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1-08-08 浏览量:15

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适应“十二五”期间浦东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依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要求,现制定《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农业发展主要成果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基本方向,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组织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在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大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和效益在全市名列前茅,农村面貌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浦东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占全市五分之一,畜禽产品产量占全市四分之一,水产品总产量占全市八分之一,种植业亩均产值名列全市第一。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67.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农业科技贡献率57%,农机化率达到62%,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75%。现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市著名商标7个,市级名牌产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85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8个。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域村庄改造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对涉及137个行政村6.57万户实施村庄改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有新的提高。2010年8月,浦东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十一五”期间浦东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表现在:

一是狠抓以营销体系建设、农民组织化、农业科技、农民培训为核心的“四大突破”。通过举办农博会、全面启动“农超对接”、建立“田头超市”和合作社直销店、开辟后勤配送渠道等形式,进一步拓宽浦东农产品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面向中心城区的分销体系,浦东农产品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覆盖面有所突破。通过加大对涉农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在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优质农产品参展认证、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奖励,推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基本经营模式,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和数量质量有所突破。全区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613家,从业人员2.5万人,近五分之一的从业农户成为涉农企业及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比率为全市最高。在全区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中,农民合作组织粮食生产量占55%,蔬菜占45%,畜禽占52%,水产品占49%。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种源农业,加强对桃子、西瓜、食用菌等新品种的培育和生产应用,实现农业科技、良种引进、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突破。全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近千项,实施农业科研攻关项目500多项,获研发专利49项,知识产权申请70个,获奖成果20多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名列全市第一。草菇的原种供应量近年来保持在占全市80%的水平。通过加大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举办农民科技节、开展多种层次的职业技能专业培训,建设“农民一点通”科技信息平台等措施,实现人才引进和农民培训的数量、形式、方法上的突破。年培训农民近3万人次,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各村的科技信息网。

二是扎实推进“三品”战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和农业品牌建设。浦东以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作为提高浦东地产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浦东品牌,提升农产品品质,改良农产品品种,确保浦东地产农产品优质、安全。“8424”西瓜、浦原有机桃、红刚青扁豆、“矮脚青”青菜、“祥欣”种猪等浦东地产农产品已有相当的知名度,“浦东白猪”、“浦东三黄鸡”被列入国家地方品种保护名录。全区初步建成了农产品生产安全追溯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到组织、人员、责任、措施“四到位”,地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和重大疫病防控处于可控状态,地产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基本达到100%。2009年浦东新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区”。2010年全区有48个单位被认定为“世博”**农产品基地。

三是大力培育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开发区在种源农业、科技农业等方面体现出良好优势,发挥了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上海农业与全国农业,国际先进农业与中国农业”的重要桥梁和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5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赞誉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援建四川都江堰项目体现了“上海速度、上海科技、上海精神”。东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垦复5万亩沿海滩涂为粮田,为上海市粮食安全和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并为沿海滩涂开发提供了成功范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优势和市场销售优势,初步形成了种子及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营销在浦东、部分生产环节和生产基地在外地的域外农业发展模式,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面积近200万亩,走在全市前列。农业旅游得到较好发展,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涉农旅游年收入1.5亿元。

四是全面推进以村庄改造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城乡统筹力度,优先安排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遵循科学规划、基础先行、资源整合的原则,在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区域村庄改造,积极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政策扶持补贴力度,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切实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全区粮种实行向农民免费统一供种,农业生产各类补贴政策也得到很好地落实。开展促进农民增收政策试点,发挥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创造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的氛围和条件。

六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和支农惠农力度。基本完成农村二轮土地延包稳定完善工作,建立了镇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曹路镇东海村和周浦镇旗杆村成为国家农业部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新场镇新卫村和周浦镇横桥村分别作为不撤村和撤村改制试点建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全面落实了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2010年全区支农资金整合总额达到2.46亿元,农业直补资金达到1亿元,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达到18.3亿元,为浦东新区历史之最,促进了全区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二)当前浦东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与农业现代化要求还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历史欠债较多,特别是农桥、排灌设施老化,水系紊乱,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抗御自然风险的标准不高,全面实现农业设施及装备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含量还不够高。农产品加工落后于生产,流通落后于产出,冷链、加工、运输跟不上发展,农业零星分散的经营方式还占较大比重。

