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转发区文明办
制订的 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
区文明办制订的《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文明委关于推进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建设的精神,为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具有浦东特色的城市精神为重点的价值体系,现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始终坚持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初步建成了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为新一轮在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全覆盖发动、高浓度聚焦、持续性拓展、示范性引领”的工作理念,紧紧把握筹办奥运、筹办世博契机,长远谋划,整体推进,全区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为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四大版块”为主线,文明城区创建内涵不断丰富。以建设管理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版块”为主线,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开发园区、文明大厦、交通文明道口、机关文明处室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形成特色,延伸覆盖,高起点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围绕管理文明目标,积极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有力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围绕行业文明目标,与优化投资环境、展示浦东开发形象紧密结合,重点推进机关、公交、卫生、商业、交警等重点窗口行业的创建工作,建成“全国卫生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围绕生态文明目标,坚持在发展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上协同推进,确保两者之间有序互动的发展,建成“国家园林城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围绕社区文明目标,将安居乐业作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已培育了400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每年组织百场广场文化活动、千场电影进社区、全民体育大会、社区科普节等活动,并形成三林舞龙、高东门球、南汇锣鼓书等一批品牌团队。初步形成文明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文明社区以及文明村镇的社区文明创建链,市级文明社区覆盖率达到92.3%,市级文明镇覆盖率达到64%,市区两级文明小区覆盖率超过50%,市区两级文明村覆盖率超过46%,2005年原浦东新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2008年原南汇区成功创建成上海市文明城区。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建为民,精神文明实事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坚持把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得实惠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并每年有计划地加以落实。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区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成,生活环境良好,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推动实事项目遍布街镇,建成40个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中符合市颁标准的达26个;城区各居委会“五个一工程”(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室、健身点、宣传阅报栏、电教设备)达标率为100%。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着力开展科、教、文、卫、体、法“六进社区”工作,建立一批科普宣传廊、卫生服务点、文化广场、健身点(苑)等服务设施。
(三)坚持服务大局,紧紧抓住筹办奥运、筹办世博契机,全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全力做好“迎奥运、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筹办奥运、特别是筹办世博会为契机,深入发动群众,普及礼仪,践行文明,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奉献意识。建立健全激励工作机制,有效调动了全区上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全区环境、秩序、服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市文明综合指数逐步提升,群众满意率逐步提高。围绕“精彩世博、文明先行”要求,广泛开展市民世博培训,深入开展迎世博“三五”集中行动日、重要时间节点日、重大节庆日主题活动,创意组织开展“四小文明”作品征集、“我们的笑脸”摄影作品征集、橙色圈子、“迎世博文明大使车”、村居“文明星期六”、“文明背后的陋习‘大家议、大家拍、大家管、大家改’”等主题活动,培育了一批风情各异的“一街(镇)一特”项目,形成了42个区和街镇两级“世博文化广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立“来沪青少年快速服务通道”,开通12355热线等,探索了社区青少年辅导站等特色工作,进一步推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志愿者服务综合试点,志愿者服务网络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开展,组建近17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世博会城市站点志愿者、平安志愿者、路口、地铁文明劝导志愿者等一批志愿者品牌群体。浦东“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的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提升率、认可率不断提高,迎博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公民道德水平稳步上升,公共意识逐步强化,文明新风进一步弘扬。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未来五年,随着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新浦东已经进入了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提供好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二十年来浦东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现实不足,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着眼于提升浦东面向国际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浦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为解决新的社会矛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出努力。
未来五年,新区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将日益多样化,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进一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着眼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实现全民覆盖和工作突破,特别要克服在公共生活领域普遍存在着乱穿马路、乱扔垃圾等“知行不一”的顽症陋习。
未来五年,浦东新区非公经济和社区组织不断发育,“7+1”生产力布局渐趋成型,来沪流动人员日趋增多,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不断加速,如何充分发挥世博效应,进一步引导“体制外”力量的自觉广泛参与,实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社会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精神文明创建的不断延伸覆盖,保持长效管理,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仍将是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文明委的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文明委的直接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弘扬以“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为核心的浦东二次创业精神,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有效资源,全力推进与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1 、以二次创业为大局,着力于示范引领。始终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二次创业”的大局,着力于全国文明城区的示范先行,从浦东实际出发,谋划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和内容形式。
