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3-06 浏览量:42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祝桥镇:

现将《浦东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二年三月二日

浦东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根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发展规划、浦东新区规划纲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回顾

(一)人口发展基本态势

1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占全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十一五”初期浦东新区(浦东+南汇)常住人口362万,其中户籍人口259万,计划生育率99.6%,流动人口109万,计划生育率92.7%。“十一五”期末全区常住人口总量493万,其中户籍人口276万,计划生育率99.7%,流动人口218万,计划生育率90.5%。浦东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分别约占全市的1/4、1/5、1/3。

2 、中心城区人口大规模导入,市外人口强势集聚

伴随城市改造、建设高潮的兴起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上海市已开始由单纯以人口集中为主的传统城市化阶段转变为人口相对集中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并行推进的发展阶段。

新浦东地区仍然是外省市人口入迁上海的首选地。主要表现为:第一,从规模看,浦东新区外来人口在各个区县中最多,2009年已达174万人;第二,从增长速度看,2008年外来人口的规模比2000年增长了61.1万人,年增长率高达6.6%;第三,从2008年统计年鉴中外来人口分布密度看,浦东为每平方千米1314人,明显高于远郊各区县。尤其是原浦东新区内外来人口密度达每平方米2297人,是原南汇外来人口密度4.6倍;第四,浦东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值为0.62:1,比2003年增加了10%。其中康桥等镇的比值已经超过1,而金桥镇的比值高达3.29:1。

3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流动人口成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

流动人口成为浦东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关键的因素。2006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增加外来人口5.5万人,2009年与南汇地区合并之后外来人口共174万人,随着本区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外来人口尤其是高学历外来人才留住本区的可能性增大。此外,28-38岁的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规模显著大于女性人口,人口性别比达到121。

4 、人口分布密度差异显著

新浦东地区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密度差异也十分明显。根据2008年户籍人口统计,即以陆家嘴为核心的黄浦江沿岸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约为1.6万人/平方公里;中环以内的新兴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为4097人/平方公里;近郊新兴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约为1843人/平方公里;外环以外的广大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为1050人/平方公里;其中临港新城规划区域内的四个城镇人口密度均在千人以下。同时,人口的迁移流动以及主要由此导致的人口增长率也存在差异,近市中心地区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周边地区人口增加、密度上升。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进展

1 、积极开展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形成人口出生预报制度

围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从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人口计生部门初步建立了部门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的人口研究决策体系。 建立人口出生预报制度,每年向社会公众发布人口出生预报信息,引导市民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机制,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

全面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奖励扶助制度,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开展浦东特色的“生育关怀行动”,对特困独生子女家庭、基层困难人口计生干部进行扶助帮困。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

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坚持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全面开展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彩虹计划”,并被列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肯定。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坚持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原则,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区域双向互动、有序管理的长效合作机制,在浦东形成两地(流出与流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荣获“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4 、依托社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首先,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参与,加强与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转换运作模式,推进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的实施。坚持政事分开,完善药具配送社会化。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在全市率先开展免费药具社会化物流配送管理服务模式。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5 、构架大人口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新型人口生育文化

弘扬人口文化和现代生育文明,建成世纪公园人口文化雕塑群、张江人口文化苑、各街镇人口文化一条街等三位一体的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开展“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提高青少年生殖保健水平,架构社会大宣传、大联合、全方位、出精品的宣传格局,与各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定期宣传、重点报道的良好合作关系。荣获“全国军民共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6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

开通浦东新区人口计生委门户网站“浦东人口网”, 推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上海市人口信息采集交换系统”和“浦东新区生育孕检网上管理系统”的使用, 建立人口综合分析系统,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为有关部门的工作和决策提供服务。

7 、改进人口统计工作和计生考核评估工作

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需要出发,对流动人口、行政执法、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帮助改进各项日常工作。坚持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考核内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地评估各街镇人口计生工作进展情况。

