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正在推进的缤纷社区项目有79个,当社区里来了社会组织,这一民生项目就不单是“政府的事”。缤纷社区推进也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兜兜的农场”“芳草园”“小欢小草小菜园”……在东陆公路近利津路的一处约500平方米的大棚里,低矮的木栅栏围出了几十个“小农园”,黄瓜、丝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长势正旺。
这处都市里的“菜园”名为“一米‘可食地景’小农园”,是浦兴社区基金会在缤纷社区建设中推出的一个项目。今年6月,这个项目获得了“新力杯”首届上海社区基金会公益创投大赛优秀奖。有意思的是,这里没有门卫看守,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日常的巡视、维护等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志愿者承担。
志愿者、社区基金会、青少年服务中心……当社会组织参与到缤纷社区建设,社区正变得更加“缤纷”起来。
社区基金会的 “亲民”项目
引导居民参与,正是新区缤纷社区建设有别于其他项目建设的一大特点。
“一米‘可食地景’小农园”,是浦兴社区基金会在去年2月份成立后接手的首个缤纷社区建设项目。
浦兴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徐燕介绍,项目所在地原是街道内一个废弃的垃圾场。在综合考虑了街道内老年群体有发挥余热的意愿,以及城市青少年缺少基本农业知识、亲子家庭实践平台稀缺等因素后,基金会将项目定位确定为“科普教育”,通过科普教育的形式促进社区居民对美丽家园的认识。
“认养家庭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将蔬菜、花卉、香草等植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种植,形成漂亮的园林景观。”徐燕说,拥有一片小农园对城市亲子家庭的吸引力非常大,项目一开通报名,名额就立刻被抢完。也正因为大家的喜欢,小农园日常的打理也由志愿者完成,无需街道出资。
蔡阿姨是双桥综合服务园的一名志愿者。每次骑车路过小农园,就会过来看看蔬菜长得怎么样了。
在双桥综合服务园的小园子里,青椒、生菜、空心菜、番茄、韭菜……近十个品种的蔬菜、花卉长势喜人。“这些黄瓜架子也都是我们自己搭的。自己种、自己收、自己吃,这样的过程充满乐趣。”蔡阿姨说。
小农园项目每半年为一期,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期,园中共有32个家庭和4个单位认养种植。
除了种植,基金会还依托这个平台,每月举行一次主题活动,内容包括草木扎染、手绘草帽、手工制作润唇膏等。每个季度,大棚里还会进行开放日活动,邀请附近居民前来,品尝自家小农园里做出的美食,也拉近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是小农园的一大功能,也是我们基金会所希望的。”徐燕表示。
引导居民参与,也正是新区缤纷社区建设有别于其他项目建设的一大特点。
“在缤纷社区推进过程中,社区基金会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帮忙联系企业,为居民区的微更新项目筹款,而且还能引导居民参与,突出缤纷社区‘共同营造’这一特点。”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艳萍说。
成立于2013年8月的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是上海第一家公募资质的社区基金会。每年经手的大小项目超过30个,其中也包括去年开始实施的缤纷社区项目。
中新家园隶属洋泾街道第五大道居委,小区东北角有一块面积约180平方米的空地,因长期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居民表示,能不能把这块空地变成休憩的公共空间?
“获知这一信息后,街道和社区公益基金会牵头,引入专业力量,调动起居民自治的作用。”任艳萍告诉记者,基金会在小区内招募有意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形成志愿者队伍,同时召开座谈会,广泛倾听居民想法,针对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改造过程中,基金会发动居民对空地进行清理整治,拔除杂草,清理垃圾。随后,一起参与DIY社区花园建设,为花园添置了木平台用于开展活动,还拿出了自家的植物“共享”,原先的空地变成了“中新百花园”,而后续管理维护同样由居民志愿者来承担。
目前,洋泾街道内共有4个“口袋花园”,在“口袋花园”的打造方面,基金会也是动足了脑筋。位于苗圃路的两个“口袋花园”由于阻挡了临近一些商铺的店面,在改造之初受到了来自商户的阻力。基金会立即召集居民、商户、设计方和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改造计划,并对绿化高度、密度进行了调整,打消了商户的顾虑。
社会组织的“缤纷”活力
参与缤纷社区项目建设,不同的社会组织利用各自的特点,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陆家嘴区域内绿地较少,去年,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翡翠指环”项目,计划将陆家嘴最大的街道级绿地梅园公园周边改造升级为一个全新的街区,从空中俯瞰,整体样貌形似一枚“翡翠指环”。
这个社区改造项目,通过对车行道、人行道、公园、住宅小区、沿街商业、生态基础设施等的改造,让周边居民享受城市生活应有的便利。福山路跑道花园作为项目的一部分,于去年春节率先完工。
同时,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还与立邦公司合作,引入了“为爱上色”项目,用缤纷的色彩和有趣的图案使社区更有活力。据了解,目前陆家嘴区域内先后完成了包括浦城路东昌路路口《晨日摘花》在内的6幅巨型艺术墙绘。
今年,针对“社区营造”主题,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正面向辖区内32个居民区和相关单位征集方案。“这一次的方案内容将定位在‘社区农场’和‘自治花园’两部分。据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张佳华介绍,截至6月中旬已有7个居民区、1家社会组织、两家企业申报了方案。
在张佳华看来,目前缤纷社区的推动主要还是在街镇政府层面,“但社区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募集资金,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来承担起公共服务补充的角色。”
参与缤纷社区项目建设,不同的社会组织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在福山路跑道花园、中新百花园、三航小区社区环境整治更新等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总能看到一些专业设计师与居民对话的场景,设计师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想要什么?”
