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2-29 浏览量:15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祝桥镇:

现将《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也是新浦东实现“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的重要时期。其中,加大对浦东航运功能的重视和投入,真正实现浦东新区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主战场和核心功能区地位,加快由原来的货物资源配置型航运功能向全球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功能转变,形成航运服务业对浦东经济的增量支撑和发展贡献,是“十二五”时期浦东“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手段。为此,浦东将依托口岸资源和城市综合优势,紧紧围绕“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这一主线,以陆家嘴、洋山临港、外高桥和浦东机场临空区域的航运功能优化完善为核心,以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以招商引资和功能拓展为抓手,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加快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要素集聚、体系完善、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枢纽港和高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一、浦东新区航运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环境分析

(一)发展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1 、港口规模发展迅速。

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05万标箱,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浦东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9万标箱,同比增长14.6%,占整个上海港的86.4%;国际中转箱量完成83.6万标箱,同比增长2.7%,占比8.27%;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22.8万吨,同比增长26.9%,占上海总量的87.06%。

2 、四大重点航运集聚区初具雏形。

浦东新区已基本形成洋山临港、陆家嘴、外高桥和临空地区四大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发展格局,航运资源和产业要素相对集中,服务功能各具特色,发展重点有所错位,航运经济贡献能力持续增强。据有关初步统计,目前,洋山及临港地区已集聚航运服务企业600余家,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效应初显。陆家嘴航运服务发展区航运相关企业及机构累计近500家,航运金融服务初具规模。外高桥保税区已集聚上千家航运物流类企业,贸易物流服务功能显著。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已集聚400余家各类航空配套服务企业,航空产业特色突出。

3 、航运要素加速集聚。

浦东新区集聚了大量航运及相关服务企业,涉及港口码头、船代货代、仓储物流、船舶运输、船舶交易、船舶保险、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科教研究等航运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基本形成功能相对完整、具有一定的相互配套能力的产业体系。已落户浦东的著名航运企业及机构包括挪威、汇丰、花旗银行等近150家航运金融企业,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海事法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等上百家航运机构和组织,中海集运、韩进海运、长荣海运3家全球运力排名前20强的船公司及一大批中外资航运物流企业和专业航运服务企业。

4 、口岸服务功能增强。

“十一五”期间,浦东紧抓综合配套改革契机,持续推动口岸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电子口岸建设取得进展,口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种交通方式集聚,海港、空港、铁路、内河、公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体系能够有效保障货物快速集散。

5 、航运发展环境优化。

“十一五”期间,浦东整体发展环境日趋完善,配套能力显著提高。在产业基础、商务环境、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城市建设、信息化水平、配套服务能力等方面等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

6 、航空枢纽建设加快。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临空服务功能日益显现。浦东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机场改扩建工程2008年3月建成投运,机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航线网络覆盖面不断增大,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7 、协调推进机制建立。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三港三区”联动效应初步显现。浦东新区成立航运工作领导小组,由浦东新区航运服务办公室承担航运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新区航运发展工作得到更加切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十二五”发展阶段分析

1 、全市航运发展战略的转型期。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整体战略正处在由货物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向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转变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时期面临着转型的突破和要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港口吞吐量看,已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还处于较低位置,低成本还是一个主要竞争优势,航运资源的配置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十一五”时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定位于“世界工厂”,因此对港口、港务等供应侧环节尤为重视。而在“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逐步向“世界市场”转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高端航运服务等需求侧环节,要求上海国际航运功能加快转型,加快形成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航运产业链从低端、中端到高端航运领域不断拓宽;二是航运服务手段从传统到现代不断创新,如从船舶贷款等传统方式到运用融资租赁等新型手段;三是辐射领域从上海向长江流域大幅拓展;四是航运机构由点到团不断集聚,各种船公司、货主、航运管理、中介机构等的集聚将带动航运业的发展;五是服务的政策从限制性到鼓励性不断深化。

2 、浦东新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战场地位的凸现期。

航运加快发展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需要,浦东新区要在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航运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如19世纪的鹿特丹;第二类是加工增值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第三类是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如伦敦。第三类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是第一、二类航运中心功能的延伸和深化,功能定位更高,所要求的条件更多,具有由物流资源配置延伸出的资金、服务、产业、信息、人才等无形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功能,即是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综合性资源调动中心。“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明确上海到2020年要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确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是第三类,要求进一步形成有产业依托、有城市功能支撑的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3 、浦东原有航运功能提升转型的加速期。

“十二五”期间,航运在浦东发展中的核心功能逐步显现。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主要处在一个功能开发为主的阶段,开发重点是围绕“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拓展金融、贸易、会展、旅游和优居五大功能”展开。而今后的十年,浦东将进入到功能提升的阶段,也是“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需要增补新的功能、打造新的增量、形成新的抓手。把航运产业作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将航运功能作为浦东“十二五”乃至未来发展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他核心功能包括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等),将有效带动浦东各主要产业发展,推动浦东的经济结构从加工型向服务贸易型转变,做强浦东的城市功能。

