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市、区两级创建校达29所明年将达68所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1

目前,浦东新区市、区两级创建新优质学校的项目学校数量已达29所。根据《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集群化的发展举措,到2017年,浦东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学校的数量计划扩至68所,将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逾25%的公办学校。

市区两级创建稳步推进

2011年,上海市启动第一批“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集中推出一批“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的普通公办学校,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为追求目标,引导学校走向新优质。此后,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办出了特色和品牌,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记者从新区教育局了解到,浦东有4所学校分两批成功创建市级新优质学校,分别为市实验学校东校、三灶学校、罗山中学和华林小学。2012年起,新区开始推进“创建新优质学校”内涵项目,采取总结经验、稳步推进、辐射带动的策略,目前共有区级新优质项目学校25所。

区级新优质学校也分为两批创建,首批17所学校的创建工作从2013年启动,9所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归入初中)和8所小学参与其中,初中包括浦兴中学、南汇第三中学、东昌东校、秋萍学校、建平香梅中学、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上南中学南校、浦泾中学和航头学校;小学包括凌桥中心小学、荡湾小学、金陆小学、万德小学、由由小学、新场小学、上南实验小学和世博家园实验小学。第二批区级新优质项目学校从2015年年中启动创建,初中和小学各有4所学校参与,初中包括黄路学校、陆行南校、华林中学和北蔡中学;小学包括金新小学、金桥中学小学、坦直小学和航城实验小学。

过去数年中,新区义务教育学段这29所公办学校在创建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的办学经验,为各类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探索区域新优质学校创建标准与发展路径等提供了数据和样本。

集群发展扩大优势辐射

新优质学校的创建令越来越多的家长相信,家门口同样有好学校。去年11月,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首次提出“集群发展”这一概念,并明确到2017年,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约25%。

所谓“集群发展”:是指将一批积极探索实践“新优质教育”、有不断变革发展内生动力的公办学校,组成不同形式的实践团队,针对内涵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集群发展,这类学校要达到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处于全市优良水平,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家长及社区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此外,全市还将创建一批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项目学校,新区的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和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入选其中。

去年年底,浦东新区教育局起草了《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计划明确:通过集群化发展举措,新区将稳步扩大新优质项目学校数量,到2017年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学校数量扩大至68所,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逾25%的公办学校。其中,2016年预计新增16所,初中和小学各8所;2017年继续新增23所,初中11所、小学12所。

浦东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新区“创建新优质学校”项目相关负责人吴为民介绍,未来浦东新优质学校的集群发展,将通过项目推进、专家引领、行动更新,推进学校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的变革、课程的丰富、教师的发展,营造家校社合作的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全领域的综合性变革,持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具体举措包括:多维集群,形成新优质学校发展共同体。鼓励学校间从课程与教学、管理与文化、评价与改进等领域选择合适伙伴,组织针对不同问题的实践研究团队;完善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目标——评价——改进”体系。组织专家对学校发展目标与途径的设计、创建过程与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发展性评价,同时根据本区实际制定《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评测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