三是南北部在形态布局、组织化程度、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

二、机遇与挑战

(一)“十二五”期间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尽管在浦东新区GDP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其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不容忽视,农业对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浦东现有农业耕地面积54.5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0.86万亩,为上海市第二农业大区,整体发展任务和促进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加快浦东现代农业发展,既是维护浦东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展示浦东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形象、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浦东农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善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屏障功能;二是保障浦东乃至全市粮食副食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稳定性的生产功能;三是促进全区产业协调发展、丰富市民生活特别是农业休闲旅游的功能;四是服务城市、服务全国的功能;五是发挥农村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浦东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依托,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十二五”期间将给浦东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央对浦东“三个着力”工作要求之一,“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优先安排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这将为浦东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二是上海“四个中心” 建设在浦东的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是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特别是航运和金融两个中心重要基地的关键时期,迪士尼和大飞机项目在浦东落地建设,这些为浦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浦东农业发展要与全区发展步伐相适应,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农业集约化水平,切实发挥现代农业的经济、服务和生态功能,全面实现安全、优质、生态、高效发展。 三是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是中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区,同时又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浦东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实力、经济基础、人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努力体现现代农业实力水平,使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在全市可推广、全国可借鉴。

(三)“十二五”期间浦东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区农业发展将面临以下新矛盾、新问题:一是城市化和二三产业发展与农业争布局,争环境、争资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农地减少客观性与确保本区粮食等副食品基本产能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农业生产成本、商务成本、环保成本、食品卫生成本、劳动力成本等进一步增长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四是农业建设用地严控与农业功能拓展延伸、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五是市民对本区农业现代化的期望与本区农业发展整体基础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基本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调整调优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组织化、设施化水平,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成与浦东新区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服务全市、服务全国作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和农民增收。

(二)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 、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时期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区、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的先行区。

(1)基本形成节约型、集约型高效生态农业。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及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最低保有量,到2015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6万亩次,年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上,良种覆盖率100%;常年菜田面积稳定在7.8万亩,年上市量50万吨,良种覆盖率95%以上,地产蔬菜的质量安全合格率100%;生猪全年出栏54万头,奶牛存栏1. 1万头,家禽存栏491万羽,水产精养塘面积保持1.5万亩左右,近海捕捞渔船稳定在60艘。全区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绿色产品生产提高到15%。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禁烧100%。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70%以上。

(2)基本形成外引内联、协调发展的科技农业。大力吸收国内外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加大实用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点发展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工厂化生产集成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比“十一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拥有国内领先的科技农业研发中心,实现全区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将孙桥园区打造成中国的“科技农业硅谷”,发挥其农业科技孵化器功能和辐射作用,形成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3)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的设施农业。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引进节水、节地、节能的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及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全区农机化率达到75%,粮食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4)基本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农业。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面提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新增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新增8家),争取世界前20 位的国际农业集团企业有3-5 家落户浦东。提高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辐射和带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建立覆盖到全区所有行政村,农业生产组织化率达到85%以上。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本地种养业80%的产品销售,辐射带动全国各省市200万亩种养基地生产、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农业旅游功能,丰富农耕文化内涵,基本形成“五彩浦东、缤纷四季”的浦东农业旅游新格局。

(5)基本形成机制灵活的外向型服务农业。积极开展对外农业合作交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方针,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吸引国内外农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浦东现代农业建设,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外农业经济总部平台,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和服务,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

2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以村庄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加大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力度,到“十二五”末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17个镇230个行政村20.31万户的村庄改造工程,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加强,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平。

3 、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达到2.5万元左右。

(三)指标体系(见下表):

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名称/指标

2010 

2015 

绝对数

%

绝对数

%

1

土地亩均产出

5500元


6000元


2

农业科技贡献率


57


62

3

粮食生产良种覆盖率


97.5


100

4

农业标准化设施系数


42


60

5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


62


75

6

农产品深加工率


粮食36


粮食48


蔬菜20


蔬菜50

7

农业组织化系数


50


85

8

社会化服务体系


60


80

9

农业规模化系数


粮食50


粮食80


蔬菜40


蔬菜60

10

农产品安全监管覆盖率


98


100

1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90

12

农药化肥使用下降系数


10


10

13

农业人才结构系数


49.8


53

14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


49%


70%

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900元

10.5%

25000元

12.5%

浦东新区农业“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计算方法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1