“十二五”时期,浦东航运功能建设将从以集散功能为主向集散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重转型。浦东的港口吞吐量近年来高速攀升,浦东航运发展从规模和硬件上看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高端航运服务发展滞后,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能级较低,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转变航运发展方式逐渐成为保障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航运发展要通过加快科技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服务能级提升实现。浦东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密集的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前沿的良好优势,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以航运功能转型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浦东航运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定型期。

浦东在前一阶段的开发中,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布局基本成形,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城区的基本框架。从航运布局来看,目前基本形成了陆家嘴、综合保税区、临空地区、临港主城区几块,并各自都有所侧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产业发展布局联动性不足,各个区域航运功能的互补联动尤其薄弱,比如陆家嘴区域金融企业集聚,但缺乏为其提供需求的航运等实体性企业。二是原有资源禀赋利用不足。例如海事大学民生路校区周围已经集聚了大量为航运服务的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海事人才,但区域的规划未能充分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因此,在“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处理好滨江地区与临海地区的关系,形成分工合作,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

另外,大力发展航运将是浦东开发开放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强大动力。一是航运发展将使浦东逐步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的汇集枢纽。国际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是新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国际商务中心、物流转口中心。依托流量经济的巨大动能,浦东经济发展内涵将进一步拓宽,不仅可以开展物流、加工制造、仓储等航运基础业务,更可以带动融资、结算、保险、贸易、专业服务等高端需求,从而形成金融、贸易、航运、先进制造等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航运将加速浦东的国际化进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要求浦东的航运发展必须面向国际,提高产业对外服务的比重,这将使浦东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加速浦东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大力发展航运产业将促进浦东的产业更新和产业结构转型。现代航运产业如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信息服务等将来都可能成为浦东今后的新经济增长点,从而丰富浦东产业内涵,使浦东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机遇和挑战

1 、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为浦东航运发展既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1)全球航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东移”,给浦东航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是航运物流重心东移。世界经济和东亚经济今后几年仍将处于复苏状态。全球竞争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东亚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东亚地区不但仍将是全球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的主要地区,还将产生大量的航运服务需求。二是航运服务产业转移。比如伦敦的航运金融和航运经纪等服务产业有部分向东亚转移。这将为浦东航运发展提供相对充裕的市场机会,但也迫切要求浦东迅速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升级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节点地区。

(2)低碳发展成为全球航运发展新潮流,给浦东带来了发展低碳风帆等航运高技术产业的机遇。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日趋重视。从目前来看,新能源等低碳产业最有可能成为下一轮产业革命主导产业。浦东产业门类比较全、产业规模比较大、产业能级比较高,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已形成了集聚和集群效应。浦东新区可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到上海乃至国家的新能源战略中去,大力发展如低碳风帆等高技术产业,力争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制高点。

(3)航运产业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给浦东航运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一是航运融入现代物流链;二是企业联盟成为航运发展的重要特征。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备受重视;三是现代港口模式更强调港口间的无缝对接。这都体现了未来航运产业趋向综合发展的态势。这种综合性趋势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新课题,对于主战场选择要有新的认识。浦东各类航运资源集聚,各种产业门类发达,尤其适合发展综合性的航运产业。

但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也给浦东航运发展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一是浦东面临着航空碳税等绿色堡垒的压制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亟需率先在航运“绿色创新”中实现转型,提升区域绿色竞争力。

二是航运发展的高端化发展趋势使浦东航运发展的竞争更为激烈。目前航运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境外的航运中心则纷纷向产业高端发展。国际港口特别是东亚航运中心城市之间竞争的方式从优化扩大港口硬件设施和通过能力为主,转向以提升软环境和服务功能为主,竞争已经转到了包括基础设施、自由开放程度、货源市场和港口群整体实力等的全方位、高层次、涵盖多个部门的综合竞争。除了伦敦等老牌航运中心航运高端产业基础雄厚外,香港、新加坡、釜山等亚洲新兴航运中心也纷纷加入对高端航运产业的争夺行列。亚太港口之间的竞争焦点从争夺国际集装箱箱源转变为提高航运高端服务能力。按国际标准看,浦东在软环境和服务功能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对浦东航运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2 、国家宏观战略调整转变既为浦东航运发展开辟新空间,又带来硬压力。

(1)国家对浦东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寄与厚望,给浦东航运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一是浦东综改带来的契机。中央已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浦东新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持续政策创新,不断优化环境,力争成为航运产业的引领者。二是“两个中心”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其中的一些重点政策要用足用好,如航运试验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航运发展要创新发展路径,提高发展质量,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和新进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为浦东航运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一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将进一步放大了长江组合港的联动效应,为浦东在进一步服务长三角中加快功能建设提供机遇。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进一步转向中西部地区,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带动腹地能源物资及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不断拓宽腹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领域,使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了重要的黄金发展机遇期,给浦东航运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需求。

