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管理局(管委会),各直属企业,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7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陆家嘴金融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也是上海市最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在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全市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底,陆家嘴集聚了12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60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其中持牌类金融机构901家,占全市60%,集聚了全国40%的外资法人银行,36%的中外合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以及23%的保险资管机构,全国87%的期货公司和全国76%的证券公司在陆家嘴都设有机构。全国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等一大批标志性金融领域开放项目落户陆家嘴。74家国际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102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占全国90%以上。融资租赁企业达216家,融资租赁资产总额超过1.15万亿元,占全国1/6。陆家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24家,占全市1/6,成为全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聚区域。培育产生税收亿元楼宇110幢,其中税收10亿元以上楼宇32幢、税收20亿元以上楼宇20幢、税收60亿元以上楼宇4幢。各类航运企业1345家。专业服务机构3000多家。“十四五”时期是浦东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陆家嘴建设成为国际化水平最高、生态功能最完整、营商服务最优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和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金融城的关键五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浦东“两个放在”的新方位、“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的新定位、“五个新”的新路径,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增强陆家嘴全球资源配置力,进一步强化金融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陆家嘴的全球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为上海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和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作出重要贡献。
制度型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高陆家嘴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和配置能力。
重点产业与要素功能相促进。处理好金融产业与其他重点产业的发展关系,突出金融对重点产业的引领、服务、带动作用,形成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生态。
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相协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强对区域空间存量和增量资源的深入挖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空间承载力,注重加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综合提高区域产业发展、生活和生态服务水平。
内部机制与外部战略相协同。持续探索金融城体制机制创新,发挥金融城体制机制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治理创新、行业集聚、服务升级、品牌提升等与重大战略相协同,实现集成式服务、共振式发展。
——国际化水平最高,对标国际顶级金融城,打造我国国际化与开放度最高的金融贸易区。牢牢把握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重大机遇,积极争取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在陆家嘴率先落地。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定位,在服务广度、深度及联结度等方面对标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显著增强金融中心集聚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生态功能最完整,形成全产业链、全要素市场的金融发展环境。构建金融特征明显、金融要素集聚、金融服务专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完整生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互联合作深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总部生态功能,打造世界级总部生态服务链。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功能,全方位营造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一流生态环境。
——营商服务最优,提供最专业的政府服务,擦亮最优营商品牌。打造一支 “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市场语言”的服务团队,营造全球最优的营商服务、政府服务环境。打造专业服务生态健全、楼宇发展环境一流、业界合作交流多元、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生活品质优良的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
加快建设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世界级总部功能集聚高地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着力将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成为“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人才密集、要素市场完备、资本集散功能集中、金融科技应用丰富、金融产业生态完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和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金融城。
——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到2025年,累计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突破10000家,持牌类金融机构突破1000家,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打造能级高、产业链齐、业务新的全球顶级资产管理中心,总部集聚、人才集聚的全国性融资租赁中心,和应用场景全、创新引领力强的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区。支持金融要素市场进一步发挥功能、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定价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打造世界级总部功能集聚高地。到2025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实现翻番,达到200家,占全市比重达20%左右,力争新增各类总部数量实现翻番,多功能复合型总部比重实现倍增。引进和培育国内大企业总部及区域性总部,推动各类央企、民营企业在陆家嘴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吸引更多具有亚太区和全球功能的高能级总部,打造面向全球、运作全球和配置全球的世界级总部功能集聚高地。
——创建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打造专业领域合作圈、生态圈,形成国际高端会议云集、各类资源合作共享的国际级生态环境。建成全市第一商圈,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全市占比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一流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地标。实施“楼宇经济倍增计划”,税收超过10亿、20亿、50亿元的商务楼宇数量和能级倍增,力争打造5幢以上税收百亿元楼。
