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作为金融创新承载地的上海自贸区,正持续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力争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日前,浦东相关部门在一份《上海自贸区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上海自贸区应在提升融资能力、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效果显现
坐落在上海自贸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刚刚与深交所组成的中方联合体与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中方联合体将收购达卡交易所4.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5%。这是继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参与建设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等之后,上交所推动的资本市场助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又一案例。
据上交所透露,通过签署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入股、业务合作等方式,该交易所已与德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瑞士、卢森堡等多家沿线重点交易所开展了双边合作。
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中国金融基础设施——中国银联,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加快境外发卡与业务本地化发展,加速银联创新支付产品的跨境应用,推动我国的支付标准、技术、系统向其他国家延伸。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已有近60个市场开展银联卡业务,累计发行超过2500万张银联卡,覆盖超过400万家商户和40万台ATM,比倡议提出前分别增长了超过14倍、2倍、1倍,部分地区已实现或即将实现银联卡受理无障碍。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之一——自由贸易账户,同样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根据市金融办此前发布的《关于推动拓展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的通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有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需求的全市范围内的实体企业已获准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享受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截至2017年末,通过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跨境收支已达2886亿元。
未来将持续完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
2018年,上海自贸区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商业贷款、海外保险等方式,为国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贸区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面临的外汇支付、资金融通等问题。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业务总部总裁、上海市分行行长钟钢日前表示,银行正在积极探索“一带一路”项目开发培育模式和机制,支持上海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未来将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跨区域联合风险分担管理合作模式,成立市场化运作全球性风险管理平台,加强风险管理工具创新,促进各方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全球化风险管理。”
为拓宽“一带一路”建设直接融资渠道,动员境内、国际、沿线国家当地资金和境内外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上交所去年10月正式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根据该行动计划,未来,上交所仍将继续通过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入股等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交易所的合作,探索建立与沿线交易所的多边合作机制,扩大沿线交易所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上交所还将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及相关实施细则,继续支持境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和优质企业等通过上交所债券市场投融资,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应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方面,上海自贸区还有哪些可完善和加强的措施和功能?浦东相关部门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自贸区可在提升“一带一路”融资能力、揭示和降低“一带一路”投资风险、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具体措施方面,包括用好国开行“一带一路”金融同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三个专项贷款,和进出口银行的“两优贷款”等开发性金融产品,增加优惠性贷款在自贸区投放规模;鼓励新开发银行发挥自身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优势,创新投融资产品,灵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自贸区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并购基金,参与海外并购和投资;探索设立“一带一路”母基金,资金由政策性银行、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提供,为“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提供前期资金支持;引入和发展“一带一路”信用评级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面向沿线国家(地区)开展信用评级,逐步培育和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体系,以发挥信用评级对“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的风险揭示功能等。
“由于缺乏系统支持,统计周期过长、统计项目的界定模糊等原因,上海尚无具有权威性的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指标。”该报告建议,可由上海自贸区牵头,联合国家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相关统计并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发布,“比如,借鉴国家‘一带一路’网站,建设上海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信息系统,自贸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专栏,可包含项目库信息、项目信息和融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