2 、以齐抓共管为机制,着力于全民参与。从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理顺完善齐抓共管的机制,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和全体市民积极参与、自觉实践。
3 、以人文人本为宗旨,着力于服务民生。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人文环境的塑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本质,将服务民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4 、以重点突破为抓手,着力于持之以恒。聚焦公共领域“不文明”的突出现象,既要集中力量,打好突击战和攻坚战,又要抓住问题源头,注重长效管理。
(三)主要目标
1 、实现一个“总目标”: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并巩固全国文明城区,争当全国文明先行区。
2 、形成两个体系: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浦东“二次创业”精神为重点的共同价值体系;形成同创共建、持续长效、规范科学的创建体系。
四、基本任务
(一)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深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导力。
1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和武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各级中心组学习,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制度,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完善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积极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氛围;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组建百人讲师团队伍,完善千个《博览浦东》参观展示点,组织十万市民看浦东,以“我们的家园”、形势任务教育、东方讲坛、市(村)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参观体验活动。
2 、深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聚焦“垃圾不落地、马路不乱穿、守序不插队、待人不冷漠”四个文明细节,通过制订实施《青少年素质提升计划》、《职工素质教育五年计划》及设计“文明星期六”、“公共交通排队日”、道德评议台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多种手段并举搭建多样化的参与平台,着重在革除顽症陋习上下功夫,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强化重点人群的公共道德教育实践上下功夫。大力发扬筹办上海世博会期间广大党员群众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爱上海的精神,扩大筹办世博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增强和实践节能环保、创新能力、公民意识、尊重生命、志愿服务等“世博理念”。
3 、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组织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优秀(十佳)志愿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百件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充分挖掘身边典型。注重总结和推出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典型引路、典型示范,激发道德意识,引人向善向好。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播洒中华美德,大力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树立道德模范的价值导向。
4 、积极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利用城市广场、文化中心、街心公园等活动场所,深入开展传唱爱国歌曲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类民间、民俗、民族文化活动,把“我们的节日”搞得更旺,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文化内涵。
(二)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上海市2011版创建标准颁发和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创建全覆盖为目标,扎实开展好文明社区(小区)、文明镇(村)、文明行业等日常创建工作,依托新浦东新特点创新开展特色创建活动,高起点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1 、高起点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评工作。继续以管理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版块”建设为主线,发挥好各委办局、各条线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各街镇、各单位、各园区等各行各业协调配合,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机关文明处室、军民共建以及文明开发区、文明大厦、文明班组、文明家庭、文明宗教场所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力形成系列特色,实现“创建全覆盖”。各部门要以全国文明城区测评指标为导向,认真落实指标任务,高起点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2 、进一步深化文明社区(小区)创建活动。以文化认同为纽带,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好文明楼组、文明家庭等基础创建活动,最大限度、灵活地开展邻里互助、敬老爱幼、扶残助残、扶贫济困等活动,形成广泛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到2015年末,市级文明社区覆盖率超过90%,市区两级文明小区覆盖率超过80%。
3 、进一步深化文明镇(村)创建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促进志愿服务、绿色环保、科技创安、区域共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做好文明镇(村)、镇属小区日常创建工作,改善环境面貌、社会风气,着力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工作机制的探索,推出一批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点面结合,城乡一体,联动发展,促进和推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郊区文明创建的水平和质量。到2015年末,市级文明镇覆盖率超过80%。市区两级文明村覆盖率超过65%。
4 、进一步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结合行业特点,将行业文明建设纳入各行各业的目标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公开行业服务标准和服务程序,建立社会评价、市民评判的有效监督机制,促进各行各业规范服务、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窗口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5 、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继续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努力形成公正、为民、务实、优质、清廉、高效的政风,为全社会做出表率;在企业,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网上行”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等诚信建设活动,建成若干全国、市示范街(店);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将诚信评估结果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努力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诚信环境。此外,积极引导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机构和中介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新领域。
6 、进一步深化特色创建活动。围绕新浦东“7+1”生产力布局,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研发、生产、经营和服务业态,践行道德承诺,不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深化拓展文明开发园区、文明楼宇等特色创建评选活动,不断创新文明创建的实践模式,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序列的新发展。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大力推进“村民教育、农园创建”两大工程。
1 、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村民道德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工程。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宣传和遵守村规民约为重点,依托社区学校、东方讲坛等阵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村民行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的宣传教育,重点在婚丧事操办上积极引导。以镇村为主导,着力培育“和睦友爱、邻里相助”的文明风尚。进一步夯实日常创建基础,依托农村自然村宅改造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发动广大村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积极开展“人人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和“河道净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加强村镇文化阵地和资源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社区单位发挥地域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同创共建,建设特色文化、培育品牌文化团队,进一步满足农村精神文明需求。