(3)大通道战略为浦东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大通道战略以上海港为龙头,向东扩大对外开放,向西参与中西部开发,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长江大通道将巩固上海浦东的龙头地位,带动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集装箱运输。二是大陆桥大通道将为浦东航运发展注入新活力。新的大陆桥战略,将加快浦东海铁联运的发展,为中国到欧洲、中东和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交流提供便捷的通道。

但是国家宏观战略调整也给浦东航运带来了硬压力。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浦东航运发展面临着能级提升、结构调整的压力。二是从国家层面看,“江河战略”逐渐向“沿海战略”推进,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了沿海城市群的整体地位,使得浦东作为沿海大通道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但是面临周边港口群的竞争压力也同步放大。

3、上海“十二五”城市的全面转型给浦东航运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

(1)上海从依靠资源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为浦东开辟了新战场。大飞机、海洋产业等项目的落地增强了浦东航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推动先进航运制造业与航运服务业融合发展。

(2)上海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为浦东指明了新方向。一是“十二五”期间,一些长期制约服务经济的制度性约束将得到破解,这将给浦东航运的腾飞奠定基础;二是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将为浦东集疏运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媒介和技术条件;三是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将通过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手段,以及广辐射的全球化服务网络扩大浦东航运的辐射面,强化其资源配置功能。

(3)浦南合并给航运建设带来了新动力。南汇行政区域并入浦东后,浦东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为浦东新区有效的整合港口、航空资源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上海城市的转型也对浦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一是上海的全面转型将加大在浦东进行先行先试的力度,对浦东的整体实施水平提出了新挑战。二是上海的全面转型要求浦东加快进入到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共同推动的新阶段。

二、“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瓶颈制约

(一)主要矛盾

当前制约浦东新区“十二五”航运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航运服务需求和较弱的航运服务功能之间的矛盾。浦东有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和优越的港口条件,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承担着关键和核心作用。但从增长动力来看,近年来依靠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拉动航运发展的模式后继乏力,表现在:港口规模发展迅速,但向上突破空间有限;国内出口阻力不断增大,继续维持国际贸易的高增长越来越难;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凸现,对港口吞吐量的增加构成了硬约束。另一方面,由于观念、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浦东航运服务功能一直不能迅速提高,使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大量航运服务需求却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浦东未来必须通过强化航运服务功能,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突破发展瓶颈和制约,才能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软环境差距

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运作机制与集成管理还有待改进。一是“三港三区”管理体制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上海综保区成立标志着上海市的保税区资源开始进入统筹发展和资源整合阶段。但三个区在发展阶段上并不平衡:洋山保税港区处于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阶段;外高桥处于功能深化、二次创业阶段;浦东机场综保区处于开发建设、封关验收的初期。三个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以期充分实现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互补。保税区和港区的联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加速实现保税区和港区的一体化。二是航运领域存在多头管理、未能实现职能联动。三是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如航运税收制度与国际惯例尚有差距;市场制度有待完善;现行航运法律法规有所缺失;高端航运人才严重不足。

(三)硬件差距

主要表现在集疏运体系总体结构仍不均衡,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浦东航运服务功能的提高。一是公路比例过高,内河、铁路运能不足。目前浦东新区的集疏运体系主要有内河水运、铁路和公路三种方式。其中,内河水运集疏运极为薄弱,铁路集疏运还没有充分发展,浦东铁路二期还在建。目前浦东货物的集疏运主要依靠公路来完成。这给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二是航空枢纽建设有待改善。浦东机场与亚太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国际中转的比例还比较低,基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三、“十二五”时期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立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围绕《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确定的目标,深入贯彻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相关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浦东综合优势,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主线,以陆家嘴、洋山临港、外高桥和浦东机场临空区域的航运功能优化完善为核心,以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以招商引资和功能拓展为抓手,以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战场地位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加快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实现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共同推动转变,由集散功能领先突进向多功能协调发展转变,由货物资源配置向综合资源配置转变,由航运要素集聚和吞吐中心向创新资源、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心转变。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要素集聚、体系完善、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枢纽港和高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二)发展主线选择

1 、发展主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新区(含原南汇区)航运发展主要着重于功能载体和集散功能建设,即以深水港为核心、保税区为依托推动航运发展各项工作。目前大浦东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港口集散功能也已处于世界水平。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环境、资源等约束的凸显,浦东新区原有航运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也逐步显现。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航运中心模式向现代航运中心模式迈进,不仅关系到浦东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关系到浦东能否肩负起金融、航运中心建设重任,关系到未来浦东在长三角乃至全球经济竞争中地位。因此,浦东必须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体现浦东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围绕“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这一主线,强化航运功能和航运产业两块增量,以高端化、服务化的航运发展为浦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贡献。一是把航运功能作为浦东“十二五”时期着力强化的一项重点功能,带动金融、贸易、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二是把航运金融、航运文化、航运专业服务业等航运新兴服务业作为新增产业亮点。明确方向、深化认识、形成合力,进一步巩固浦东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战场地位。

