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4-11 浏览量:16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祝桥镇:

现将《浦东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二年四月十日

浦东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原浦东、南汇水务系统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大局,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按照“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在完善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改善河网水环境、推进河道生态建设、保障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1 、水安全保障能力取得新提高

持续开展千里海塘和千里江堤薄弱段的加固改造,按 二百年一遇加十二级风正面袭击建设标准,陆续进行了合流污水治理二期白龙港围垦工程、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五好沟-赵家沟圈围工程1号围区、竹园排放口外侧圈围工程、竹园合流污水竹园排放口、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基地、临港新城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工程(二期)、世纪塘海塘工程、东滩四期大堤、东滩五期大堤等海塘达标工程,完成总长度为47公里,占海塘总长度的40.23%;以世博会区域防汛岸线安全亲水、景观有机结合为基础,对南浦大桥以西至倪家浜附近约6公里黄浦江防汛墙进行了改造;陆续完成小腰泾、三八河、曹家沟、张家浜、马家浜、咸塘港、宣六港、腰沟河、惠新河等骨干河道(段)整治,涉及河道长度37公里;新建滴水湖出海闸、芦潮引河出海闸,移建白莲泾泵闸、五好沟水闸,为保障浦东片水安全做出了贡献。

通过城市防洪、区域排涝工程的实施,新区海塘、黄浦江防汛墙的达标率逐步提高,区域排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 、水环境面貌取得新变化

水环境建设方面,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新农村建设”、“迎世博600天”等活动的开展,新区水利行业按照“逐年整治、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新农村河道整治改造工程,共整治河道1223条,长度465公里;开展“创模”黑臭河道整治工程,通过清淤疏拓、截污纳管、两岸治理等措施,共整治黑臭河道69条,长度128公里;开展“万河整治工程”,共整治河道6658条段,长度3911公里;结合“迎世博600天”活动,完成三林、北蔡地区三林塘港、杨思港、咸塘港等90条河道水系的整治。

整治后的河道基本实现了“面清、岸洁、有绿、流畅”的目标,水环境面貌显著好转。

3 、水景观建设取得新发展

目前,滴水湖水利风景区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同时,配合上海大型居住区建设,水利部门陆续进行了曹路、周浦、航头、康桥等基地水系建设,开展了滨江森林公园配套水系、外环绿地配套水系建设等,为人民群众乐水、亲水、戏水提供新场所,水景观建设取得新发展。

4 、水文、农田水利取得新进步

通过“水文水资源站网建设”、“水文水资源防汛服务系统网站二期”、“白莲泾综合整治-水环境信息平台”等项目的开发,建立了覆盖新区的水文水环境信息采集网络及发布平台,为防汛报汛、水情发布提供实时信息;建立了移动实验室,提高了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改造杨思、五好沟等水文站点,增强了水文水质基础设施的测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因地制宜、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陆续实施设施粮田项目外围水利配套建设计划,改造农田灌溉泵站93座、149台套,疏浚引水河49条段、73公里,土方83万立方米,农田受益面积达6.53万亩。

5 、水务信息化取得新成就

新区水利管理部门建立了浦东防汛监控与防汛管理业务系统、水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防汛监控、防汛信息的发布,以及防汛数据与视频信息的实时管理与共享;建立了海塘管理、河道管理、水闸管理等专业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如海塘监测与监控管理、海塘巡查与养护管理、河道GIS管理、河道业务管理及水闸监控与管理系统等;专业业务管理系统在日常水利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新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需求,但是与新区争创国家改革示范区、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 、水利基础设施与新一轮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水利设施老化现象普遍存在,更新滞后,海塘、防汛墙尚未全部达到新区设防要求,部分河道、河面率现状与规划有一定差距,水系不通畅、河道的水环境治理还不尽如人意,这些都与新一轮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 、城市规划与水利专业规划不相适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规划调整较大,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水利专业规划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造成部分水利项目无法实施,因此水利专业规划也需随城市发展规划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

3 、受制于动拆迁及资金配套等因素,工程建设推进困难

由于受土地、动迁及资金配套的影响,造成水利设施建设的周期长、协调和建设难度大,因此,一些重要的水利设施难以按期完成。

  二、“十二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形势分析

1 、水利事业发展面临新浦东发展的新要求

新区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综合改革的实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推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优化规划布局和城市生态环境。水利作为基础性行业,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主动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安全保障面临水情变化的新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和海平面上升有增强趋势,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自然现象明显增多,兼之黄浦江水位有抬升趋势,区域防汛除涝压力增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防汛安全面临更大考验。

3 、水利管理面临政府职能转变、集约高效的新变革

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力争做到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提高水利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新区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区作用,坚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区域与流域联动发展,坚持城乡水利统筹发展,按照新区区委“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区”的要求和新区人大“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决议,实现资源节约有新举措、环境友好有新突破、人水和谐有新亮点,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1 、注重需求、满足发展的原则

根据浦东新一轮“7+1”产业布局以及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目标,结合已经落地的基本农田划定,做到项目落实准确、推进实施有序、运行管理科学,以满足后世博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需求。