耕地产出率(元/公顷)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耕地面积

2

农业科技贡献率(%)

按全国各地通常算法

3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

主要农业耕作机械化率加权*100%

4

每万名农民中农技人员数(人)

农业科技人员总数/农业人口总数*10000

5

农产品加工率(%)

加工农产品销量/农产品销售总量*100%

6

农业生产质量安全认准率(%)

农业生产安全认准播种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

7

农业标准化设施系数

农田标准化指标。指标准化农田/农田总面积*100%

8

农业规模化系数

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经营规模化率*农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占这4个产业总产值比重100%

9

农业组织化系数

农业组织化产值/农业总产值*组织化农业劳动力/占全员农业劳动力

10

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提供的服务工作量/占农业生产服务总量100%

1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农业废弃物综总量100%

12

农药化肥使用下降系数

(“十一五”末亩均化肥施用量-“十二五”末亩均化肥施用量)100%

13

农业人才结构系数

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业初中级以上农业科技人员/10000

四、发展战略

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浦东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浦东“三农”工作要着力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彰显农业生产、生态、服务和示范四个功能,推进浦东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引进型向创新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重点实施五项发展战略。

(一)实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战略

浦东农业不求体量而求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组织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在“调”、“改”、“扶”和“提升”与“创新”上下功夫,推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  就是调整调优农业结构。要以种源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业、设施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为发展方向。按照“保粮、稳菜、优果、压猪、减禽、控牛”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功能定位的进一步优化和细分。发挥浦东农业科技优势和大都市及口岸农业的市场销售优势,大力推进域外农业产业链模式。

—— 改: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打破镇域行政管理界限,加强全区农业要素统筹配置和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业行业专业化管理,增强农业园区引领带动功能。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和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 扶:就是政策扶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工业反哺农业”,重在“反哺”;政府扶持,注重实效,重点实现四大突破:即在农产品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覆盖面上有突破,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和数量质量上有突破,农业科技、良种引进、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突破,人才引进和农民培训的数量、形式、方法等有突破。

—— 提升:即提升农业组织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和农业能级。一是农业实物产能和价值产能要有新提高。点面结合,扶优壮大优势产业,强化区域特色和特色产品。二是提升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桥、农机、排灌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标准。三是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高效、覆盖全面、作用凸显、保障有力的农机、农资、农产品检测、农业保险、农业科技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 创新:创新科技和农艺,创新业态和经营机制,创新农耕文化和产业体系,建立与浦东城市形象相匹配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新体系。通过积极的创新,力求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有机统一、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有所领先。

(二)实施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持体系,重点发展优势农业科技,做大做强种源产业,优化和提升品种结构。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低碳循环农业试点,引进开发新型、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产加销各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确保浦东地产农产品生态优质安全。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实施农业经济功能深度开发战略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质量型转变,着力解决生产与加工、产出与流通、设施标准化与生产行为标准化等三大协调性发展问题。积极引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化生产比例,提高地产农产品深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农博会和开展“农超对接”等浦东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完善浦东地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产业区域、大型跨国农业公司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合作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农业合作交流,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农业先进科技产品展示展销、跨地区采购及物资配送服务。建立农业从业者准入制度,在重视农业设施化标准化的同时,加强对生产行为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

(四)实施非农就业转移战略

扩大非农就业,转移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总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一要开展强有力的农民非农就业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与工业园区、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直接挂钩对应的“提升式、订单式、招生式”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要增加有一定技术含量、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的“蓝领”、“灰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就业“命中率”,并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

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把户籍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信息一起,纳入全区就业整体范围统一考虑;实行城乡统一的促进就业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区镇两级要制定与落实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当地农民用工补贴奖励政策。鼓励农民非农自主创业,自主解决就业并带动农民就业。

三要支持镇域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镇域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中心城区相关产业战略转移,引进和发展有市场、有效益、有环保、有就业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配套大工业服务产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

(五)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公共服务力度,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加快浦东城乡一体化步伐。优先安排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化地区生活质量。