2 、“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主线的内涵

浦东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主要可分为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全球航运运力及相关资源配置能力、全球航运交易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航运软实力核心资源配置能力。浦东拥有市内独一无二的深水码头和航道资源,综保区内已集聚了大量物流、贸易企业且政策优势明显。因此在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全球航运运力及相关资源配置能力、全球航运交易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上,浦东集聚了上海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集聚了大量港口服务、航运服务、船舶修理、海事人才教育、船舶检验、船舶管理、航运经纪、海事机构、船舶供应和海事研发团体,因此在这两项能力上也有一定基础。

加快形成全球航运运力及相关资源配置能力。浦东要大力吸引跨国航运公司总部集聚,从而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支配航线、航班和运力规模等资源和国际中转布局的能力。航运公司是航运市场的主体,跨国航运公司总部不仅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运力,其所在地的周围往往还集聚了大量船舶融资、船舶租赁、航运保险、船代货代等航运服务机构,从而占据航运服务价值链的高端。

逐步形成全球航运交易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浦东要通过研发、创新、发布运输交易和船舶交易的动态指数和权威的航运信息,影响和支配整个航运业、造船业、租赁业的走向。具有这种能力的地区一般是航运交易市场的主要集聚地、航运交易业务结算的集聚地,因而也是航运金融业和船舶经纪人的集聚地,是航运信息发布中心和研究中心。

加快培育航运软实力核心资源配置能力。浦东要通过对航运法律、规则、标准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推进获取在国际航运界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具有这种能力的地区一般也是各类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相对集中地,通过对航运的国际通行规则和船舶建造标准的制订和修改,影响和支配整个航运产业。

继续强化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浦东要在现有航运物流基础上,继续强化与枢纽港口功能相关的航运、物流的流动服务功能,成为亚太枢纽港。

(三)功能定位

浦东新区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定位是“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

根据浦东的这一总体定位和浦东“十二五”发展主线,将浦东航运在“十二五”期间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推进的主战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核心区、现代航运服务高地、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航运文化发展示范区,功能建设重点在于增强浦东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四)发展目标

1 、功能建设目标

枢纽化。从国际经验看,深水化是世界港口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而枢纽港是国际航运中心深水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贯彻东西联动方针,进一步强化上海综合保税区的枢纽地位是浦东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

国际化。浦东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不能局限于一流的硬件设施,而更要着力于构建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实现航运和服务市场的全球布局。因此,要大力推动航运和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形成以国际惯例接轨的开放环境,培育和优化航运市场软环境。

服务化。发挥两区合并后的空间优势和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集聚航运服务企业,推动浦东航运产业的服务化趋势。现代航运服务市场功能要进一步提升,航运金融等为代表的航运高端服务业与港口运输业融合发展,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适应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产业体系。

高端化。以陆家嘴、洋山临港、外高桥和浦东机场临空区域的航运功能优化完善为核心,以国家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推动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贸易、航运中介等航运服务业发展,加快浦东航运的高端服务能力。

区域化。形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服务的区域性航运服务功能,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助推器,从而依托长三角城市带参与国际竞争。

2 、阶段目标

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公路、水路和铁路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均衡发展和高效衔接,基本形成海港、航空枢纽港、内河航运中心、陆上公路、铁路中心共同构成的立体化运输网络,充分满足未来国际航运市场资源综合配置和口岸运行的需要。初步建成港口集疏运体系高效快捷、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

航运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性优势。充分发挥浦东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优势,加快吸引国际中转商入驻浦东,逐步提高国际中转在海运、空运中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推动浦东航运由腹地型向中转复合型转变,功能由单一化向复合化转变,形成以国际集装箱深水枢纽港为依托,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集散功能为一身的航运服务中心。同时,根据上海“多中心网络型”的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陆家嘴等城区板块的综合优势,充分挖掘临港等新兴板块的潜力,做到功能联动互补,实现城市协调布局。

航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口岸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实施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报关、报检、港务、税务等全方位综合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口岸通行能力;继续完善特殊监管区的管理模式。

初步形成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基本具备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全球航运运力及相关资源配置能力、全球航运交易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航运软实力核心资源配置能力。

3 、主要标志和基本指标

到201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30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比重由86%提升到94%;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60万吨以上;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达到8%;航运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

四、产业体系和功能布局

(一)发展原则

1 、产业原则

根据浦东航运发展的基本特征,围绕“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这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其产业综合优势和区域位置优势,逐步凸显其独有的价值。具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浦东航运的战略思路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产业选择上,聚焦航运价值链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领域。以航运金融、航运专业服务业(航运经纪、中介)、航运贸易、航运物流、航运研发与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港口运输、航运制造等为基础,逐步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的骨干企业和一批产业链较长、产业附加值较高、产业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区。构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品质、高劳动生产率等优势,形成广泛影响力和独特竞争力,形成航运、金融、贸易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相互融合的联动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浦东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2)在发展路径上,要从立足集散功能向高端服务功能提升。最大限度地释放航运枢纽的集聚效应,尽可能地集聚由货流而产生的商流和商机,发挥好汇聚整合各种资源的作用。注重综合开发和联合开发,在凸现集散功能、借助枢纽优势的同时,不局限于只做货物集散枢纽,只发展与物流相关的产业,更多利用陆家嘴、滨江北区域的服务业优势,集聚各类航运高附加值产业,打造新型的航运服务体系,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浦东航运的综合价值。