进一步强化金融业、航运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核心功能,持续提升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总部经济、大宗商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 “六大服务经济”能级。引导金融更好服务重点产业,促进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绿色金融等创新发展。
打造高能级持牌类机构集聚高地。把握全面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持续集聚高能级持牌类金融机构。紧紧抓住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以及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等重要机遇,聚焦各类外资独资、合资金融机构,争取更多全国首批、首家金融扩大开放项目落地。
——加快建设全球顶级资产管理中心。紧抓资管新规和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关键机遇,发布《陆家嘴金融城建设全球顶级资产管理中心的若干措施》,在机构集聚、业务创新、营商环境、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资管机构能级。集聚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信托和私募投资机构,促进国内资管机构发展跨境资管业务。推动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总部或亚太区总部在陆家嘴集聚。营造资管完整产业链。加快集聚各国**基金、养老金、家族财富等国际机构投资者,基金托管方、代销方,以及法律、财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构建促进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综合生态体系。支持外资不良资产管理机构扩大经营范围,推动外资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促进资管业务创新。支持国际资管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发展跨境资产管理创新业务,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支持陆家嘴的资管机构为境外发行的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或投顾服务。引导资管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以及相关投资产品,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加强ESG产品研发。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碳核算,开发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数等碳金融产品,研究气候投融资产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到2025年,建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区,支持浦东加快迈向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持续提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保持全球资管集聚的头部优势,管理资产总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
——打造全国性融资租赁中心。推进陆家嘴高能级总部型融资租赁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陆家嘴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提高对重大融资租赁项目的协调、保障、服务力度,集聚、培育一批融资租赁总部机构,支持企业扩大融资租赁资产规模,优化和完善融资租赁产业生态链,进一步增强融资租赁资金端的综合优势。探索建设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打造融资租赁人才发展高地。发挥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和功能,整合共享专业知识、政策、信息、数据、渠道等各类资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型论坛、HR沙龙、人力资源调研、专属社群、专业咨询等多维度服务,促进融资租赁企业在管理和资源上发挥最大效能,一站式解决融资租赁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难题。完善融资租赁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升融资租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建设上海融资租赁智库。丰富拓展上海融资租赁研究院功能,整合政府、行业组织、高校以及企业优势资源,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场景应用高地。支持建设金融科技研发中心,支持建立健全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的金融技术架构体系,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围绕资产交易、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实施金融科技应用升级,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城。建立监管科技的创新与试验机制。探索建设监管科技发展平台,探索建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领域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全国金融风险防范示范区和金融创新试点安全区。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运用移动金融、密码识别、隐私计算、远程开户等科技手段。搭建金融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平台,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合约、数据标签、人脸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在资产管理领域的运用,支持公募基金、外资资管等机构申请智能投顾牌照。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强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机制,发展陆家嘴金融科技产业园, 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支持建立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在陆家嘴打造金融科技专属空间。连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优质创新项目率先落地,着力打造金融创新发展策源地。加强金融科技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引进。鼓励高校联合金融科技企业设立金融科技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熟悉金融业务、新型技术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2)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对标CPTPP、RCEP等国际最新经贸规则,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离岸证券、离岸基金等业务创新,加强离岸金融对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支撑。便利境外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内各类金融市场。支持陆家嘴各金融市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金融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投资者需求的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丰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多元化交易服务和风险对冲工具。促进各类跨境投资业务发展。促进QFII、RQFII投资国内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的外资机构开展境内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夹层基金、特殊资产、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支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机构投资境外私募基金和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债权、证券市场、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领域。打造国际保险与再保险中心。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作用,深化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功能,支持国际再保险交易清结算中心建设,重点引进总部型外资保险集团,进一步集聚外资寿险、人身险、保险经纪等机构。