一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域村庄改造。要遵循科学规划、基础先行、资源整合的原则,做好村庄改造工作。村庄改造重在保护修缮、完善功能,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态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积淀,将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轨道,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治理不规范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力度,全面实行秸秆禁烧,尽最大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建立村级公共管理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加大村级组织运行政策补贴力度,使公共财政更多地延伸到农村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领域。

五、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结合浦东新区“7+1”生产力布局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整合浦东农业资源,“串点成线、联线成片、集聚成块”,形成以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的“一带、五园、多点”浦东农业区域布局。

“一带”:即沿A30——两港大道两侧,北至曹路镇、合庆镇、川沙新镇,南至祝桥镇、老港镇、大团镇、书院镇(含上海鲜花港)、泥城镇,贯穿浦东南北,接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重点发展集约型设施粮田、设施菜田、生态农业、种源农业、创意农业等为主。

“五园”: 即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重点规划布局包括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含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南汇现代农业园区、上海鲜花港、东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和老港、大团农业功能区域(含祝桥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基地),使之成为高效、生态、低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先行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多点”: 指除“一带”、“五园”之外,散见于东北部、东部、西北部、西南部和中南部各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主要包括:(1)东北片的曹路、合庆等镇,为大型居住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板块,重点发展生态休闲体验农业。(2)东片的川沙等镇,重点发展城市生态林、水源涵养林、花卉、食用菌、西甜瓜、设施化蔬菜生产。(3)西北片的张江、周浦、康桥等镇,为城市与乡村互动板块,重点发展农耕文化展示、特色农产品(绿叶蔬菜、葡萄)、中药保健蔬菜生产。(4)西南片的航头、新场等镇,为新市镇与江南水乡融合板块,重点发展古镇休闲旅游、特色蔬菜、优质禽类产品等。(5)中南片的惠南、宣桥等镇,重点发展城市居民体验板块,农家乐、鲜食玉米、粮食生产、蛋制品等。

(一) 现代种植业

1 、布局:形成城郊型生态农业功能和现代农业设施化生产示范区域布局,分四个区域:北部地区为生态服务农业产业区域,中南部地区为水蜜桃、西甜瓜、特色蔬菜生产区域,东南部地区为水稻、二麦等粮经型农业产业区域,中、东部地区为特色产业区域。

2 、主要措施:(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最低保有量生产指标。加强设施粮田建设,完善已建7.6万亩设施粮田的灌排设施,新增设施粮田2万亩。调优粮食品种结构,稻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加强蔬果设施和标准园建设。稳定7.8万亩常年蔬菜面积,50万吨上市量;加大对1.6万亩设施菜田的维护,新增设施菜田0.8万亩;建设好5万亩高品质、高效益的经济果林,5万亩的西瓜和甜瓜生产基地, 3万亩花卉等其他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完成0.8万亩蔬菜标准园建设和有计划进行2万亩以设施果园翻建更新的标准园建设。(3)加大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食用菌新品种研发和市场应用,拓展食用菌实施化栽培技术研发,形成浦东食用菌产业优势。

( 二)现代养殖业

1 、布局:(1)控制养殖区。即不再发展畜禽养殖业。以浦东运河和S32(A15)高速公路为界,浦东运河以西,S32高速公路以北和水源保护区,对目前控养区存量全面实施治理。(2)适度养殖区。沿远东大道——两港大道两侧,包括东滩粮食生产基地为适度养殖区。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主攻方向。(3)过渡养殖区。即以稳定现有养殖水平为主,一般不再发展规模养殖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之外地区。全区精养水产养殖重点在南部地区。

2 、主要措施:(1)加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祥欣种猪”市场贡献率;推进“浦东白猪”、“浦东三黄鸡”等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2)合理规划、全面实施不规范畜禽养殖治理,使分布零散、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畜禽养殖场得到有效治理。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控制在一定数量内,标准化畜牧场达到6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30个。(3)加快三甲港、大治河出海口、芦潮港三港联动建设,打造标准化渔港。(4)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各镇配备一定数量的动物防疫员。

(三)农业产业化

1 、布局: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地,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分拣、储藏和配送体系建设,建立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形成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拓展和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重点推进种子、种苗等种源高地建设和种业产业化进程;在优势农业产业领域,加快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和资源集聚,重点推进食用菌、禽蛋、蔬菜等工厂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市场影响力大、产地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2 、主要措施:

(1)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市场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全区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3个、市级龙头企业新增8个、区级龙头企业新增30个。

(2)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市级示范合作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贷款贴息和各类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促进规模经营和产销合作,带动周边农户生产和农民增收。

(3)加快主产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地市场建设,增强鲜活农产品储藏、运输和配送、营销能力。开发适应大都市消费需求的现代化、智能化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技术与装备,改进温室蔬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完善中心城区农产品销售终端布局,拓展“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农校对接”和“农企对接”销售渠道,加快形成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

(4)注重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强国际国内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培养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旅游农业

1 、布局:以“五彩浦东,缤纷四季”为主题,着力两个结合:一是和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结合,二是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依托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以及村庄改造成果,发展农业旅游,打造“金色东滩、缤纷四季、绿色乡村、多彩农园”浦东农业旅游新版图,形成5大功能板块:

——沿海板块 低碳生态农业景观带。重点打造:“一块田”——金色东滩,万亩粮田,将建成又一个大型农业主题生态园;“两朵花”——鲜花港的郁金香和本土桃花,通过培育农业节庆品牌,提升鲜花港和桃花村、大团桃园、滨海世外桃源等赏花景点的服务能级和品牌影响力;“三个园”——书院人家、多利农庄、百果园-葵园,形成沿海景观带上兼具乡土本色和时代特点的著名景点。结合标准化渔港建设,带动地区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渔民转产、转业。

—— 临空板块:现代观光农业集聚区。以“临空绿洲”五大景点——农艺大观园、国际垂钓中心、三林崩瓜基地、奇石观和观赏鱼交易中心建设为重点,立足农业产业,体现生态优先,凸显服务功能,连点成区,使之成为临空地区旅客的绿色驿站、市民的观光农园、城市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科普基地。

—— 近城板块: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凭借近城优势,城乡互动,与国际标准接轨,重点探索大城市城郊型“市民农园”等农业(乡村)旅游运行模式,演绎“城市中的乡村”和“乡村中的城市”。

—— 环园板块:休闲体验农业新天地。与迪斯尼项目互动互补,重点发展康桥的“益达本草园”、川沙的“川沙田园”和“虹火庄园”、新场的“渔乐湾”和“桃咏农园”、六灶的“精文植物园”、周浦的“花王世家”、惠南的“彤瑶社员中心”等,或彰显养生之道,或尽显鱼鲜渔乐,或展现农耕传承,凸显休闲和体验功能,使之成为农业旅游的亮点。

—— 村镇板块:市民踏青郊游新景点。以村庄改造和特色农业为基础,发展兼具江南水乡特色和都市郊外风情的浦东乡村游,重点发展周浦棋杆村的“特色农业”、老港大河村“生态农业”、航头牌楼村的“城乡互动”等主题乡村游,着力发展曹路新星村、书院塘北村、航头海桥村、六灶连民村等新农村体验游,继续发展书院洋溢村“书院农家”、大团果园村“桃园人家”和老港大河村“桔园人家”等“农家乐集群”,使之成为市民踏青郊游的好去处。

2 、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农园、创意农园、养生农园、低碳农园、市民农园、农家乐、渔家乐、新农村绿色旅游等农业旅游项目,探索发展国际乡村俱乐部、乡村会所、乡村酒店的可能性,创新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游、四季农园体验游、特色产地采摘游、本土农家品味游、乡村会所商务游、农业节庆休闲游等农业旅游种类。

(3)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市郊首个农业旅游集散中心,形成10条旅游精品线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旅**业标准、管理及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六、园区建设

(一)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载体建设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起点建设示范基地和重点项目,为浦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一是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示范基地建设。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特色,建设好东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全市粮食生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以种源农业为特色,建设好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引进和培育种子、种苗等优质种源产品,示范和输出高新育种技术,形成瓜果、花卉、蔬菜、苗木等种业产业集群,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种源产业高地。以服务农业为特色,建设好浦东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基地,使其成为体现不同时期浦东农耕文化风情风貌的农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农耕文化丰富的城乡互动体验示范基地。以循环农业为特色,建设好曹路设施菜田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使其成为上海大都市生产规模最大、质量安全最可靠、绿叶菜品种最齐全及价格最合理的大型蔬菜保障示范基地。以精致农业为特色,建设好祝桥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基地,按照“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发展思路,使之成为上海最高端、全国最领先的农业品牌、品质、品种“三品”高地。