2 、布局原则

(1)充分对接现有规划。根据浦东“一轴三带”和“7+1”的产业布局,着重在沿黄浦江综合发展带布局体现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中介、航运贸易、航运文化、教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在沿海发展带布局体现物流功能的港口、运输等航运基础产业;在中部发展带布局体现产业实力和研发创新功能的高新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主城区等重点园区,整合要素资源,突出功能导向。

(2)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欧洲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物流枢纽港和航运产业集中地。其布局模式对浦东航运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上海与鹿特丹具有相似的港口特征,两者同为内河港与海港的综合体,鹿特丹的Maasvlakte港区相当于上海的外高桥和洋山港区,而鹿特丹市中心的Waalhaven周边地区相当于浦东的小陆家嘴、滨江北区域。其次,鹿特丹与港口有关产业集中在Maasvlakte港区,市中心区域则集中了航运服务产业和邮轮母港功能,而浦东在小陆家嘴、滨江北区域已初集聚了大量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积极借鉴鹿特丹模式,高端航运服务在沿江布局集中发展,集疏运功能沿海发展。

(3)在发展空间上,从核心区域向多点联动和区域融合提升。作为集中了上海岸线资源、产业资源等综合优势的浦东,对上海乃至长三角的航运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推动上海航运产业能级提升。处理好沿海区域和滨江区域的关系,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引导高端航运服务向西集聚,集疏运功能向东拓展,形成有序的发展梯次,放大陆家嘴、外高桥等成熟区域的功能效应,构建以航运服务业集群为基础的经济组团,促进各组团之间实现功能错位、产业互补、互利共赢。

(二)“十二五”期间浦东航运发展总体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航运发展将形成“1轴、2系、4块”发展格局:所谓“1轴”,也即全力打造浦东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轴”;所谓“2系”,也即合力营造“集疏运体系”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等两大体系;所谓“4块”,也即重点塑造航运专业服务业、航运金融、航运物流及航运研发与信息等四大航运功能板块。

(三)一轴

即在浦东新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主轴线。沿黄浦江浦东段布局,作为成熟高端航运商务带的核心区段,重点发展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航运经纪、科研教育、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以及船舶飞机租赁、船舶代理、船舶管理等航运主体业务,持续增强浦东航运国际化、高端化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构筑一条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走廊。

(四)两系

合力营造两大航运体系是指构建浦东新区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在集疏运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浦东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口集疏运系统是港口经济能量传输的动脉,是港口与广大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是港口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如果说港口经济是母体、港口是心脏、港口城市是中枢,那么港口集疏运系统就是“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部位输送能量。它所能实现的物理和逻辑上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连接”,是各类运输枢纽都应达到的高度,任何现代化港口只有具有完善与畅通的集疏运系统,才能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

二是打造现代化的区内集疏运系统,即在浦东新区内,按照各自技术经济特征,进一步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建设集疏运系统,必须按照服务高质量、运输高效率和经济社会高效益的原则进行,在交通建设上做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在运输设备配置上做到相互衔接;在组织管理上做到协调高效、优势互补。

另外,构建浦东新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即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航运中介、航运经纪、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航运服务产业,加快形成航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努力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增强港航资源支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围绕浦东航运的总体功能,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专业服务、航运物流、航运研发和信息四大领域,形成多层次产业协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1 、航运金融: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市场,探索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业务;鼓励有实力的船舶融资和航运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航运交易市场;积极利用产权交易市场,着力优化航运公司结构。大力吸引航运金融机构集聚,积极支持航运金融控股集团、航运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大力开发金融产品。适时推出航运指数期货产品,开拓航运责任险品种,推动航运主体债券发行。大力发展相关金融服务。着力打造国际航运结算中心,推动航运企业金融服务外包发展。

2 、航运专业服务业:重点发展航运经纪、海事法律、仲裁、咨询、培训等专业性强、附加值高、影响大的航运专业服务业。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培育知名机构,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专业航运服务机构。

3 、航运物流:充分利用“三港三区”独特的航运格局,争取政策突破和先行先试,构建航运物流服务板块,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形成现代化物流体系。同时,完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增强综合运输能力,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

4 、航运研发和信息: 依托现有航运机构和上海海事大学等航运院校,大力开展航运研发,构建具有航运特色的科研服务板块。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整合共享各种信息资源,拓展和完善航运信息服务产业链。

