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浦东紧紧抓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机遇,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知识产权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浦东新区的知识产权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浦东国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56414件,是“十五”期间的4.7倍,占全市总量的20.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20624件,是“十五”期间的3.95倍,占全市总量的22.1%。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保持全市区县第一,专利申请总量在2009年已跃升为全市区县第一。
截至2010年,国内有效专利19694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4.3万件,上海市著名商标132件,中国驰名商标24件,皆居全市区县前列。
2006年,浦东新区科委(知识产权局)成立上海浦东知识产权中心,承担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工作。2009年浦东新区科委(知识产权局)增设知识产权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加强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职能衔接与工作协调。同时借助两区合并后的机构调整,进一步扩充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知识产权工作辐射到各个管理部门。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制订了知识产权重大案件防范与应对工作机制、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浦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受理知识产权纠纷。建立了开发区、园区、街镇专利联络员工作网络,张江和金桥园区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工作制度。
全国第一个区级层面的专利受理点在浦东成立。2007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首家区级层面的专利业务派出机构--上海专利代办处浦东受理中心成立,极大地方便了浦东企业和个人的专利申请。截至2010年,累计受理企业和个人专利申请16933件,收缴专利费用23348笔,收缴金额突破1682万元。
全国第一个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在浦东成立。2008年5月,上海张江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揭牌,搭建了国家专利局审查员与浦东企业专利工作的交流平台。截至2010年,共安排了18批次共327位专利局资深审查员深入浦东新区企业调研。
全市第一家区级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在浦东成立。2007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成立,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对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2007年12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截至2010年,吸收会员230家,成功调解知识产权争端纠纷33起。
全市第一个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在浦东成立。2006年10月,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功能多样、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截至2010年,举办了81期(次)沙龙活动和专题讲座活动,2600多家(次)企业近4900余人(次)接受了知识产权培训。
全市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验收。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项目——“上海
区县安排了张江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经过三年工作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进入创建示范阶段。通过试点,园区将知识产权纳入园区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十一五”期间,园区累计申请专利量超过25000件,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显著提高。
全国第一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区榜上有名。2010年上半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浦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区”。自2006年出台《浦东新区实施品牌战略若干意见》以来,浦东实施了“支持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振兴恢复一批,引进集聚一批”的商标发展战略,注册商标和驰(著)名商标的数量与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共投入5951万元,对区内619家单位19362个专利项目进行了资助,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热情高涨。科技发展基金安排了6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截至2010年,通过该基金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超过139家,贷款金额超过2.13亿元。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累计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2213件,其中刑事案件85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947件。针对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的行为,浦东知识产权相关执法部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办理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案件1144件。
为了加强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订了《浦东新区保护世博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浦东人民法院自成立世博法庭以来,受理了两起侵犯世博会标志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并进行了公开审判。浦东工商部门查处侵犯世博会商标专有权案件113件,罚没款364833.17元,销毁侵权世博会商品10698件,累计取缔世博会商品售假窝点38个,查获侵犯世博会标志商品15.3749万件。
浦东涌现出了一批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优势明显的企业。截至2010年,区内有21家企业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9家企业认定为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52家企业成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2009年国内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跻身全国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榜前十,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72件,位居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第八位。
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将专利等知识产权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2006年, 上海专利质押第一单——上海中药制药工程有限公司通过专利质押成功从工商银行张江支行获得贷款200万元。截至2010年,浦东获得质押贷款的企业超过146家,获得贷款金额超过3.57亿元。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长远的、战略性的、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型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浦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南汇划入浦东后,资源整合、规模经济、功能叠加、政策放大等效应持续显现。浦东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是全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基地。大飞机、迪士尼等国家级、战略性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未来浦东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国际影响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两区合并和两大项目带动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合作,需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制度资源,需要有效依靠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将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提高知识产权的经济贡献,为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事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加强自主创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制度保障,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核心技术和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然而,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的企业还不在少数。“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没有授权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总数的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规模小,知名品牌、驰名商标缺乏。
浦东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式,需要一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需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制度激励创新,需要运用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经济增加值,需要运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律武器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
浦东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具备熟练驾驭知识产权规则的能力。然而,浦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中介服务缺乏国际化服务人才,服务能力有限。对于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浦东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
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城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假冒商标和盗版等侵权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国际大都市重要门户的形象。自主创新环境也不容乐观,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侵权时有发生。知识产权法律还未完全得到有效执行,国际会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难以有效遏制,企业商业秘密**困难等。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知识产权全局工作,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聚焦“四个中心”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并重,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并行,着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为浦东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和公共服务,培育知识产权人才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提高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浦东新区成为科技创新活力强劲,专利申请踊跃的示范城区。成为知识产权拥有量有效支撑产业发展,专利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示范城区。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有利于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城区。
到2015
年目标:区域知识产权拥有量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显著提升。 ——每百万人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450件。
——国外专利申请数量较“十一五”末增加60%以上。
——上海市著名商标达到200件以上,全国驰名商标达到35件以上。
——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和登记均有一定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占浦东新区生产总值的10%,争取达到12%。
——形成一批专利拥有量多、专利技术产业化规模大、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较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增加知识产权数量为基础,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为核心,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和服务为抓手,以优化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为保障,以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支撑浦东产业发展为目标,实施“五大”工程。
