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2-23 浏览量:21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祝桥镇:

现将《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浦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浦东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能级、经济容量、辐射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使浦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根据新区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统一安排和《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要求,特编制《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需要说明的是,本《规划》编制完成时,正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为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接,我们比对了上海高新化九大领域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 国家七大(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中,除节能环保外,其他六大在上海的九大领域中基本都包含或相互对应。上海九大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包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重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民用航空产业基本包含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则与国家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一一对应。而节能环保产业,一块是服务业,一块是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实际上分布在整个制造业的各个行业。据市统计部门介绍,国家统计局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和方法要待2012年底才能确定,正式公布和实施要待2013年。因此目前上海市确定了九大高新到2015年的规模目标为18000亿元,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统计口径没有出来目前难以确定产值目标。正式考虑一是上海九大与国家七大的内容基本相同,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没有确定无法从统计数据上分析产业现状和明确量化目标,经信委与发改委讨论商定,目前仍按原计划出台新区高新化“十二五”规划,待国家统计口径和市里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后,再考虑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应规划。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的开展,市里已经明确,推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按原有高新化工作机制进行,只需作适当微调,也就是将发改委也列入牵头部门之一。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回顾

(一)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各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按照全市的统计口径,2010年,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3569.51亿元 [1],同比增长15.8%,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领域,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09亿元,占全市的44.7%。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产值269.32亿元,占全市的45.9%。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实现产值563.42亿元,占全市的63.0%。先进重大装备领域实现产值268.77亿元,占全市的24.2%。新能源领域实现产值38.36亿元,占全市的15.7%。民用航空领域实现产值2.26亿元,商用飞机公司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开工,推动浦东形成包括总部、研发中心、总装制造基地、零部件配套基地和航空服务业基地等五大功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体系。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产值3.23亿元,占全市的13.6%。,关键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取得新的进展。新材料领域,2010年实现产值193.86亿元,占全市的12.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集聚3000多家企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380.20亿元,占全市的54.5%。

各产业领域拥有一批优质企业。电子信息领域,移动通讯有贝尔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华为、中兴等企业; 微电子有华虹、中芯国际、宏力、日月光、中微半导体等企业; 光电子有上海天马、三鑫科技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张江和国际医学园区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此外,上药集团、复星医药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张江核心区投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外高桥船厂、振华重工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先进重大装备领域,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建设加快推进,三一科技1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已下线,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实现销售,上微国内首台光刻机成功上线。新能源领域,艾朗风电、卡姆丹克等企业势头良好,关键部件配套产业链逐步完善,理想能源等自主研发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投产。民用航空领域蓄势待发,浦东成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主要基地,拥有中国商飞、中航发动机等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通用、奥威科技等公司混合动力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等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凌桥环保、巴斯夫项目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规模迅速扩大,大智慧、盛大、新致、宝信软件等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通过“7+1”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浦东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也都有了明确的板块载体。如临港低碳节能经济示范城全面铺开,先进重大装备领域临港重装备区初具规模,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市物联网产业基地、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基地挂牌。中国商用飞机、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大唐电信产业园、中国移动视频基地、中国电信视讯中心、上海交大数字高清电视产业基地、上药和复星医药园区、林洋新能源研发基地等的相继落户,都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提供载体。

产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振华重工已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截至2010年底,新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19项和24件,上海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155项和132件,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其中九大领域品牌占70%以上。

产业研发能力增强。截止2010年底,浦东有经认定的国家、市、区三级研发机构达到393家,集聚了70多家公共服务平台。2010年,新区专利申请量近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76件,同比增长22%以上。新区开展上海市专利试点、示范工作的企业近100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应用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产业人才阵容增强。张江、金桥、外高桥等开发区拥有一大批海外归国人员从事企业高管和研发工作; 一批本土成长的领军人物以骄人的业绩显示着运作产业的实力; 一大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壮年成为产业发展的骨干; 几十万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成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空间布局优化

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进一步向重点开发区集中,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 在北起外高桥,南至临港,中连金桥、张江、康桥、祝桥、南汇工业园区的V字型区域中集聚了70%以上的企业。外高桥及沿江海洋工程、浦东微电子产业带(张江、金桥、外高桥)、金桥通讯设备、张江生物医药、南汇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浦东“1+5”软件园等产业均实现集群发展。