2 、进一步开展“上海农村社区、家园、农园文明建设专项活动”。加强农村社区后世博建设,重点推进村级事务代理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健身苑(点)实事项目建设,加强规范管理,制定标准和制度,开展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协调指导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影视放映、体育赛事、健身交流等活动,努力把村级社区建成农村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加强世博后美好家园文明建设,结合本地民俗、民风,以农户庭院、客堂、厨房为重点,以美好家园为载体,以点带面,逐步在行政村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的方式。加强世博后农园观光文明建设,以涉外旅游服务要求为标准,以文明礼仪、规范接待、安全管理为重点,努力使世博农园在后世博时期继续成为展示上海农村文明风貌的窗口。
(四)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公平开放、机会均等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合力,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1 、加大学习型社会的统筹保障机制建设。积极发挥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办公室的履职功能,切实承担起对全区各委办局、街道(镇)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管理、指导、评估和考核等工作;区学习办和文明办要对各单位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工作评价和考核,各单位要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创建终身学习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普通学校门户开放制度,积极推进学分累计制基础上的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职工个人学习帐户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搭建学习平台,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和区域网络式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创新投入机制,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依法落实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鼓励家庭与个人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习者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
2 、以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重点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持续开展“读书节”活动,完善社区教育、发展职业培训、推进继续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促进老年教育,努力构建以街道、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以及社会办学机构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重点推进社区学校建设,要把社区学校建设纳入各街镇发展的整体规划,制订社区学校设置标准,出台系列服务菜单,开发一批适应居民需求的课程与教材;要与专业化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相结合,广泛聘请专家学者参与社区教育,组建一支以社区能人贤士为主的教育志愿者队伍。
3 、发展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载体。以提高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为核心,推进学习型政党和机关创建活动;以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以增强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推进学习型企业事业单位创建活动;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为内容,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学习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活动品牌,吸引和组织更多市民参与学习;培育崇尚学习的组织文化,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形成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组织精神,改善文化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开展有益的组织文化活动,塑造富有时代特征、个性鲜明、积极向上的组织形象。
(五)着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着力于实现“三个转变”,即志愿服务队伍以青年为主向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进一步促进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全面总结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工作经验,立足适应社会公德示范引领和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需要,不断健全组织、完善管理,壮大队伍、拓展领域,整合资源、合理使用,按照“专业化培训、规范化使用、社会化运作、信息化管理”要求,积极构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倡导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
1 、完善志愿者社会化管理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志愿者工作的管理的社会化原则,进一步理顺志愿者工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志愿者协会在全区志愿者活动中的管理组织作用,强化街镇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协调功能,完善志愿者服务投入机制;积极尝试志愿者服务项目委托、授权、认领等运作方式,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和骨干人才的信息库,提高各级各类志愿者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引导全区志愿者活动向自治规范方向发展。
2 、加强志愿服务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经验成果的转化,加强志愿者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培训,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志愿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大力开展“优秀志愿者(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活动服务基地”评选表彰工作。
3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者活动的工作载体。推动上海世博会期间成熟志愿服务形式向项目型和日常互助型转变,丰富调整上海世博会期间操作性强、条件成熟的社会志愿服务岗位。重点开展好“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大型活动、公共秩序、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环境整治、社区服务、帮老助残、健康促进等志愿服务项目,加快培育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社团,开展各类具有实效和富有新意的服务。打造具有时代特点、浦东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品牌。
4 、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广泛征集志愿者心得,并在网络和有关媒体选登选播,引导人们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营造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使之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六)不断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基础
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为标准,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培育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重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营造积极向上、管理有序的社会舆论环境。