进一步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加大对市场流通环节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重点市场(特别是服饰小商品市场)、重点商品、重点行业的商标侵权打击力度。加强对文化市场非法出版物执法力度,查处假冒和盗版商品。探索知识产权“三合一”联合执法机制,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有效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强对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行政保护绿色通道。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审判,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知识产权重大案件通报机制,共同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对涉嫌犯罪的知识产权案件快速移送相关司法部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依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援助支持,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进一步推进浦东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对不具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中小企业,接受知识产权托管和咨询服务,代办与知识产权申请、**、许可等相关的业务。加强对迪士尼等重大项目知识产权服务,维护良好的投资环境。围绕浦东新区的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依托各种社会力量,组织各类社会资源,继续提供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等公共服务。
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商标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功能,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本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知识产权行业自律保护体系。引进、培育和扶持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申请代理、专利检索、资产评估、许可交易、质押担保、管理咨询、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等中介服务链。建立对中介服务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新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水平。
借助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利用电视等宣传载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每月在《浦东时报》进行知识产权专版宣传,报道近期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和成就。定期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将知识产权纳入新区法制宣传课程,对机关公务员等开展专题培训。开设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培训。在高校和中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依托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知识产权专题讲座。
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浦东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新区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推广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鼓励在新区建立各类技术转移平台,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2 、开展重点产业领域专利分析,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专利布局 针对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浦东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信息分析,定期发布专利分析报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领域的专利技术定期跟踪检索,判断世界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态势,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专利发展提供预警和决策参考依据。鼓励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在产业技术空白领域构筑专利壁垒,发挥专利组合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建立专利技术托管服务中心,根据企业需求,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会员交流机制,对企业托管的技术寻找合作伙伴,配套知识产权评估、法律咨询、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开展专利许可等交易。
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为期三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浦东将发挥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通过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有关法律咨询、评估咨询、金融机构推荐、质押合同登记等便捷、高效的服务。
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体系。政府通过制订风险补偿、风险共担等政策和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力度,使商业银行逐步成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主导力量。形成以浦发银行为主,带动相关商业银行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局面,完成百亿级的融资规模。
鼓励多种业务模式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在开展政策性担保的同时,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模式创新,以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订单、实物资产等组合的方式,提高中小企业贷款额度。
加强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培养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方面的注册评估师,设立专业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规范专利等知识产权评估。
规范质押合同登记制度。争取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在浦东设立专利质押合同登记受理点,缩短合同登记办理时间,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效率。
加强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张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领导小组”、“推进工作小组”的管理机制,推进创建计划任务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自我保护水平。
充分利用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推动园区专利工作。通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张江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工作,安排资深审查员为企业开展咨询,提供专利申请培训。
3 、推进金桥出口加工区、南汇工业园区等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 通过建立园区专利管理制度和企业工作网络,开展园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制订和实施园区知识产权规划,提高园区研发和先进制造业中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增强产业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园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制订一系列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继续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推动500家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实施知识产权“一企一训”计划,对企业人员组织知识产权培训。大力培育企业专利管理工程师,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和技术的专利数据库,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在产业技术领域进行专利申请布局,指导200家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地图分析,分析行业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制订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调整研发和市场经营的策略。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展专利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订,围绕标准制订企业专利战略,鼓励在浦东新区建立行业性专利联盟、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技术的标准化。承担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或修订的企业和项目增加10%以上。
围绕商标工作“培育、运用、管理、保护”的四项基本内容,在实施商标战略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商标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积极培育驰(著)名商标,继续实施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的奖励政策,使浦东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产生地和积聚地,提升浦东新区企业商标运作能力,提高自我**的意识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商标保护力度,提升商标管理水平,使浦东商标工作与浦东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
建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标准,引导企业从产业化优势进一步提升为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企业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拥有量,增强企业对产品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中心的管理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培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社会中介机构专业服务人员。针对浦东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利实务培训。
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专利申请与审查》、《专利信息与利用》、《专利纠纷与处理》等课程的培训,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培养专利管理工程师。“十二五”期间,新增上海市专利管理工程师100名。
针对知识产权代理、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类途径,有的放矢地进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知识和实务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课,开展高级研讨班,组织学习与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和公约,高新技术领域专利保护技巧,知识产权的评估、许可交易及诉讼案例分析等。
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区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开发区、街镇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对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进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评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在区政府的领导下,成员单位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执法协作。
落实区域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机制。对区内发生的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应共同研究对策。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检、法司法部门相互合作,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有效维护有序的市场法制。
建立开发区、科技或经济园区、街镇的知识产权工作网络。以新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科技管理事权委托过程中,建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联络员工作队伍。通过事权委托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对联络员进行培训辅导,推进新区各基层的知识产权工作。
在科技立法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浦东制订的《关于推进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中写入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鼓励将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进行保护,鼓励专利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结合诚信制度建设,惩戒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继续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发明创造并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聚焦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产生的专利,聚焦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聚焦企业研究专利战略、开展专利布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聚焦企业的专利技术标准化。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浦东知识产权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大对专利申请和专利实施的投入,加大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的投入,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大对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
继续发挥上海浦东知识产权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平台机构的作用,提供知识产权讲座、专利申请辅导、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民事调解等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服务。发挥上海知识产权浦东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专利实施,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