(三)产业配套能力大为增强

一是微电子产业链发展迅速。以芯片制造为主导,从研发、设计到封装、测试及外围配套,整个产业链已经集聚了几百家企业。二是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如以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汽车底盘、汽车电子、油箱、弹簧、保险杠等上百家汽车零配件企业,通用汽车在浦东的零部件采购金额占全部采购量的20%以上。三是民用航空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形成了总部、研发、设计及部分零部件配套、总装、服务为一体的良好发展态势。四是一些细分领域形成了若干家企业为某家主体企业配套的格局。如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计算机外部设备,在外高桥保税区内有10家加工配套企业。

二、浦东新区“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环境

1、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将减缓,但中国仍然是国际生产力布局重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发展将呈现比较明显的“后危机”特征。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会有较大调整,“再工业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减缓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但中国仍是跨国公司生产力全球布局的热点地区。尤其是给上海浦东新区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带来了机遇。

这要求浦东一如既往地重视招商引资,加强政府服务、金融、航运、通关、会展、信息、人才等功能建设,选准战略项目,实施组合攻坚。

2、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创新资源也将更为丰富

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力争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预示着全球科技有可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但同时,也可能使承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的门槛降低。

这既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浦东新区与国际科技水平的差距,也为浦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要求浦东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不竭的源泉。

(二)国内环境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导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处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浦东新区率先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使命显得更加紧迫。这要求浦东着力推进高端、高效、低能耗、低排放的项目,不断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份额。

2、国家及各地高度重视产业振兴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发布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接下来还将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竞争更趋激烈。

这要求浦东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聚焦国家战略,对接国家产业发展重点和措施,通过加大自身政策创新力度来抓住发展机遇。

3 、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加快形成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京沪高铁、沪宁和沪杭等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使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加快形成。

区域一体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弱化,但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量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浦东在长三角范围内的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这要求浦东新区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着眼大局选择发展重点,着眼大局谋划产业布局。

(三)浦东环境

1 、“十一五”期间浦东重大事件的影响将持续到“十二五”时期

“两个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两区合并”进入实质发力期;“两大项目” [2]进入蓄势待发期;“世博效应”进入持续释放期。

这些重大机遇千载难逢、不可复制,要求浦东必须把握好、利用好,使之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

2 、商务成本提升使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对外依赖比重较大。跨国公司最初产业转移至中国沿海地区的目的是想借助中国原有的综合成本优势,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外移,使跨国公司本身能够轻装前行,将更多的资源配置于高端技术的研发,以保持并扩大其在业内的垄断地位。当成本优势不再,则存在从中国沿海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其转移方向既包括中国内地也包括亚洲其他低成本国家,在短期内这种游移性会对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要求浦东一要精心做好安商稳商工作; 二要注重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

3 、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约束显现

伴随着浦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浦东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价相比周边地区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环境承载压力的刚性约束日益明显。资源约束和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影响了部分产业的竞争力,这将成为项目入驻的制约因素,对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产生影响。

这要求浦东一要注重发展高端、高效、高土地产出、低能耗、低排放环节; 二要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扶持“两头在内(研发、设计和销售在浦东)、中间在外(产品制造在外地)”的企业发展,鼓励这些企业以浦东为总部通过做大品牌成为国内行业龙头。

三、浦东新区“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概括为:贯彻上级要求,抓住浦东机遇,强化推进能力,抢占发展高点,做强产业实力,即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贯彻上海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部署; 抓住浦东两区合并和二次创业的历史机遇; 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强化产业推进能力;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重点基地,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推进产业化和结构优化,加速做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能级。

(二)基本原则

1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强化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依托企业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龙头企业的形成机制上,既重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也重视培育一批本地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成为细分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

2 、充分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对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按照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消除制约产业化的体制性和制度性瓶颈,实行政策聚焦。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成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3 、充分依托市场与资本对产业化的支撑作用

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照企业成长规律要求,进一步调动信贷、投资等各种社会资本,利用国内外各方面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对企业成长的导向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优势资源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能力。

4 、充分发挥国际创新资源对产业化的牵引作用

针对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导入全球资源。积极引进海外华人中的高端人才到浦东新区创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海外资产大幅缩水的机遇,支持和鼓励浦东新区的企业以跨境并购等方式,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项目;瞄准重点产业领域世界知名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引进力度,吸引其落户浦东新区。

(三)战略定位

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和上海产业发展战略对浦东的定位,以及新区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成套装备(先进重大装备及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要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等产业要加速做大做强,要通过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从整体上提高浦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级、经济容量、辐射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使浦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和主要支撑。

