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开路先锋 实现跨越式发展——浦东国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走向卓越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4

从1990年启动浦东开发开放,2005年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9年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到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2014年全面开展科创中心建设,浦东的改革始终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浦东在服从服务全国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承担改革创新的使命。

这意味着,这样一条跨越式道路,要拓得更宽、踏得更深、走得更远,而浦东国资始终“冲”在改革道路的最前沿:服务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与自我改革形成“共振”,赋能区域新一轮产业开发,勇担开路先锋。

将“长板”做长 制度创新深入肌理

外高桥马吉路2号如今已成为了保税区的“明星楼”:由于自贸区打破了原有的操作模式,买家可以在不缴纳进口环节税费的情况下,将艺术品无期限以保税状态存放在这里的仓库。

同样,外高桥保税区5号门附近,中国大陆首家德资医院上海阿特蒙医院日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抓紧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

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看来,自贸区服务业的开放,也给浦东新区国资开发公司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作为浦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外高桥集团股份是第一个起跑的,从20多年前建立之初的“土地与功能开发”到“功能深化和开发模式转型”,后转向“以管理服务为主”。上海自贸区建设启动后,外高桥集团股份又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即功能创新、平台构建、制度突破、产业升级、环境优化的全新阶段。

而乘着“自贸东风”,结合原有的产业优势,外高桥集团股份将产业“长板”做长,业态也越加丰富。

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前,外高桥片区九成的企业集中在贸易、物流、加工制造三大传统行业,总数约7000家。4年后,这三个行业的企业总数增加了一万家。同时,新增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达到了35%,形成了商务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新三大行业。“改革重点落在体制改革上时,许多深入肌理的制度创新,给自贸区和浦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刘宏说,“作为承担外高桥区域发展的主力军,外高桥集团股份并不是凭空发展新产业,而是借助贸易、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创新的叠加优势,不断丰富区内企业的类型。”

当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外高桥保税区是一片工业厂房、物流仓库时,现在的外高桥已经成为了外资企业扎堆入驻的“世界窗口”。

由外高桥集团股份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商品中心,不仅展示了异域风情,还借助着自贸区的各项政策,发挥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平台作用。澳大利亚商品中心、智利商品中心、中东欧16国商品中心、伊朗商品中心……一个个世界“橱窗”在这里开设。借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今年预计将再新增两到三家国别馆。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新平台。如何在这个新的平台上长袖善舞,帮助我国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浦东有条件也有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通过国别(地区)商品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外,在跨境投资平台上,我们也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题投资板块,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与相关国家、地区形成双向的交流互通。”刘宏说。

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浦东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数据显示,2012年,外高桥保税区新设企业415家,2017年新设企业达2985家。外高桥集团股份也从最初的“房东”角色,转变为“创新自由贸易园区运营商和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供应商”。

站在原有产业优势上,一度作为招商引资范本的金桥,围绕自贸区扩区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开始了新一轮的“提升”与“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能级、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加速总部经济集聚、加快新兴金融服务业发展,以更广的视野、更新的理念,瞄准全球细分市场。

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例,德国海拉新能源汽车电子项目成为浦东去年重点引进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3亿元,重点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浦东也将成为海拉集团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汽车电子研发和制造中心。

“先进制造业是金桥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比如上汽通用汽车在上世纪90年代,在这里生产的车型只有两类,如今,他们已经把全球汽车设计中心落户金桥,这也体现了金桥产业提升、技术升级的过程。”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尧表示:“此外,金桥也吸引了智能装备、机器人、移动视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去年,智能装备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200亿元。”

服务国家战略 汇聚科技创新“浦东力量”

浦东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如今“张江”两个字,已成为国内创新高地的代名词。今年,张江科学城首轮73个重点项目将全面开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框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73个项目中,张江集团承担着33个项目的建设,包括了一批研发转化服务平台项目、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及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我们将集中资源,聚焦科学城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着力实现从园区运营向城区运营的转变,除了集聚国家大科学装置、高等院校、重点工程实验室等‘高大上’的科技资源外,未来的张江还将添上更多创新创业的味道、城市生活的温度。”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说。

