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如今已逐渐融入了寻常生活。在这些新兴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相关劳动争议案件上诉也日益增多。遇到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如何**?新兴行业企业如何规范用工?如今,无论是新兴行业的老板还是员工,都有一本“解忧锦囊”。
近日,虹口法院和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发布了《劳动争议审裁情况白皮书》和《案例解析》,为新兴行业的劳动用工提供参考。
网约车成为劳动争议多发领域
某汽车租赁公司司机老虞最近遇到了烦心事。他不仅突然被公司解雇,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要求他赔偿20多万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公司在对老虞车辆GPS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老虞有车辆私用的现象,因此解雇了老虞,并提起了诉讼。在证据交换过程中,法官向公司解释了要求员工赔偿损失的依据,必须是员工出于主观恶意故意的。虽然公司现在声称有损失,但不能直接证明是老虞公车私用所致,所以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随后,法官询问了老虞使用车辆的实际情况,老虞也承认有时候公司给的单子不好,他有拒绝出车的情况。而对于车辆私用的问题,老虞认为,驾驶员开车在路上是常情,公司不能据此来主张损失。了解了老虞的想法后,法官向他指出,劳动者为公司提供劳动过程中,服从管理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老虞这种挑单子的行为,不论什么企业都是不允许的。老虞经过法院的批评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能够与公司进行协商。最终,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由老虞支付公司1.3万元。
《劳动争议审裁情况白皮书》显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很多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后变成了新兴行业。其中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的企业管理和用工规范就不够完善,因此劳动争议纠纷急速增加。2015年至2017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区法院就受理了多起网约车司机要求网络平台提供者支付赔偿金、返还设备保证金、结算油费、支付提成等案件。《白皮书》显示,新兴行业劳资双方矛盾激增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网络平台给予从业者的基本报酬偏低,甚至还要收取平台管理费,从业人员的报酬不稳定等。
合力应对新兴行业劳动争议
新兴行业劳动争议案件的急速增加,也对仲裁、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虹口跨前一步落实相关工作。根据《白皮书》中发表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期间,本区劳动争议仲裁后起诉率分别为43%、40%、32%,说明仲裁作为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充分起到了“防洪闸”的作用。
劳动争议仲裁后起诉率的降低,得益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夯实预防调解体系、坚持预判预警,注重把控最新形式等主要做法。2014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率先于全区8个街道全面建成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在新兴产业和创业企业集聚的中图蓝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了劳动关系工作站,这样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让很多劳资矛盾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虽然仲裁是进入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的“防洪闸”,但越来越多的新型劳动争议案件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而直接进入法院审理,更有部分疑难复杂案件,因不服仲裁裁决而诉至法院。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化解池”,区法院专程走访与案件类型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进行深入了解,就专业问题开展咨询,从而使区法院对案件的处理更具有学理、专业知识支撑。
据悉,接下来,区法院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打造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劳动争议隐患,不断加强与街道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并与上级法院就疑难法律问题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探索新兴行业劳动争议案件审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