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浦东还是一片菜地农田。如今,这块“菜地”里不仅长出了顶级的摩天高楼和金融企业,还诞生了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文化地标,浦东不再是“远郊农村”的代名词,而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趟出了一条经济与文化比翼齐飞的发展新路:通过基金扶持、政府采购、活动经费补贴等方式,浦东引入活水,构建完善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保障机制,让高雅艺术走进浦东寻常百姓生活。
十年播种“蝴蝶兰”满座高朋
浦东街头不断刷新人们视野的恐怕就是栋栋高楼了,它们中有的霸气,有的纤瘦,有的抽象,唯独丁香路上的东艺最显优雅,宛若一朵绽放于绿林中的蝴蝶兰,与浦江对岸的上海大剧院遥相呼应。
“蝴蝶兰”的招牌节目——东方市民音乐会今年即将迎来10岁生日。可十年前,东艺当家人林宏鸣接手这个项目时却并不是很情愿。东艺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的上海,有进剧场消费习惯的大约只有6000人,市场艰难。“东艺作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做公益会面临相当大的运营压力。”林宏鸣说,以“高贵不贵,文化亲民”为宗旨的东方市民音乐会,是东艺与浦东新区政府在2006年创办的品牌,经过十年深耕细作,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普及型演出品牌,而个中不易恐怕只有亲历者最能体会。2010年4月,林宏鸣说服指挥大师罗杰?诺林顿爵士驾临“蝴蝶兰”,在5月1日早上十点执棒德国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献演东方市民音乐会,为上海世博会奏响了晨曲。
十年了,东艺渐渐构建起了“听交响到东方”的金字塔品牌:塔尖是世界名团音乐会,中间是本土乐团为主的常规音乐会,基础则是普及型的东方市民音乐会。其核心思路,便是打破三个环节的藩篱,形成观众往上“流”与名家名团往下“沉”的良性发展模式。2012年,东方市民音乐会再度升级,推出晚场版,市民花80块钱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晚间常规音乐会,并在开演前30分钟,特别举办音乐会导赏讲座,让观众在聆听前有更多机会了解演奏内容。到2015年底,东方市民音乐会总共演出520场,观众突破83万人次。
多元共建打造百姓文化盛典
步入被摩天大楼环抱的陆家嘴中心绿地,一道由西到东、横贯整个绿地的木质步道进入人的视野。沿步道前行,12件装置艺术作品被巧妙安置在绿地两侧,艺术品材料都是普通小物件,光碟、酒瓶、废旧衣服……如果不是借助“2015陆家嘴户外艺术节”的平台,这些东西可能早就被当做垃圾处置掉了。
自2011年至今,连续举办5年的浦东文化艺术节在这片绿地上不知撮合了多少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组委会举办的文化活动格外“洋气”:白领午间爵士音乐会和艺术讲座、陆家嘴金融城艺术展览、国产艺术电影系列展映等,内容全部奔着“高大上”而去;而白领好声音10强专场演唱会、“东方之光”大型多媒体演出、白领中外经典诗歌朗诵大赛等赛事则喜气洋洋,充分发挥了80后、90后“不怕折腾”的精神。
不仅仅是白领,如今的浦东文化艺术节已在1200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呈现燎原之势。仅2015年9月到11月,145项615场精彩活动不仅面向550万浦东市民,还惠及260多万外来人员,助力高雅艺术走进寻常“浦东人家”。在浦东新区,政府以500万元投入,撬动社会资金超过7000万元,逐渐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专业团体与市民文艺组织合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的趋势。
联姻院团文化浦东不可限量
2015年11月,上海轻音乐团宣布搬迁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为入驻浦东的首家国有市级文艺院团,也揭开了浦东与上海市级国有院团合作的序幕。早在2015年6月,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便在陆家嘴论坛上透露,浦东新区未来要在大陆家嘴和后世博地区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它们的规模,都要超过浦西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
在即将迎来30岁生日之际,上海轻音乐团选择落户浦东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其实,早在搬迁前,上海轻音乐团已开始了文化融合的尝试。在2015年近一年时间里,乐团每周一、三、五在陆家嘴绿地举办“休闲时光——午间白领休闲爵士流行音乐会”,受到了众多白领青睐。
如今的浦东,孕育的是文化大发展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浦东新区宣传部联手,上海爱乐乐团与陆家嘴管委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张江管委会、上海评弹团与金杨新村街道办事处、上海淮剧团与浦兴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杂技团与祝桥镇政府、上海歌舞团与三林镇政府等9个国有市级文艺院团分别与浦东9个基层单位结对共建,把更多的文化元素带进了这片改革热土。结对共建所带来的最直观的效果便是演出品质的提高和基层文化团队实力的增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未来,“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模式还将进一步升级,中国书画院浦东分院、上海作协浦东创作基地、驻区艺术家工作室等系列文化单位都将一一进驻浦东,艺术大师们将成为地地道道的浦东人,为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
专家点评
上海市浦东新区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推动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学习借鉴的创新发展之路,让文化亲民更惠民,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样本和创新典型。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浦东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改革政府文化行政方式,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了基金补贴机制、运营机构考核监督机制、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市民参与机制,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竞标+配送+监督+评估”的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是制度设计,动员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浦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放宽社会准入门槛,鼓励文化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供给主体,形成“大文化、大家做”的理念,为社会力量办文化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专业机构运作,提升公益文化服务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浦东坚持立足专业化工作标准,以市场手段,吸引专业团队承担项目,提高公益文化服务专业化水平。“东方市民音乐会”是由浦东区政府委托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运作的项目,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普及型演出品牌。
卢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