8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促进人口计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中,保证机构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协调,落实社区综合协管员的计划生育职责;发挥协管员队伍的优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采集和执法检查工作。开展基层人口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按照中央、市委、区委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

9  积极推进人口计生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加强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人口计生社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率先成立人口计生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乐家社工服务社,探索政府指导、项目为主、专业机构运作的人口计生工作模式,在相关街镇开展了“家有新生”、“外来不寂寞”、“蓓蕾关爱”等人口计生社工服务项目。

(三)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问题

1 、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有待加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配合支持,相关部门的配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多部门协作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机制需进一步发挥作用。

2 、人口计生队伍结构和数量双重矛盾 凸现

目前,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配备仍保持着原户籍人口配备的人数(每个街镇2名左右),而不少镇经区划调整,管理和服务对象猛增,村居委人口计生干部身兼多职,造成服务管理不到位。传统的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在有些街镇有所削弱,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3 、外来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问题仍然 不容乐观

2009年全区流动人口出生18621人,占全区常住人口出生的47.8%,计划外生育1377例,占全区计划外生育总数的93.4%。同时,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高达121,影响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4 、外来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对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构成巨大压力

持续膨胀的外来人口对新浦东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质量、容量、范围等将产生一定的冲击。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浦东新区在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措施,解决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投入压力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5 、人口计生服务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

沿江地带和低密度的郊区地域人口密度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浦东近郊区及远郊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人口素质、人口职业结构、人口生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人口计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

6 、常住人口老龄化与外来劳动人口导入的质量问题

与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一样,新浦东地区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呈明显老龄化趋势。随着本区老龄化程度加剧,吸引外来从业人员融入本区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如何提高外来从业人员质量和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提高户籍人口的文化素质成为新浦东“十二五”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二、“十二五”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判断

“十二五”时期,作为实施“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核心地区,以及举世瞩目的后世博建设、大飞机、迪斯尼等重大项目先后在浦东建设,将推动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的巨大变化。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紧密互动,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浦东新区人口总量发展依旧面临持续增长压力

浦东新区常住人口总量从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开始步入快速增长轨道,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人口总量已经达到高位水平,城市能源供给、环境容量、交通管理等压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人口积聚吸引力依旧强劲,受全国户籍改革和人口出生高峰期延续影响,常住人口自然变动将保持正增长。

(二)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浦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尽管浦东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先进国家水平,但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浦东新区吸纳全球高端人才,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各种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

(三)人口进一步向郊区疏解,区域内人口迁移流动更加频繁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日臻完善和大型住宅小区建设的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国家战略的出台,人口居住沿轨道交通扩散和向郊区新城集聚,呈现出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化并进的发展态势。新浦东地区已初步形成趋势明显、各具特色的若干个片区/带。重大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新浦东地区的人口流动和分布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对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带来空间布点变化的要求。

(四)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任务将十分繁重艰巨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上升期,预计“十二五”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14.56万,占总人口的24.3%,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落实独生子女的老人的养老政策成为一项艰巨任务。与此同时,户籍0-14岁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处于生育旺盛期(25-34岁)户籍育龄妇女比例相对稳定,户籍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开始步入下降期,城市发展将更加依赖外来人口的大量导入;如何合理吸纳流动人口显得非常关键。

(五)学龄人口波动大,城市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面临新挑战

受人口出生周期性波动影响,学龄人口波动性进一步增加。学龄前人口2015年前将继续呈逐年增长趋势,基础教育适龄人口呈波动发展态势。根据年龄结构变动合理调整配置全区托幼、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与驻留时间延长,流动人口子女人数增加对教育资源构成一定压力。亟待盘活现有托幼和普教资源存量,增加供应,以满足近几年入托、入学高峰需要。在大量人口流动和人户分离的情况下,消除原浦东和南汇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差异,实现区内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难度进一步加大。