更好服务浦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战略使命。持续推进沿江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带建设,加快建设陆家嘴智能航运集聚区和陆家嘴航运互联网产业基地。借助大型航运央企总部集聚优势,推动相关企业及重要功能项目落户陆家嘴。加快推进航运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航运和绿色航运,积极引进航运科技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航运亿元交易平台,提升国际航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重点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形成航运服务品牌优势。到2025年,航运服务类机构数达1550家,航运保险规模占全国比重达80%以上,力争引进3-4家航运类国际组织。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集聚一批国际知名贸易商、品牌商、供应商。加快发展离岸贸易,打造国际贸易枢纽。推动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试点推广,聚焦大宗商品贸易重点企业,支持引导企业拓展离岸转手买卖等业务,培育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新增长点,强化贸易枢纽功能。整合商贸机构、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会展、电商平台等全产业链资源,发展以全渠道、O2O为特点的新型数字商业模式。
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瞄准国内外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加大亚太区总部、全球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等高能级总部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现有总部机构能级,鼓励区内总部企业扩大规模、提质增能,增强陆家嘴区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发展多功能复合型业务总部,将总部功能延伸至研发、销售、资金结算等多个方面,引导总部企业将研发、销售、商务、品牌等中前台核心业务功能布局陆家嘴,结合陆家嘴区域企业全球采购、全球供应、全球服务的特色优势,鼓励企业拓展创新业务模式,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吸引更多的全球贸易中心、供应链中心、研发中心以及海内外投资平台等落户陆家嘴。设立长三角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搭建长三角总部企业国际贸易、资金结算等合作平台,推动浦东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助力浦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1)加快提升专业服务业发展能级。着力引进专业服务头部机构,加大法律服务、财务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地产经纪、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集聚力度,并提高专业技术、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占比。提升信用评级服务能力,推动金融征信业务在陆家嘴集聚,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信用评级公司。着力推动专业服务业进一步向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延伸拓展,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数字化发展合作,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区块链、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计算等领域,积极构建助力企业发展良好生态,赋能新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重点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国际服务贸易创新等领域建设专业服务集群。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组织落户,发挥总部管理、专业服务等平台作用,进一步构建文化创意、酒店会展、大宗商品、高端消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行业细分领域良好生态。更好发挥专业服务业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利用法律服务、财务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全球化网络和国际化经验,推动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到2025年,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突破3500家。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科创产业增链补链强链。顺应科技企业加快布局应用端、贴近市场端的实际需求,加强高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国内外科技企业在陆家嘴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支持各类技术应用场景在陆家嘴落地。完善区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针对离岸性研发机构全球知识产权布局的特点,推动相关标准互联互认。发挥陆家嘴特色电商、网络视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金融等领域新兴头部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深度融合。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向全渠道运营商、供应链服务商、新零售企业转型。引导促进陆家嘴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交易支持力度。
按照“一轴三带”生产力发展布局要求,探索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更好发挥辐射、带动、服务功能作用。推进与其他区域 “科创链接、产业链接、市场链接、贸易链接、投资链接、金融链接、人才链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城与科学城“双城辉映”,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渠道拓展、运营模式、产品服务、业务形态、风险管控、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应用新路径,通过金融+科技、金融+场景,创新金融服务,汇聚产业新动能。
加快落实行政审批改革任务,不断提升商务楼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通过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 “一窗通办”,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针对楼宇经济的特色和需求,进一步完善商务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商务楼宇服务质量。
以制度开放为引领,推动与国际组织机构深化合作。深化现有国际合作平台基础,在金融、总部、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等领域构建国际化、专业化合作交流平台。探索与区域性、全球性组织机构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业界共治”优势,凝聚国际共识。加强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的沟通对接,常态化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宣传平台和新闻报道。打造国际化对话平台,探索建立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提升、人才建设、营商环境等不同主题,凝聚更广范围、更大程度的国际共识。
打造“创投之家” “董秘之家”“租赁之家”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平台,在机构开业落户、发展引导、项目对接、业务拓展、业界交流、人才引进等方面强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和配套保障。搭建陆家嘴跨境贸易服务平台,针对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和国外企业境内展业,提供财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联合业界打造陆家嘴人才发展高地,通过人才发展赋能陆家嘴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优化陆家嘴人才系列品牌—名校直通车、未来金融家大学生职前研习坊、金融科技职业发展沙龙、投资银行家实训营、合规师证书培训班、海归精英职前预备队等活动能级。打造“一陆通”陆家嘴海外高管入境绿色通道,依托“双自双创陆家嘴分园外籍人才工作受理点”,完善外籍人才签证服务,优化高端人才入境体验。依托“非沪籍应届生落户受理平台”“区域专用额度落户受理平台”推进人才引进落户工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将“朝气蓬勃、年轻活力”作为“十四五”陆家嘴软实力的主基调,在“国际性、高品质、精品化”基础上,打造全新陆家嘴活力形象和现代都市文化。打造高端文化消费引领区,提升文化消费供给能级。建立文创产业联盟,加强与拥有文创空间的业主合作,持续引入具有行业典范标志的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搭建陆家嘴区域内文化场馆、艺术空间、文创企业、文化资源合作平台,从行业合作、信息互通、资源分享等方面定期交流、资源整合,形成良性沟通机制和有效资源联动。