通过上述五个具有不同区域、不同功能、不同体制、不同示范效用的示范基地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升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农业科技引领、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监管等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二是重点打造三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大力推进祥欣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大团多利农庄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国家有机蔬菜质量认证价格标准体系建设试验基地及孙桥种源农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形成“1331”功能格局

通过拓展空间、强化功能、理顺体制,进一步发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旗帜性作用,壮大以种源农业、服务农业、设施农业和蔬菜花卉园艺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产业,形成“1331”功能格局。即提升“1块”,将孙桥现代农业园区1平方公里核心区打造成农业科技硅谷和国内外高能级农业企业总部、国际农业交流平台,发挥其农业科技孵化器功能和辐射作用,形成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约“3块”(南汇现代农业园区、东滩、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辐射“3块”(老港镇、大团镇、合庆镇及临空农业园区);联动“1块”(上海鲜花港)。使面积约45平方公里(约占浦东新区总面积的3.7%,占全区耕地总量近10%)的上述区域,成为引领和带动浦东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七、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

类型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址

占地

面积

规划方案(建设内容)

产业特色

资金

需求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

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

老港镇

1600亩

按照种业产业链布局要求,规划建设服务区、试验区和产业区。主要建设内容:1、种源服务中心(品种展示、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2、植物基因技术试验中心(蔬菜种子繁育、地被植物种子繁育、木本花卉种子繁育和环保树种繁育);3、种苗繁育中心(果树种苗繁育、彩叶树种种苗繁育和水生植物繁育);4、奶山羊种群技术中心。

种源农业

上述5个示范基地,用三年时间,完成示范基地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总投资2.3亿元,争取市、区财力支持。

浦东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基地

滨海

1600亩

“一环九景”布局,“一环”是指连接和贯通南北景点的观光线路,包括环行道、步行道和水行道。“九景”分别是游客服务中心、农耕文化展示中心、民俗产品展销中心、浦东传统民居、农事体验中心、市民采摘休闲中心等。

服务农业

曹路设施菜田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曹路镇

1700亩

以曹路千亩设施菜地和“东方万头种畜场”为载体,建立畜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主要建设内容:有机肥加工中心、发酵池及供肥管网系统,沼气站及供气、供热、供电管网系统、设施菜田智能化改造等。通过供肥、供热、供气、供电等设施建设和设施菜地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大力降低生产种养成本,使种养结构和绿叶菜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生产品种更加符合市民的生活需求,使之成为上海大都市生产规模最大、质量安全最可靠、绿叶菜品种及价格最合理的大型蔬菜保障示范基地。

循环农业

祝桥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基地

祝桥镇

1250亩

引入汇聚国内外农业高端品种,规划建设“一区五园”:“一区”指农产品精品展示区,“五园”指:天香稻园、四季果园、五彩花园、有机菜园和市民农园。主要建设内容:路、沟、渠、桥、河、灯、泵站等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高端农业设施装备配套,高端农产品检测和包装设施设备、冷链系统等。

精致农业

东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

东滩

15000亩

“一心、两园”布局,即:一个稻米加工和农机服务中心,“两园”指规模化水稻高产示范园、标准化生态养殖园。建设机耕道路、现代排灌设施、淡水循环系统,引进与配套现代农业装备及智能化农机设施等。

高效生态农业

镇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川沙新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川沙新镇

10亩

项目总用地面积6667m 2,总建筑面积5000m 2,其中:服务窗口及培训3000m 2,农机仓库1150m 2,农产品展示、农资超市800m 2,门卫50m 2

服务农业

每个服务中心需700万元,其中区财力支持500万元

大团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大团镇

10亩

项目总用地面积6600m 2,总建筑面积2070m 2,其中:农资超市、农产品展示520m 2,培训中心、农残检测室、会议室等1300m 2,农机具及配件供应208m 2,门卫42m 2

