家试点单位,并在园区提交问题清单的基础上开展对接,进一步了解需求、研究政策。最终,《关于浦东新区镇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出台,待修改完善后将提交区委、区政府审议,6家首批试点单位也正在积极完善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