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标的提出,张江必须对产业进行潜力深挖和升级,在袁涛看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滋味”的张江,正力求体现八字特征:“自由流动、充分融合”。

“我们要催生新业态,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一方面,将‘e(数字信息)产业’和‘医(生命健康)产业’这两块‘长板’做长,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另一方面,还要弥补城市综合配套和产业生态的‘短板’,通过营商环境的打造和产业生态的营造,凸显人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生态优势等,形成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张江。”袁涛说。

今年4月,张江集团在张江科学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张江中区C-2-4地块北侧,启动了“张江人工智能岛”建设。该“岛”占地总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等数字产业项目。

对于如今科技界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张江集团绘制了一幅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版图”,赋予产业新内容。

科学中心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目前张江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孵化器最集聚、孵化领域最前沿、孵化形态最多元、孵化服务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作为张江地区成立较早的国有上市开发主体——张江高科正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圈”,旗下的895创业营现已进入第六季。到2017年年底,该创业营累计海选项目1500个,入营项目162个,入营项目总估值150亿元,获得风险投资100家。借助该平台,张江高科一方面帮助创业团队集成各类创新创业的服务资源;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助力培育“独角兽”企业。

创新主体离不开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才,张江集团承担了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的建设任务。该人才公寓用地是全国率先实行“只租不售”土地政策的地块,一期目前正在建设,二期预计年底开工。

此外,一站式服务人才需求的国际人才港也将在张江正式建成启用。“我们希望在各方努力下,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让各类创新人才源源不断融入张江、扎根张江。”袁涛说。

不断自我加压 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在“人才高原”的基础上打造“人才高峰”,已成为今年浦东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创新大潮涌现,优秀的高端人才创业项目也呈井喷之势,对此,国资创投机构必须以市场化路线来运作高端人才专项,通过“基金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入,提高投资效率和规模,扩大高端人才项目的影响力。

去年新成立的上海浦东科创集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创集团这个平台,将浦东原有的高端人才基金范围放大。比如高端人才类型,既要发现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人才,也要注重扶持一些模式创新和善于市场经营的高端人才。针对差异化的高端人才需求,用更加开放、全球化的管理理念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端人才在浦东创新创业。”浦东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表示。

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国家战略、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为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进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浦东科创集团正计划联合潜在股东,设立一家注册地在浦东新区、业务覆盖全国的专业科技保险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在自贸区成立以来的新增企业中,有40%的企业为创新创业型企业。经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企业座谈,浦东科创集团发现,自贸区内的众多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对购买科技保险产品、化解创新风险有迫切需求。

“科技创新保险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企业有需求但不懂市场,如果有国资背景的科技保险平台机构,将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损失和融资成本。”傅红岩说。

浦东国资对于科创资源的集聚,在传统产业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据上海浦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介绍,其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得到市、区两级相关单位的指导与支持。目前确定了实施产业、资本、科技全方位合作的方案,并将合作设立产业研究院,吸引高端农业科技平台、专家和项目落户孙桥。

此外,浦东年内将引入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纳米硅植物生长调节剂”项目也已确定办公研发场所、实验基地,进入注册登记阶段;由许智宏院士担纲的孙桥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孙桥企业科协处于正常运行之中;市级孙桥国际现代农业孵化器、乾菲诺高通量表型育种平台也处于规模扩展、能级提升的稳健发展阶段。

浦东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探索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彰显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则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集聚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设施集群,提高科创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经历过28年开发开放的“老牌”国资和顺应改革而生的“新生”国资,面对重重考验,正在不断自我加压,站在“地球仪”边,将“长板”做长,将“短板”补齐,力争达到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