(2)打造一流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地标,建设世界级中央活动区。建成全市第一商圈,重点打造小陆家嘴世界级地标商圈,重点建设“一圈、四环、多区域中心、多特色商业”的多层次商业网点布局体系,打造一批特色商圈和商业综合体。引领带动消费需求升级,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强化高品质、最时尚的消费体验。打造“陆家嘴夜经济”服务品牌,建设“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推出夜间全域游、地标楼宇游等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全面优化完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品质居住等配套功能,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赛事。
完善提升“一核、一线、一环” 空间布局功能(“一核”: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商务区;“一线”:世纪大道沿线,延伸至花木-龙阳枢纽地区;“一环”:陆家嘴水环-黄浦江、张家浜、洋泾港围合而成的生态景观环),以高质量承载空间带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陆家嘴水环与潜力地区有机串联,打造富有滨水特色的高品质产业集聚区和商务文化休闲带,丰富公众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商业经济价值。主动融入滨江文化商务休闲带建设,加强沿线互动,共建“五彩滨江”。
推进花木-龙阳地区、黄浦江沿岸地块等重点地区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推动洋泾工业园区、陆家嘴软件园等产业园区实现办公、研发提容增效,向文化创意、休闲消费转型。
(1)协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仁济医院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以“人民水岸、活力水环”为愿景,全力推进陆家嘴水环建设,实现城市更新、功能复合、生态优化、价值提升。协调推动区内地铁、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推进19号线轨交建设。优化陆家嘴中心区二层连廊系统,构建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有机结合的立体步行网络。
(2)加快“数字陆家嘴”建设。支持企业应用AI、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技术优势,推动数字技术更深度赋能陆家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推动陆家嘴楼宇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楼宇品质。探索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
(3)以人为本完善都市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协调加快道路、绿化、公共设施等改造升级。依托陆家嘴“犇腾”雕塑,以奋勇姿态传递 “三牛”精神,持续提升金融城显示度。增加楼宇商务区内绿色空间,引导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业项目在楼宇周边集聚,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1)实施“楼宇集成服务商计划”,建设智慧楼宇系统。整合党群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多元化资源,探索建立楼宇企业综合服务基地,健全数字楼宇全域信息系统,打造一体化、数字化的楼宇经济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与国际顶尖房地产经纪公司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管理品质。
(2)完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效能。按照“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运转顺畅、多方联动”原则,加强商务楼宇资源统筹和信息互通,加强楼宇及专业服务业企业资源整合,实现楼宇企业招商、经营和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完善楼宇企业的产业链、生态链,打造一批高产出、高增长特色楼宇。联合专业机构定期发布《陆家嘴楼宇经济竞争力指数》,树立全国商务楼宇发展新标杆。
(五)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更好实现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
优化“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区域公共治理模式,联合区内市场主体、商会协会、国际组织等,推动形成一批国际化、常态化合作平台,做强做优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着力提升陆家嘴在高端要素引领、全球资源整合、探索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1)创新楼宇党建与经济发展联动模式,助推区域发展质量和能级不断提升。持续推动楼宇党建迭代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楼事会”广泛覆盖和功能发挥,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形成职责明确、高效协作的楼宇党建工作格局。着力建好线上“一张网”和线下“一张网”,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在商务楼宇中实现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统筹推进和有效衔接,擦亮楼宇党建金字招牌。
(2)完善区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片区党组织-楼宇党组织-楼宇企业党支部”的四级组织架构。优化“楼事会”工作运作模式,在楼宇党建的基础上,向区域建、行业建、产业建、网络建、功能建等拓展,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推动党建工作与所在企业部门机构的业务发展、人才培训、企业文化等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党建内涵。
(3)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金融城党建工作力。坚持管理统筹,从人员保障、硬件保障、资源保障三个层面为金融城党建提供支撑力量。完善“1个党群服务中心+10个片区分中心+30个党群工作站”三级组织体系。不断优化人才选任机制,打造一支“高数量、高素质、高服务”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充分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现有各类政策优势,发挥政策对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形成重点项目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三张清单”,完善目标分解、任务推进、跟踪反馈、监督考核、激励评估 “五项工作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与监管部门、行业部门等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探索推进金融开放、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领域先行先试,推进重大文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项目落实落地。深化创新“业界共治”机制,构建区域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和环境优化各领域的共商共议、共建共管、共享共促。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合作机制,深化与伦敦金融城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鼓励在陆家嘴以设立论坛常设地、秘书处等方式搭建高端、深度、专业合作平台,开展面向全球的宣传推介、主题招商和品牌推广。
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探索推动智能化技术向后台审批系统延伸,推动企业审批办理向移动端延伸,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当好“金牌店小二”,完善 “首席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