(四)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2015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达到96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5%。其中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6600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60%;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年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占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60%。

2 、各产业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目标汇总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领 域

2010 

浦东

2010 

全市

比 重

2015 

预计产值

1

新能源

38.36

245.02

15.7%

1050

2

民用航空

2.26

33.5

6.7%

350

3

先进重大装备

268.77

1109.05

24.2%

1050

4

生物医药

269.32

586.85

45.9%

600

5

电子信息制造业

850.09

1901.27

44.7%

1450

6

新能源汽车

3.23

23.77

13.6%

300

7

海洋工程装备

563.42

894.65

63.0%

1400

8

新材料

193.86

1531.48

12.7%

400

9

制造业小计

2189.31

6325.59

34.6%

6600

10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1380.20

2532.02

54.5%

3000

11

合计

3569.51

8857.61

40.3%

9600

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聚焦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设备产业化。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系统设备冶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使浦东成为国内技术水平一流的太阳能电池及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核电和风电,重点发展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等核电关键设备、大型海上风机和陆上风机和风电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等。

民用航空制造业。争取到2012年企业数达到100家,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ARJ支线飞机2011年交付1架、2012年交付5架,价格约为2500万美元/架,均在大场基地制造。2012年底可迁到浦东总装,2013年交付15架。C919干线飞机到2014年首飞,到2020年累计交付100架,价格约为3500万美元/架)。预计到2015年,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大型商用客机研发、总装及配套产业化基地,产值达到300亿元。

先进重大装备。到2015年,先进重大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初步形成世界级的重大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重点聚焦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交流110-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和智能电网产业等。

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760亿元,基本建成研发水平国内领先、产业链布局合理的国家重大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重点聚焦抗体类药物、中药及天然提取物、新型疫苗、微创或植入器械、诊断试剂、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生物科技农业以及CRO(合同外包)、CMO(委托生产服务)等。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到2015年,集成电路、信息通讯、平板显示等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建成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在内的国内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产业层级最高的产业集群。

在继续巩固芯片设计和制造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集成电路高端产能(在90纳米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实现65纳米甚至45纳米级的芯片制造),同时大力发展网络通讯设备、平板显示、消费电子产品,注重半导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随着2010国务院和各地新能源汽车规划的相继出台,该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争取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使浦东成为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产业化基地。重点聚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客车整车以及储电装置、牵引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研发、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到2015年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34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重点聚焦深海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10~30万吨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装置(FPSO)、大型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载装置(FPDSO)、特大型海上回转浮吊、浅海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铺管设备、浮式起重设备以及海洋工程设备研发、深海探测与海洋资源利用研发和海洋综合信息服务等。

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微电子等高端材料企业做大做强。重点选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低能耗的项目和发展领域,鼓励发展包括汽车船舶航空高性能材料、新一代半导体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到2015 年,浦东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年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增长率17%,继续占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半壁江山。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抓住3G 时代、3C 结合、三网融合的机遇,树立“数字高地、智慧浦东” 的发展愿景,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相关产业基地的新一轮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拓展、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大力促进两化融合,聚焦核心企业,打造优质产业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浦东新区“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

充分把握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九个产业领域中的若干重点,在北起外高桥,南至临港,中连金桥、张江、康桥、祝桥、南汇工业园区的V字型区域中重点部署产业化基地,集聚重点企业和项目,实现技术引领和产业的跨越发展。

(一)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核电、风电、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太阳能、智能电网、生物质能等六个产业方向。核电方面实现成套能力,突破关键瓶颈,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风电方面坚持市场导向,推进自主创新,实现2MW风机系列化和3.6MW海上风机产业化;IGCC方面重点发展洁净煤技术,以洁净煤利用技术研发为主,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太阳能方面将聚焦薄膜电池、关键设备和晶硅电池,形成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二)民用航空制造业

按照高端主导、产业链掌控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浦东民用航空产业选择飞机设计总装、核心零部件、关键机载设备、商用发动机、生产装备和高端服务业等六大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飞机设计总装与零部件制造。要打造产业龙头,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与检测技术、钛合金构件制造技术、大壁板喷丸成型技术、机身轻量化结构、新材料结构制造技术和大部件对接技术,重点提升民用飞机大部件规模化生产能力。

