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树一档”控制古树周边开发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6

自古以来,人们对树木就有一种传统的敬畏心态,尤其是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古树。“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这个概念,赢得各方关注。“美丽中国”的出现扩张和丰富了中国式发展理念,呼唤人们在未来更加重视生态,更加敬畏自然。
在宝山临江公园,冬季温暖的阳光中,广场上有老人、小孩正在锻炼或嬉戏,旁边陈化成纪念馆的龙柏林内,有3棵粗壮的龙柏树静静地关注着这一切,而它们对这块土地的“凝视”已经长达百年。

临江公园主任柏青说,经过专家的初步测量和鉴定,今年这3棵龙柏已经进行古树申报。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海新发现16株准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目前正在走申报程序,其中14棵为古树,2棵古树后续资源,分别位于宝山、松江、嘉定、长宁、浦东等地。
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每五年进行一次的每木调查(一定范围内对每株树木的胸径进行量测登记),总结梳理5年来古树名木的变化情况,从2010年每木调查的工作情况显示,上海市的古树名木已经由1566棵增加到1577棵,古树后续资源由1024棵增加到1028棵。
一棵大树能为人类贡献多大的生态效益,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标准的探讨》一文引用的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得斯教授计算的数据:以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为例,依据其每年生产出氧气和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环境,这些综合价值计算在一起,价值高达196250美元。

14棵树有望“晋升”古树

如何判别一棵古树,依据大量科研成果,并非树都可根据外貌判断年龄,有些古树到一定年龄就停止生长,此时靠数年轮或看外貌都无法准确判断,需结合过去的科研成果;依据古树生长的立地环境,同样外观的古树在好环境下的年龄就小些,在差环境中的年龄就大些;依据古树的生长势头以及枯损情况,还可以通过地方正规的方志、寺庙碑文、族谱村史记载、传承有序的古树传说等也可作为参考。
柏青说,龙柏的生长较慢,通常幼时生长较慢,3-4年后生长加快,树干高达3米以后,长势又逐渐减弱,因此,一棵上百年龙柏的树干可能还没有三四十年的香樟粗壮。

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发现的16棵准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状态良好,符合申报标准。上海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的鉴定以树龄为主要依据,古树树龄应当在100年以上(含100年),古树后续资源树龄应当在80年以上(含80年)、100年以下

上海30年古树名木增加420棵

根据原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老工程师金嗣营回忆,在解放以前,上海古树名木只有一些零星记载,从未调查统计,1963年市园林管理处曾对上海市古树名木进行了重点调查,记录在册的树龄在四五百年以上古树为140株,1982年市园林管理局成立古树名木调查组进行全面普查,经过访问群众,查阅县志,实地察看,前后历时一年,查出百年以上的古树计49个树种共1157株,并逐株实行挂牌标明。
据了解,在1983年市园林管理局根据市人民政府颁布的《上海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成立“古树名木管理组”,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工作。管理组为每株古树建立简单的资料卡片和竖立保护标志,1988年后统一印制内容详备的“古树名木档案卡”,并做到一树一卡一照片,使每株古树都有较完整的档案,从1990年起,将古树名木标入上海的测绘图上,使有关单位、部门在规划设计时能认知古树名木所在的正确位置,以便采取适当的保护、避让措施。与此同时,管理组为每株古树名木竖立明显的保护标志,设兼职管护人员,同时依靠古树名木所在的区、县政府及园林、林业、房地产管理等部门来做好经常性的保护工作。
从1982年为1157棵古树挂牌以来,至2012年,30年间,上海古树名木达到1577棵,增加了420棵。

城市建设屡次为古树让路

而城市建设也屡次为古树“让路”,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13号线南京西路站和东方体育中心都曾为古树移位数米。
同时,古树名木是城市“活的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上海还专门为古树名木出了一本书,在《上海的古树名木》中,把上海范围内有特色、有故事的古树汇编成册;通过开展古树名木摄影和征文活动,动员市民发现古树之美。

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古树名木的保护还是面临五大困境:规划审批前未进行古树情况征询,造成古树保护落后于规划;建设时期地面抬高,造成古树积水;建筑时未按照古树保护方案执行,根系破坏,造成古树受损;全社会树立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不够强;养护经费不足,各个区县对古树名木保护缺乏专项经费,因为经费问题造成许多保护工作不能及时进行等。

为了让古树名木更好地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继续见证城市的发展变化,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的负责人透露,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紧密联系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把城市“活的文物”保护好,将进一步完善古树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此智能信息化项目要将全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纳入智能化管理,让各级管理部门和市民都能够根据需要了解古树名木的情况。

同时也增加了古树日常管理系统,使古树管理信息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即时传输到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编制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保护规划,由市绿化市容局和市规划国土局牵头,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市规划院、市测绘院配合开展上海市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和数据库建库工作,形成古树名木分类指导、专项衔接的研究成果和“一树一档”、“一图一表、图表合一”的管理文件,从而控制古树周边开发,确保古树正常生长,以达到保护古树“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