1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构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发布《浦东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区、街镇两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协调机构,加大统筹力度,着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体系。
2 、全面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围绕“文化环保”工程,宣传、广电、工商、教育、城管、公安、工青妇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到“有计划、有专人、有措施”,实现“出经验、出成效、出形象”。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坚决取缔“黑网吧”,进一步优化网络和手机环境,强化网吧管理,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等。建立完善不良信息监督举报机制,运用广大家长的关心关爱、新闻媒体的引导监督等,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3 、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平台。做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入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深化团委“12355热线”、政法系统问题青少年矫治帮教、“绿色网吧”等工作;建立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积极推进地区分站、社区咨询站点、学校系统“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建设,切实抓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动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建立与学校相衔接的校外活动机制,并将活动拓展到企业、农场、军营等,为广大未成年人创建益德益智、愉悦身心的第二课堂;积极推广“社区青少年实践辅导站”、“民工子弟家园”等工作做法,充分挖掘各类社会资源,探索培育更多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4 、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难等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保障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依靠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进一步做好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构建有效的社会帮教网络,对边缘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帮教工作,积极做好司法援助和教育挽救工作。
(七)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实事工程建设
按照“强街精居、优镇实村”的工作目标,立足区、开发园区、街镇、村居这四个层面,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 、在开发园区以及街镇、村居层面,完善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发园区完善和建设一些文化场所、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内容,以适应园区从业人员需求多样化和园区向综合性发展趋势需求。按照“城市化地区居民步行10分钟、郊区村民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完善街镇、村居文化服务配置供给网络,做到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两个“全覆盖”。注重提升设施标准,加大改建力度,着力体现浦东特色,到2015年末,实现每个街镇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
2 、加强管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切实加强街镇、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等日常维护管理,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努力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惠民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按照区委、区文明委总揽全局,区文明办牵头协调,各委办局、各条线部门共同推进落实,各街镇、各大园区、各大单位、各楼宇大厦等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推动力,把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考核中去,真正形成党政群部门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局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实文明委成员单位责任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形成合力。
各级文明办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具体协调者,要适应形势变化,集中精力发挥组织协调、服务联络、督促推动的功能,不断完善创建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保障各项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各有关单位要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规划、纳入目标、进入管理、融入流程,与业务工作一起策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方方面面要共同营造关注、支持、投入、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注重创建机制、创建质量、创建效益,使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
1 、完善评估机制。健全完善区级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体系,按照2011版文明创建标准和各个创建序列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浦东文明创建的实际和已形成的品牌特色,将目标考核、群众测评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创新创建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城区文明指数的评价机制,配合做好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清晰城市文明指数的导向作用,注重促进问题整改,注重反映工作常态。在区级层面探索制定公民人文素养指数、政府管理文明指数和国民幸福指数等,逐步形成区级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客观的考评体系。
2 、建立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创建工作监督机制,赋予有关职能处室专门的监督职能,探索有效开展督察工作的工作机制和人员配置,指定专人对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创建活动开展日常督察。通过事前沟通、事中跟踪、事后反馈,确保核心业务群的各项工作和全区性的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市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促进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建立完善广泛的市民参与、持续推进机制
1 、丰富市民参与创建工作途径。既要发挥党政部门主导、引领作用,又要发动市民广泛参与,激发其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努力使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创建活动的参与者。创新市民参与形式,借助志愿者体系,形成少数优秀市民带动大部分市民的良好的参与形式。尤其要创建精神文明网上家园(比如论坛、QQ群),搭建新型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结合道德模范推优等活动,推出一批优秀市民,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 、深化创建工作长效化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市民巡访监督机制,加强市民巡访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公共权力的授予和运转,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积极组建精神文明建设专家队伍,以创建市民咨询团为抓手,吸收专家、学者、团队骨干、市民代表参加,形成专家咨询队伍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机制,广泛收集和分析有关精神文明的动态和信息。以人为本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听取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设计载体、建立平台、选择方式、开展活动中,注意关注群众身边的事,多反映群众的切实感受,多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多讲群众熟悉和喜欢的语言,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得到实惠、享受成果、提高素质;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继续建设好、管理好社区文化中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场所。
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