民用航空高端机载设备。要夯实产业基础,实施集成化发展战略。围绕干、支线飞机项目,瞄准国际一流水准,重点发展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等关键航空设备,增强系统集成能力。

民用航空发动机。要突出产业重点,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围绕技术、产品和产业能力建设三条主线,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实施型号发展和条件保障工程,大力发展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制造和试验技术,在产品上向减轻重量,降低油耗,提高推重比,改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和耐久性方向发展。

民用飞机金融租赁、维修和改装服务。要推进产业延伸,实施市场化运作战略。在浦东地区发展航空金融租赁,建立与浦东地区民用飞机制造业相结合的租赁业务模式,促进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进入国内外航空市场;对接航空上下游产业、建立民用航空产业链、促进航空制造产业、航空运输业和金融产业互动稳健发展。

(三)先进重大装备

先期启动火电、输配电、轨道交通、大型铸锻件等四个产业方向。火电按照“优化发展火电”的方针,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做强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设计、采购、施工”,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输配电突破特高压瓶颈环节,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化发展,培育柔性输配电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等新的增长点;轨道交通以车辆为核心,实现车体和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突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型铸锻件重点突破工艺、材料和制造制约,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四)生物医药

在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重点突破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工程药物、重组疫苗及生物诊断试剂的产业化,着力发展高端介入治疗的无创伤或微创伤医疗器械、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和高端医疗服务等。

(五)电子信息制造业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和新型显示等三个产业方向。集成电路领域,新型显示领域将重点建设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集成电路重点聚焦光刻机、刻蚀机、抛光设备、离子注入机、12英寸芯片生产线等项目;信息通讯和平板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数字高清电视芯片、手机通讯芯片、信息通讯终端设备和4.5代AM-OLED平板显示生产线等。

(六)新能源汽车

聚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两个主攻方向。主要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提升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

(七)海洋工程装备

重点发展大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勘探调查船和海洋工程辅助船系列、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系统、港口装卸运输设备,聚焦深海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10~30万吨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装置(FPSO)、大型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载装置(FPDSO)、特大型海上回转浮吊、浅海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铺管设备、浮式起重设备以及海洋工程设备研发、深海探测与海洋资源利用研发和海洋综合信息服务等。

(八)新材料

重点发展为支柱产业配套新材料——加快发展为汽车、电站、船舶等支柱产业配套的关键材料,完善技术、品种,解决瓶颈制约;

重点发展为战略性产业支撑的新材料——加快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国家战略产业配套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使新材料的发展与战略产业发展同步;

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主要支持以物理加工方式或以后加工为主,其他加工为辅的,少排放、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一是软件,二是数字内容,三是信息传输服务。以张江高科技园区、浦东软件园为核心,重点发展核心软件产品、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网络游戏等。积极对接、落实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关政策,促进浦东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园、金桥国家ICT创新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清数字产业基地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浦东新区“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总体目标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园区,增强集聚效应。到2015年,园区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新区高新技术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65%提高到75%以上。

(二)战略布局

电子信息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平板显示(TFT-LCD)产业、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多媒体动漫产业的制造主要布局张江;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整机制造布局金桥、外高桥、康桥;半导体装备产业布局金桥南区、临港和张江;数字电视相关产业链布局张江、三林地区;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化主要布局张江和金桥。

装备产业(含先进重大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布局临港、外高桥和北部沿江地区。临港的装备产业包括船用设备、港口机械及物流装备、大型发电装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制造;外高桥是中船集团的造船基地。

新能源汽车。主要布局金桥、临港、张江、南汇工业园区等。金桥以上海通用汽车为核心;临港以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整车汽车为核心;张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关键部件;南汇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系统。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上海综合保税区。其中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新药研发、服务外包、高端医疗器械以及高端医疗服务等;上海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医药医疗器械的分销物流服务、医药研发增值服务、保税展示及配套服务.