(六)航运功能片区规划布局

根据传统区位、地理因素以及各自发展特点等特征,规划布局为洋山临港、外高桥、临空地区和陆家嘴四大航运服务集聚区。

第一片区:洋山临港,其中,洋山定位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核心区,临港主城区定位为航运服务产城融合示范区

(1)洋山保税港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核心区

洋山保税港区主要依托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拓展相关功能。在贸易物流业务上,将重点配合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临港主产业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现代装备,大飞机、新能源等产业所需的设备、原材料、技术、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包括保税展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交割等。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洋山保税港真正成为国际性物流供应链枢纽集散区。在口岸增值业务上,继续大力发展水水中转,特别是提高国际中转率。吸引货物在洋山港实现国际中转、配送、转口,通过船舶、货物、船东,运输量的大量集聚,促进相关装卸、分拨、集拼业务的开展,做大口岸增值业务。

(2)临港主城区——航运服务产城融合示范区

一是航运配套区。依托滴水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借助临港主城区完善的城市功能,规划建设以国际海员服务和航运文化旅游为主的航运特色休闲旅游区。结合国际海员远洋航行的行业特点和生活需求,在滴水湖畔建立类似国际海员俱乐部的综合服务机构,为海员提供良好的短暂休憩、休闲娱乐、购物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并借此集聚人气,相应带动其他船舶经济的发展。二是航运文化区。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标志,充分挖掘临港新城的航运特色旅游资源,展现临港新城的航运文化风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以港口管理、航道工程、船舶设计为主的港航专业人才和高级航运管理人才,促使涉海高等院校与港城装备、航运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鼓励和支持开办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机构,探索成立在船培训船员的专业公司,建立和完善以航海管理、轮机工程为主的高级海员培养体制,推动建设中国船员专业人才市场;三是航运管理区。主要是考虑吸引服务于航运的管理机构、航运服务的企业。大力推动口岸相关管理部门集聚,提供覆盖口岸的报关、报检、港务、税务、银行、保险等全方位配套服务。

第二片区:外高桥,将外高桥定位为国际贸易示范集聚区

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示范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外高桥保税区应抓住我国经济由出口向内需转型的关键机遇,以国际贸易为主导、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辅助发展面向国际、引领中国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强化展示交易、教育培训、研发创新等现代服务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期货保税交割等创新业务的试点准备和后续配套工作。

第三片区:临空地区,其中包括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临空产业园区

(1)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临空服务创新实践区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发展空港物流业、临空型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要以空港综合保税区和非保税物流区为载体,从仓储式物流逐步上升到附加值更高的现代物流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以长三角联动为特色的门到门服务;要利用先进技术优势,积极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制造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品、精密仪器、时鲜0、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等产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如飞机租赁、航空保险等,推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突出 “速度经济”的优势,大幅度提高通关运行效率。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引进一批国内、国际著名物流企业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发展总部经济。

(2)临空产业园区——临空产业先导示范区

一是航空物流服务区。主要处理国内货物,即拆板、拆箱、分拣、加工、二次拼箱再中转到国内其它城市和地区,包括非海关监管仓库、货物交易市场、产品装配物流服务以及商务办公、餐饮娱乐、零售以及交通配套服务等衍生辅助服务。二是临空经济区。将集“临空经济、会展旅游、商务办公、教育研发、商业文化旅游和城市居住功能”于一身。进一步提升浦东国际机场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片区:陆家嘴,定位为航运金融核心区和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

陆家嘴——航运金融核心区和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

发挥航运金融和航运市场功能,着重以各类金融和保险服务机构集聚为基础,密切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保险等机构全面开展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开发设计并适时推出海运价格衍生产品,使陆家嘴航运金融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国际航运金融保险中心和海运衍生产品交易与结算中心。

在现有航运服务行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不断优化航运服务能级,以上海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为标志,以洋泾地区为主要载体、周边区域合理布局,构筑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按照“滨江、沿道”(沿黄浦江、浦东大道)的格局,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公司总部、著名航运保险和金融机构、大型融资租赁机构、相关的国际海运海事组织、航运科研及教育培训机构、航运信息和咨询公司以及航运法律服务、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

五、主要举措

未来五年,浦东要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根据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围绕“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这条主线,继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以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突破口,通过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和相关保障措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浦东航运新一轮大发展。

(一)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增强全球航运核心资源的配置能力

1 、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船公司地区总部、航运保险机构、船舶融资服务机构、船舶交易和租赁公司、航运机构(世界海事组织、船东协会、各大班轮公会、货代协会等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航运法律、信息、咨询、经纪、会展、科研、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形成浦东新区航运高端产业链。二是重视引进发展新的航运服务机构类型。争取国家和上海市支持,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域的航运中介协会组织。争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中国国际海员招募中心(包括船员援助中心)、国家油污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机构落户浦东。三是借鉴德国KG基金模式,推进设立由民间资本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的航运产业发展基金。以直接融资方式购买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建立以基金为一方主体的船舶运营模式。四是加快推进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金融租赁公司组建试点。研究金融租赁公司组建方案并推进试点,支持并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拓展融资渠道。五是配合推进航运保险机构设立。研究航运保险机构配套支持政策,推动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六是争取上海邮轮码头规划布局在浦东设点,利用大型和超大型邮轮对深水港的强烈依赖,推进新区邮轮经济新兴产业发展。七是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和开发公司作为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搭建招商工作服务平台。建立招商协同接洽制度,重大项目共同参与、协同推进。