总之,未来10年浦东新区仍将呈现人口继续增长、入迁活跃、人口“红利”持续贡献、人口分布日趋合理的基本态势。但户籍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学龄人口波动期。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依旧任重道远。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社会经济宏观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承前启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创浦东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于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紧紧围绕浦东发展战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合理调控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调整人口分布,优化人口结构;切实加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升级转型,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 、基本原则

(1)坚持人口均衡发展。工作重点进一步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推进人口合理分布转移,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推进上海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2)坚持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促进工作方式进一步从单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资源共享、政策联动转移,推进人口综合管理和综合调控深入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内涵进一步从单纯提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向调节城市公共服务与人口结构变动对应发展的方向拓展,特别注重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城市统一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4)坚持整体设计和分步推进。按需求的轻重缓急充分协调和平衡各区域的布局方略,逐步建立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内容的统一目标,在确保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分阶段落实各区域的软硬件规划和政策安排,确定统一计划的实施步骤,按照“人口导向、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全区计划生育管理一体化进程。

(二)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1 、总体思路

配合浦东新区构建“7+1”生产力布局的战略要求和人口空间变动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政府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指导作用,着重推进社会、社区、政府等相互衔接的服务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体制整合、政策协调、服务贯通和社会参与的计划生育新格局;在浦东建成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网格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服务供给多元化、计生服务均等化、技术管理规范化、专业队伍社会化的服务格局,实现“统筹有力、研究先行、政策导向、法制完备、信息技术支撑”的科学人口计生管理的新格局和新体系 

2 、发展目标

浦东新区未来常住人口将继续增长。到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维持稳定增长,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全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控制在7‰,常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20以内。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0%以上。同时,提倡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按政策生育。

到2015年,初步实现宣教、早教、受理、优生促进、孕检、咨询、信息化管理等人口计生服务性资源遵循社会需求合理整合,全区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新机制。

实现按照常住人口配备计生队伍,全区各级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基本同步,达到国家、上海市人口计生委要求的人口计生人均经费标准。到2015年,全区基本建成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各项管理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居全市先进水平,所有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达到市级示范站或文明站标准。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构建和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

围绕着重大项目必然形成若干个人口聚落区,为适应人口分布的变化,消除原两区管理服务所存在的差距,完善浦东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网络,从而实现计生公共服务的均衡覆盖。包括莱阳路服务中心、耀华路服务中心、南汇服务中心。同时,根据人口聚集规模的不同,将在外高桥、临港新城、周浦和川沙地区设立四个中心,从而有效辐射周围人口聚集的地带,有效地全面指导各街镇计生工作,消除日常计划生育管理的盲点。

(二)推进社会化工作,建立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根据重新的布局,探索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一,发挥浦东新区区级服务机构的带动作用,解决制度上的管理断层和空间上的管理空白,实现管理模式和方法上的统一,在管理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上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统一步骤。

第二,强化街镇级服务站的主体作用。利用、重构、整合现有街镇计生资源,重新设计管理格局。整合现有街镇部分计生资源和卫生部门的部分资源,结合社区“六位一体”建设,借助医院的专业力量,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生殖健康知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街镇级服务机构的管理运行效率。

第三,巩固计生服务点的网底作用。强化管理、完善队伍建设。选拔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基层队伍,加强相关专业培训,提高计生队伍的依法行政、综合协调、公共服务和研究能力。

(三)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基层责任人计生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对婚姻、出生、死亡、流动、户籍、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人口服务管理制度的统一协调。

加强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物业小区、网格队员、市场管理中心、城管大队、房屋出租户、企业等基层责任人计生工作职责。重点与企业、建筑工地法人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分发挥骨干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单位实施分类管理服务,指导企事业单位实行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计生责任制,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

(四)完善  小政府、大社会  管理体制

根据区政府统一综合配套改革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建设。

1、加强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或培育专业化人口计生社工服务机构参与人口计生服务项目,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积极利用公开招标、项目管理、委托管理等方式,聘请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承办具体事务,使计生事业的管理、承办和评估真正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同时加强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委和社会组织间桥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形成有浦东特色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制定和完善社会化管理的配套措施。