这些设计师来自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四叶草堂”),这是一家致力于自然教育与体验、永续设计及“社区营造”的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主要力量是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
“小区不是设计师的小区,是居民的小区,只有弄清楚居民的诉求,设计师的设计才会得到认可。”“四叶草堂”副理事长魏闽说。
三航小区是个老小区,整治更新需要完成新增设施、小区内行车线路与停车规划、慢行步道设置及三个绿地改造等多项任务。设计团队在现场调研、大量居民访谈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小区量身打造了更新方案。
“设计中更好地反映居民的心声,能够让居民产生认同感,小区就会有家的感觉,促进小区的治理。”魏闽表示,缤纷社区项目的推进也是社会组织参与小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与居民打交道是社会组织比较擅长的。
比如,不少老小区老年人居多,一些老年人因行动不便,不愿下楼。如何让他们不感到孤独,有一种办法叫“园艺疗法”,因为花花草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情。如果再通过设计来解决小孩玩耍、科普等空间,孩子愿意来,孩子的家长也会来,老旧小区也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全年龄段的小区。
“四叶草堂”还利用自身的基地——创智农园为新区的一些街镇提供缤纷社区建设方面的参观交流及人员培训服务。今年,“四叶草堂”参与了乳山二村、乳山三村、福沈小区等多个综合整新项目。
社区发展的“第三部门”
缤纷社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调动各种力量的参与,则体现了社区治理上的新变化。
截至5月底,今年新区规土局发布的全区79个缤纷社区项目正陆续推进。其中6个项目已基本完成,21个项目进入施工阶段,20个项目已确定设计方案,32个项目正编制规划方案。而除了这79个项目,各街镇也在推进一批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的微更新项目。
城市空间更新的街角、道路旁发生的精致变化,改善了社区环境。在这背后,各种力量的参与,则体现了社区治理上的新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认为,这将有助于催生社区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徐家良表示,缤纷社区从物理层面上来说,是小区硬件上的“二次革命”,补了社区治理上的一个短板,同时也会唤起居民、社区组织对社区的新认识;从社会管理层面来说,缤纷社区项目,从概念到行动上,促进了社区从以往由上而下的管理到各方参与的治理变化。
徐家良认为,为了改变社区行政化的状况,满足社区居民多种需求,需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变组织化形式,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还社区宜居、和谐和繁荣的环境,有必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选择另外一种战略思路,那就是社会化的运作机制。通过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社区建设管理新模式。
“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缤纷社区项目的建设中,使得这一民生工程不再是从上至下单纯的政府行为或开发商、物业的单方面行为,而是调集了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完善‘社区营造’提供支持和服务。”徐家良说:“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社区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更有助于社区成为承载不同需求甚至是不同文化的共同体,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在徐家良看来,不同的社会组织功能不一样,在缤纷社区推进过程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比如在项目实施前期开展调研,与居民沟通,发挥动员宣传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能筹措资金促进项目落地,有的可以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后期管理中有的能组织志愿者服务等。”
“社会组织的任务就是不断挖掘那些不在政府框架里、但对街区形象提升有好处的项目。”张佳华说,“政府的年度预算是有限的,通过民间基金会的平台筹集资金,注入本地社区的建设中,支持更多的项目实施,长久下去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而魏闽认为,缤纷社区项目的推进也是社会组织参与小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在项目前期了解民意,之后再与居民一起来设计、营造、维护,社会组织可以起到引导和服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