2 、打造品牌航运集聚区,集聚航运机构和功能性机构、培育航运人才。

一是编制四大区域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四大发展区域航运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为集聚航运市场主体提供指导、明确方向。加速落实具体地块分别形成各类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服务机构的集群,各类航运、物流公司的集群,海事组织、海事科研、海事教育的集聚地以及定期举办各种航运展览、会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会展中心。二是加快建设航运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构筑航运人才高地。加快制定航运人才培育计划,为航运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指导。加速推动形成多层次航运人才培育体系。参照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模式,支持海事大学等高校建立上海高级航运学院,培养通晓国际航运企业运作方式和惯例,具有全球视野的航运高级人才。推动国际合作,支持上海海事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航运人才培训。依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探索建立航运人才交流服务平台。

3 、加强环境营造,提升服务功能。

一是整合政府航运管理和服务资源,加快建设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打造综合型、高层次航运服务平台和窗口,健全航运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健全金融、航运、物流等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业务指导、协调沟通功能,推动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融资租赁、物流金融等业务的开展。三是积极发展专门的航运仲裁机构,建立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四是加强与世界著名航运机构合作交流,继续加强与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伦敦海事协会、伦敦金融城等世界著名航运机构合作交流,争取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组织在浦东设立分支机构,举办较具影响力的航运专业论坛和研讨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浦东在世界航运界的知名度和国际地位。

4 、加强航运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发展船东保赔市场。浦东应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船东保赔协会,提高对国际主要船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探索在浦东牵头建立“亚洲船东互保协会”,壮大我国和上海自己的船东保赔协会,形成规模和专业优势,增强在国际航运保险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二是依托陆家嘴航运金融优势,探索二手船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交易船舶网上挂牌、统计、查询;提供船舶交易结算、船舶拍卖、委托招标、船舶评估、船舶融资配套、法律咨询、仲裁、船舶经纪机构和经纪人的资信评估等辅助服务;发布船舶交易价格指数和市场行情等参考信息。三是加快推进航运金融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保险等机构全面开展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开发设计并适时推出海运价格衍生产品,使浦东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国际航运金融保险中心和海运衍生产品交易与结算中心。四是创新航运市场交易品种。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拓展至交易功能,由海关进一步加强配套,通过建立展示商品电子数据库等方式优化监管作业模式,尽快形成完整的贸易链监管制度。

5 、强化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浦东航运发展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航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通过规划建设航运企业总部集聚区、强化政策保障、开展国际合作,建设航运投资促进平台;三是通过不断整合航运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建设新区航运专业信息网络平台。四是借鉴虹口区成立“航运服务促进会”的经验,强化对航运虚拟服务平台的打造。

(二)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强化浦东的全球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

1 、完善港口结构与布局,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统筹协调,推进三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港)建设和调整,充分发挥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外高桥港区与洋山港区的联动,推动洋山港、外高桥港之间短驳航线发展,根据两港航线分布特点,推动国际中转流程改进和完善,拓展国际转口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三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港)间多式联运航运物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建设完善外高桥—洋山港区直通通道体系。加快推进外高桥港区七期建设和大小洋山泊位建设。

2 、增强综合运输能力。

一是大力发展水水中转。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江海直达”有关政策,推进落实长江江轮直达洋山深水港的相关规定。加快航道整治,进一步完善内河航运体系。加快江海直达船型标准研究,鼓励航运企业建造配置“洋山型”江轮,提高江海直达比例。二是推进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机场门户复合型枢纽建设,进一步拓展浦东机场的中远程航线和航班,努力提高国际、国内旅客、货物中转比例。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加快建立沿海铁路大通道,发展海铁联运。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探索建设区内货运专用道,实现重要区域客货分流。

(三)加快先行先试步伐,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

1 、创新监管模式,拓展区内功能。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是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十二五”期间上海航运发展的重中之重。浦东要以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按照“境内关外”的模式,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体系与管理运作体制。扩大服务贸易、金融、要素流动等领域开放,推进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试行有总量控制的货币自由兑换和外籍人员自由进出政策,实行较宽松的进出口管制,力争以全球领先的通关和整体运行效率,成为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2 、继续推进已有政策的深化落实,力争浦东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突破点。