3、加速推进“管、办、评”联动机制,以政社合作平台为依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社合作方式,加强第三方评估和督导。

4、深化社区服务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手服务、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组织、协调、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将计生优质服务全面纳入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具有计生特色的优质服务。完善计生居民自治制度,规范居民自治程序,扩大群众参与面,严格落实以“承诺-实施-报告-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自治机制。

(五)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优质服务新体制

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 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区域合作。落实户籍地和居住地工作职责,强化流动人口户籍地和居住地之间的双向管理协调工作,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以“彩虹计划”为抓手,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统一流动人口服务项目和标准。定期为流动人口举办生殖健康、人口计生政策等讲座,加强宣传和服务力度。

(六)加强计生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浦东新区基层计生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制订出台改进人口计生服务队伍培训内容和方法,将人口计生服务队伍的培训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培训效果。选拔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基层队伍,提高计生队伍的依法行政、综合协调、公共服务和研究能力。探索建立人口计生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体系,通过资格考试制度、加强认证和监管,探讨人口计生社会工作的职业资格与待遇挂钩的办法等,以稳定和发展人口计生队伍。

(七)加大和完善人口信息化建设力度

建成以高效、畅通、安全、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以人口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运行体制。

在继续使用好“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上海市人口信息采集交换系统”和“浦东新区生育孕检网上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借助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浦东新区综合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基于GIS系统建设人口管理报表和网上数据传递系统,构建集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日常统计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库系统,通过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管理数据库的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动态仿真预测模拟、即时监控预警的综合人口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加快落实人口计生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人口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口统计质量保障机制做好软件和硬件的基础建设。

与浦东新区综合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配套,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落实相关管理职责和有关优惠政策,逐步建立人口计生、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部门信息电子数据交流和人口信息实时共享。加强信息数据监测,更好地为区政府部门决策和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服务。

建立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档案,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档案共建和共享机制。

(八)以  人口均衡  为目标,完善人口发展宏观调控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合力

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一票否决”制度,继续发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人口总量的调控作用。持续开展人口出生预报,引导市民合理生育,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人口意识。

健全完善区人口计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监督作用,增强部门沟通和协调能力,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研究。建设成立浦东新区人口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开展重大人口问题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人口发展动态监测、综合分析预报预警制度和人口要情工作专报制度。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长期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前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的作用,广泛吸纳经济、社会、交通等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做好人口发展变动动态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努力推进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继续加强高层倡导、部门协同和基层指导,努力推进各级政府和部门实现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形成与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人口发展格局。

(九)把实施家庭保健促进工程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投资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贯彻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理念。

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促进工程,加快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计划。加强孕前优生指导。拓展孕前优生保健、检测、筛查项目和种类。根据相关标准,扩大0~3岁科学育儿项目点。继续将公益性、多元化的0~3岁科学育儿融入“母婴阳光工程”政府实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开展0~3岁科学育儿项目认证管理,力争目标人群50%接受或体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打造群众最欢迎的品牌。推行世代服务,设立“生育关怀救助金”、“婴幼儿幸福安康关怀保险”、低保家庭独生子女助学金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实施生育关怀。逐渐推进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

实施新的人口发展战略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体系,推进人口发展问题的综合治理,统筹协调人口战略、规划和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继续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对出生、婚姻、死亡、流动、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税收、社会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统一协调。实行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 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服务标准规程、质量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的服务转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规范服务程序和服务行为。健全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搞好管理质量的监督与评估,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程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将各级党政领导落实人口发展目标纳入政绩考核,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实行问责制度。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发挥公众评价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建立稳定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增长幅度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平衡,切实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体现优先投资于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区人口计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四)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和网络建设,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

加强队伍网络建设是新形势下人口计生部门实现职能转变和拓展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按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以人口计生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宣传教育、信息工作、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等队伍为主体,按照不同岗位的职业特点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计生队伍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各类职业规范,树立职业道德,创新培训机制,探索激励机制,创新考核评估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