2 、注重整体、城乡统筹的原则

根据上海市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结合浦东新区发展的特点,注重整体、城乡统筹、整体推进,以符合水利“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 、注重操作、科学发展的原则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注重安全、注重节约、注重环境、注重预防,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

(四)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和水行政管理体系,实现“高标准安全保障、高品质河道环境、高效率水利管理”的目标。

到2015年的预期目标:

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防洪方面,黄浦江防汛墙基本达到千年一遇高潮位设防标准,重要地区海塘达到二百年一遇高潮位加十二级风正面袭击防御标准;区域除涝方面,中心城区基本达到二十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的除涝标准,郊区基本达到十五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的除涝标准。

水环境取得显著改善。进一步改善城乡河道水质,力争到2015年,骨干河道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重点区域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其他河道水质稳中有升。

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达到75%以上,农业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达到0.73以上,有效灌排和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效果。

三、“十二五”主要任务

以浦东新区区域规划为依据,“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重点用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农田水利建设、水文及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科研等五个方面。

(一)水安全保障

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流域防洪、区域除涝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一线海塘、防汛墙和河网除涝系统共同组成的城市化地区的防洪除涝体系。

城市防洪方面,完成5.92公里的重要地区海塘达标工程建设,其余地区海塘标准有提高。

流域防洪方面,完成1.414公里的外环越江隧道两侧黄浦江岸线千年一遇基本达标建设,实现浦东新区黄浦江防汛墙基本全部达标。

区域排涝方面,计划实施高南河水系工程、张家浜河道整治工程、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内河港池工程、北横河东段新开工程、三八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新桥港河道整治工程等骨干河道工程,推进赵家沟河道整治工程、北横河疏拓工程、人民塘随塘河、惠新河、中港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骨干河道工程的启动工作。同时,加快泵闸建设,新建严家港、嫩江河两座泵闸工程。加快推进北横河东闸、赵家沟东水利枢纽、三甲港水闸、三林北港泵闸、泐马河水闸、大治河东闸等的前期工作。

(二)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配合市重大项目及新农村村庄改造工程的实施,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推进河道生态建设。通过对与市重大项目相关的骨干河道及支河的疏拓整治,加强生态护岸、景观河道湖泊等工程建设。同时,配合迪士尼项目和大型客机总装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展周边配套水系建设;配合大型居住社区,开展周康航、惠南、航头、浦东铁路、临港南汇城等大居基地水系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河道保洁和设施维护力度,逐步建立中小河道轮疏机制。

(三)农田水利建设

建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完善的农田排灌设施体系;建立完善的农村防洪除涝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和农田防洪安全;建立与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相适应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管理民主”、“多元素参与”的新农村水利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已经落地的基本农田内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1 、农田示范区水利专项建设

为确保粮田、蔬菜、果林的灌溉排水,对老化失修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排灌设施、道路、土地平整、桥涵、地下渠道、明沟、渡槽、倒虹吸等工程。

2 、农田水利高水平设施建设

在老港、大团、书院、曹路、合庆等镇开展高水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高标准的排灌设施(如喷灌、微灌、管道灌溉以及自动控制灌溉等),以提高农田水利的科技含量,塑造农田水利亮点。

3 、面上排灌工程设施建设

根据新区村庄改造计划,对全区17个镇新农村区域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对基本农田范围内的排灌设施进行维护、更新,确保正常的农田耕作。

(四)水利基础工程

1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文、水质信息自动监测体系,加强实验室能级改造,提升水文、水质监测能力。及时开展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浦东新区分中心实验室扩建工程,启动滴水湖国家基本水文站新建工程和浦东水文芦潮港基地改建工程,初步建立暴雨积水点实时监测站网,为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提升水务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完善水文、河道、水闸、海塘、排水等相关专业信息化系统,建立统一的水务信息化交换平台,实现信息汇聚共享,提升数据使用效能,完成“数字水务”二期工程;定期发布《浦东新区水情白皮书》;整合气象、环保、市政、城市管理等行业相关信息,建立水务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及防汛指挥三级管理与应急响应指挥系统;深化专业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完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海塘及防汛墙巡查养护管理系统、河道管理系统、水闸监控与管理系统等,提高各基层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水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 、加强水务管理科研力度

深化中小河道水环境治理,研究城市水文特征,推广应用水生植物改善园沟宅河水质的技术。开展水文数值模型在水工程建设及调度、水环境治理上的应用等的课题研究,为水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提供专业保障。

(五)完善水利长效管理机制

1 、完善法律法规和规划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浦东新区水利规划》修编及《浦东新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规划》、《浦东新区水利设施用地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定期对水面积遥感统计,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强化“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2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继续完善水利设施运行的养护管理,做到河道保洁和河道设施养护全覆盖,实现引清调水和水质监测常态化,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长效管理。

3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强化应急预案的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级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体系,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以防止突发性污染、咸潮入侵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水利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和多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

4 、科技支撑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推进与重大规划修编、重点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发挥企事业单位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人才、技术与信息三要素的整合,努力形成难题合力攻关、人才共同培育、智囊顾问参与决策的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高科技攻关和科学决策能力。

在人才的任用、管理、培养上加大力度,建立激励竞争机制,营造吸引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增强水利行业的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抓好以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