一是探索实行保税船舶登记制度,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业务办理时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船舶回国注册。二是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继续争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加大与启运港所在地政府的协调,继续与武汉、青岛方面进行沟通,逐步完善相关细则。三是积极配合央行上海总部等有关部门跟踪洋山保税港区综合离岸金融试点方案,争取早日获批。继续完善现有跨国公司借助离岸账户进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为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企业提供贸易信贷登记管理便利。其中,争取在外汇管理等方面给予区内具备条件的企业有限离岸地位,争取在国际航运部分领域享受视同境外港口的政策待遇。四是积极争取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外汇总局等部委的支持,不断扩大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规模。继续优化流程,深入推动试点运作。推动促进有色金属大宗商品在综合保税区内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方资源集聚,打造全国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集散平台。五是不断改善融资租赁业务环境,促进业务规模快速扩大。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尽快攻克制约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尽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密切跟踪重点企业动向,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

3 、研究借鉴航运发达国家在税收、监管、法律法规、政府扶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进行先行先试,研究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税费政策,营造便利、高效的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不断丰富、拓展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的功能。

(四)完善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加快提升政府管理协调配置资源的能力

1 、进一步完善支持和促进浦东航运产业加快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一是加大对重点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的支持力度。对新引进的重点航运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功能性航运机构等,经认定,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补贴;对浦东新区现有重点航运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增资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认定,比照新引进企业和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二是支持高端及高成长性航运业态发展。对新引进的重点航运服务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大型航运先进制造与维修企业及高成长性航运企业,根据企业对新区的贡献程度,在一定年限内给予一定补贴,对存量企业根据企业对新区的新增贡献程度,在一定年限内给予一定补贴。三是支持浦东新区航运发展软环境建设。鼓励在浦东新区设立的功能性机构积极开展与浦东新区航运发展软环境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培训、会展等活动和项目,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四是支持浦东新区品牌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鼓励上海综合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上海浦东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根据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区域内的航运扶持政策,促进本区域航运发展。

2 、加大人才引进和保障力度,加快航运人才向浦东集聚,促进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对新引进的重点航运企业、大型航运先进制造与维修企业、高成长性航运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国内外知名功能性航运机构的高管人员予以奖励。二是对新引进的航运及相关服务企业人才可享受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人才公寓等的优惠待遇。

3 、推进国内货物在综保区内进行保税延展操作。

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发展模式转变,允许国内非保税货物入区与保税货物配合进行保税延展物流运作。争取海关等有关部门支持,早日放开“国内维修”业务和区内企业的进口分销权,推动区内企业保税与非保税业务的联动发展,加快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有效连接。

4 、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便捷航运物流发展。

一是持续探索深化浦东大通关建设,在综保区内实现有效监管下的一线充分放开。进一步争取海关、检验检疫、港务等口岸部门支持,争取国家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关、检验检疫管理制度创新在浦东先行先试,提高物流效率。二是加快“三港三区”一体化发展。探索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整合叠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三是加快推动“保税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外高桥保税区与空港的联动,促进保税区和口岸优势结合,提高联动效应。

5 、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前瞻研究。

一是不断完善新区航运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开展产业发展专项研究。重点围绕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态、优化制度和政策环境等课题,加强操作性研究,以指导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

(五)完善航运发展的保障措施,优化航运发展环境

1 、制定实施“十二五”期间浦东航运发展扶持政策。

每年在新区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浦东新区航运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支持陆家嘴、临港新城、上海综合保税区等航运集聚区建设,引进或培育一批重点航运企业,加速高端航运要素向新区集聚,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制订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跟踪。

2 、完善协调机制。

一是进一步参与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机制。在上海推动建立泛长三角协作框架过程中,浦东可牵头成立高能级的非盈利性机构,主动对接国内外主要货源地,加强与货源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国内外的货主提供持续的服务和帮助,推动货物跨省市多式联运直通浦东,增强浦东区域影响力。二是积极配合上海市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加强航运中心建设的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不同层面问题,落实协调推进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浦东航运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强化新区航运办的统筹协调与管理职能,形成强有力的牵头推进机制。四是建立完善与社会各界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听取航运、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3 、以加强地方立法保障航运产业发展。

一是配合上海市人大制定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法律规范。借鉴国际海事法律制度和外高桥保税区立法的成功经验,探索、研究航运服务业及相关各类专业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水路运输、海事管理、船舶、船员、港口、航道六大领域的法律法规研究建设。二是大力支持海事仲裁机构和海事司法机构的建设。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通过促进使用海事仲裁作为航运合同标准争议处理选项, 提升海事仲裁的国内业务量,支持浦东成为最具独立性和执行效率的海事争端处理地。

4 、深化改革,促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

一是按照产业融合的趋势,形成适应航运金融、航运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监管制度框架,通过管理机构的融合来促进部门间的资源重组,推进航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二是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放松管制,减少或取消政府在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审批权、核准权、管理权。三是制定符合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入规则,逐步减少市场准入制度中的行政垄断,促进航运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四是继续深化港口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推进港口企业市场化改造;加快港航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引航体制;加快推进集装箱港口多元化投资,逐步引入多种经营主体参与港口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