民用航空产业。主要布局陆家嘴、三林世博地区、张江、空港地区和临港新城。陆家嘴和三林世博地区集聚航空产业总部,张江以研发为主,空港地区为总装、零部件配套和航空服务业,临港为航空发动机和零部件配套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临港产业区。其中张江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服务、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等;金桥重点是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风电、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临港产业区是重点发展智能电网、风电与核电关键设备。

新材料产业。主要布局高桥、金桥和张江。高桥以巴斯夫为主体形成新材料产业基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布局张江、外高桥、金桥、康桥、陆家嘴和三林世博区域。

六、浦东新区“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抓政务优化,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

一是抓责任落实,增强推进实效。要在目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框架下,进一步完善由区领导挂帅、部门和基地各级责任落实、联络员密切跟踪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协调推进。要根据调整后的统计口径,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九大产业推进的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开发区管委会、集团公司要落实专人负责推进工作,形成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

二是日常工作推进要充实力量,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完善信息发布、政策咨询、项目受理、技术服务、配套对接、平台聚焦、绩效评估等职能。

三是进一步改革优化政务办理工作,简化流程,减少环节,细化服务,提高效率。

(二)抓战略招商,着力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

要深入分析每个重点产业的全球发展趋势和浦东的发展阶段,全面解剖产业链上下游的构成状况和浦东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系统策划各产业有针对性的招商行动方案。盯住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盯住功能性项目,盯住那些位居行业前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巨星”、“国内明星”以及崭露头角、成长性好的“本土新星”,坚持内资和外资并举、新设企业和增资扩股并重,开展各类定向招商、专题招商活动。

在战略招商的过程中要注重集聚创新资源,要大力引进科研“国家队”; 同时,要高度重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机构以及各类留学生创新企业的引进集聚,积极推动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和留学生本土企业“研发全球化”相结合,使浦东始终站在全球科技研发的前沿。

(三)抓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运作平台

一是做好“7+1”生产力布局平台中各重点产业基地的规划,围绕整合产业资源、凸显产业优势、形成产业特色、打造产业集群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形态功能布局。二是加强生产经营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在生产经营配套设施方面,要突出完善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信、环保等的建设;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要合理考虑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人才公寓、蓝领公寓等方面的建设。三是加大创新环境营造,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优化运营模式,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四是创新开发机制,开展跨区合作,实现“异地兴园”。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中谋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浦东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主动利用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便利条件甚至更远地区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凸显结算中心、订单中心、营运中心等总部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既使周边或更远地区成为浦东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支撑,又使浦东成为周边或更远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五是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金桥、张江和临港已申报创建,“十二五”期间要争取更多的基地申报创建。

(四)抓项目推进,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一是全力做好国家战略项目的服务和配套工作。要切实做好民用航空、重大装备等大企业、大项目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同时要利用大企业、大项目、大基地的集聚辐射效应,努力推动配套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加强协调和管理创新,切实推进拟建、在建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三是通过配套资金,“支持一批”国家级、市级重大专项早日出成果。四是选择具有产业化条件的研发成果(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在浦东就地建立生产基地“转化一批”。五是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作用,“培育一批”科技型小企业。六是选择优质企业,通过一揽子措施予以扶持,“壮大一批”。

(五)抓政策创新,着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专项扶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创新企业扶持力度,完善新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人才。要全力打造人才核心优势。全面对接“千人计划”,以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抓紧实施“百人计划”,不断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要努力破除阻碍人才创新创业的瓶颈障碍,为人才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在满足人才创业融资需求、营造国际通行环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如户籍引进、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是资金。要着力突破体制机制瓶颈,破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要继续开展国资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试点。通过新区财政、国资等多种渠道,安排支持高科技产业化的投资基金,要改革创新国有科技投资公司的评价方法和动力机制、退出机制。二要开展银政合作试点,建立银政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扩大向科技中小企业放贷力度。三要继续推动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争取让创新企业早受益、广受益。四是增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作用,鼓励商业性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三是土地。要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对重大产业项目,要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不能让土地成为瓶颈。规土部门要做好新增用地计划,要研究制定盘活存量用地资源的办法。此外,对落户浦东新区的重点企业和产业化重点项目用地,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租赁厂房给予一定减免租金支持。

四是技术。要打造技术创新优势,要在研发机构建设、知识产权培育、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六)抓节能减排,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绿色能级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广大空间。一是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高新技术的产业能级。二是强化节能技术改造,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鼓励全区工业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

(七)抓紧密衔接,着力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

针对国家部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落实的一批专项资金、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应用工程、示范基地、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以及上海市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和指导目录,紧密对接,落实配套资金,争取更多试点。同时,调整制定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研究相关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


[1] 200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之后市统计局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各行业促进中心、各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统计方法”课题研究小组,在现有统计分类和统计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一套高新技术产业化统计方法制度,为上海市特有的统计体系,每季度出具统计数据。

[2] 两大项目:迪士尼项目和商用飞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