服务农业

合庆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合庆镇

10亩

项目总占地面积6560m 2,总建筑面积1548m 2。其中新建农机站、农资超市、农产品展示展销厅,建筑面积600m 2 ,综合业务楼建筑面积720m 2 ,服务窗口建筑面积160m 2

服务农业

惠南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惠南镇

10亩

项目总用地面积6600m 2,总建筑面积2616m 2,其中:综合业务楼1896m 2(含冷冻库、配送平台和农产品残留物的检测室等),农机车库680m 2,门卫40m 2

服务农业

祝桥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祝桥镇

20亩

项目总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2560m 2,其中:工作人员办公室90m 2;农资超市350m 2;农业科技培训室250m 2(包括电教室90m 2、阅览室60m 2、电脑信息室60m 2、会议室40m 2);农产品安全检测室120m 2;农资仓库300m 2;农机仓库800m 2;农产品展示展销厅300m 2;双温冷库350m 2

服务农业

曹路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曹路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航头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航头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老港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老港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书院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书院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万祥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万祥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新场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新场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宣桥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宣桥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周浦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周浦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六灶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六灶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泥城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泥城镇

10亩

农资、农机库房,农产品检测、展销及农民培训室等

服务农业

浦东现代农业及海洋渔业气象监测服务中心

相关镇

30亩

建筑总面积2500 m 2,其中:气象分析中心250 2;卫星云图观测大厅500 2;机房300 2;监测塔100 2;实验室60 2;培训中心500 2;办公管理用房300 2;车库200 2;食堂60 2;门卫10 2

服务农业

1000万元

农业标准化设施建设

设施

粮田

相关镇

2万亩

沟、路、渠等

设施农业

7000万元(市区财政)

设施

菜田

相关镇

5000亩

沟、路、渠、棚等

设施农业

1.5亿元(市区财政)

标准化畜禽养殖场

相关镇

16个

标准化改造

设施农业

4500万元(市区财政)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

相关镇

6个

标准化改造

设施农业

2500万元(市区财政)

标准化

果园

相关镇

20个

标准化改造

设施农业

1400万元(市区财政)

标准化

渔港

相关镇

1个

配合市农委实施标准化渔港改造

服务农业

1亿元(市区财政)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区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服务,各涉农镇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涉农比重较大的镇建议配备专职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明确镇经发办(农办)具体职责及相关人员。

(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

1 、健全现代都市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将现代都市农业规划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使之与其它规划相衔接。对规划区内的农业用地要通过法定程序,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2 、健全现代都市农业的投入保障体系。区镇两级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村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区级层面农业投资发展公司和镇级农业投资发展公司,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探索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机制,优化农业信贷担保、补助体系,丰富农业保险品种,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的市场化功能,参保率达到98%以上。

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在全区基本建成集聚涉农服务主体、农机专业服务、植保、农技推广、农资超市、农产品销售、农业气象等服务内涵为一体的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镇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符合行业要求和具备法人资格的镇级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实现农机资源集约、管理规范、制度统一、作业标准;在基本农田区域全面组建农资超市,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确保农药安全、农资优质。加快形成区、镇、村(农业社区)三级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在作物主产区合理布局产前病虫害预报预警体系,建立农业重大病虫害社会化公共防治制度,打造现代农业植保安全屏障。强化以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监管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为主的农产品公共安全社会化支持能力,完善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现代农业及海洋渔业气象监测服务中心,及时为全区种植业、养殖业及近海渔业提供全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农业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发挥在农业资源保护、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4 、完善农业人才保障体系

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储备、流动、使用、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培训和引进,着力培育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努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能开拓、愿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为浦东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完善支农惠农各项政策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政府投入,强化促进浦东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略高于城镇居民,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施浦东户籍农民务农、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农企业用工就业、农产品营销体系及品牌建设、村级组织运行等予以补贴的政策措施,实行“种、养、转、工、租、改、连、补”等“农民增收八字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筹措多方资金(含国家、市、区、镇级财力),用于支持村庄改造、农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以确保各项支农惠农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深化农村制度改革

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向从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组织集中。结合区域和产业特点,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关系组织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的有效形式。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与流转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农村集体资金(包括支农整合资金)、资产、资源“三资”规范管理,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农村土地开发的收益要最大限度地由农民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